“‘恶性补贴’最终只会造成多输局面,我们不会参与。”采访|何伊凡 《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艳艳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艳艳编辑|张晓迪头图摄影|邓攀从...
2025-08-18 0
2025年7月15日美国终于对华"解禁"芯片,英伟达H20重新获得出口许可。
实际上,这些芯片早已被植入追踪器,性能不仅被大幅削弱,甚至每笔交易还要向美方上缴15%分成。
当这场"解禁"变成"鸿门宴",中方如何见招拆招?美国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作者-常
黄仁勋算过一笔账:未来几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达500亿美元,丢了这块肥肉,美国企业将面临收入、税收、就业的三重打击。
英伟达为芯片禁令付出了惨重代价:55亿美元库存减值,1600亿美元市值蒸发。这也正是美方突然松口"解禁"的真实原因。
所谓的"解禁",实际上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技术控制游戏。
H20芯片到底是什么货色?峰值算力只有标准版H100的20%,能效比低至0.37TFLOPS/W。
连中国设定的0.5TFLOPS/W节能标准都达不到,这哪里是高端芯片,分明是残次品。
更狠的是,美方要求企业将在华销售收入的15%上缴美国政府。
这种"抽成"模式在国际贸易史上极为罕见。
以一家企业年采购10亿美元计算,仅分成费用就高达1.5亿美元。相当于每片芯片额外增加3000美元成本,这哪是做生意,简直是收保护费。
但最阴险的还在后面。
路透社披露,美方在包含H20芯片的服务器中安装了追踪器。
这些追踪器有的藏在包装材料里,有的直接嵌入主板。
体积小至指甲盖,供电周期可达数年,通信方式灵活多样。
美国商务部、国土安全调查局、FBI等机构共同参与了这类技术布控。
这套手法十年前就在飞机零部件上用过,如今移植到AI芯片,意图再明显不过。
美方已将芯片从"商品"变为"工具",用来掌控他国AI发展路径。
这已经超出了正常贸易管制的范畴,而是一种技术主权的侵犯。
面对这波"带毒的蜜糖",中方的反应快得超出预期。
第一步,安全审查迅速启动。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开约谈英伟达,要求就H20芯片的漏洞后门风险提交证明材料。
这不是普通的技术合规检查,而是覆盖产品架构、数据流向的全链条核验。
监管部门特别关注芯片是否具备未经授权的远程控制能力。
第二步,采购调整悄然展开。
多家媒体引用知情人士消息,有关部门向企业发出建议。
避免在涉及政府事务或国家安全的项目中采购H20芯片。
这类建议虽未形成公开禁令,但足以引导市场调整方向。
某大型国企内部人士透露,公司已暂停所有涉及H20芯片的订单。
改为评估华为昇腾、寒武纪等国产平台的可行性。
采购合同也随之调整,新增了"合规条款"。
若产品被认定存在安全隐患,供应商必须在15日内提供替代方案或全额退款。
第三步,替代加速全面推进。
中国车企的行动最具代表性。
过去高度依赖英伟达芯片的小鹏、蔚来等企业,纷纷转向本土供应商。
美银预测,到2025年中国品牌将占据汽车芯片总供应量的15-20%。
算上自研芯片,五年内可能达到50%。
这种转变不是偶然,而是美国持续加码管制倒逼的结果。
在AI芯片领域,国产替代的速度同样惊人。
华为最新发布的910C芯片实测效率已经超过英伟达H100。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解禁H20时,中国市场的反应相当冷静。
不是不想要,而是没那么需要了。
这场芯片博弈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中美双边范围。
欧盟启动"EU Chips Design Platform"项目,投入巨资降低中小企业进入门槛。
日本投入1.7万亿日元支持Rapidus试产2纳米芯片。
韩国推出232亿美元扶持计划,试图在先进封装领域建立优势。
这些动作共同勾勒出一个趋势:全球供应链正加速向多元化演进。
海关数据显示,2019到2023年间,中国从美国进口集成电路的比例从4.4%降至2.4%。
降幅达到45.8%,这组数据生动诠释了什么叫"你断你的,我建我的"。
更关键的是,中方正在构建自己的技术生态。
针对美国通过CUDA生态绑定用户的策略,中国企业在开源社区持续发力。
虽然在智能座舱等高端领域还存在短板,但在功率分立器件、传感器等领域已经相当成熟。
这种渐进式突破,既规避了与美国的正面冲突,又稳步提升了自主可控能力。
牛津经济研究院调研显示,超过60%的科技企业在采购决策中增加了"供应链安全"权重。
将技术可控性与成本、性能并列作为核心指标。
这种转变倒逼企业重构技术路线。
某新能源车企原本计划采购H20芯片用于自动驾驶训练。
最终决定投入2亿元研发预算,联合华为开发基于昇腾芯片的专用计算平台。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布局,这种思维转变意义深远。
对中国而言,既需保持开放合作姿态,又要筑牢自主可控防线。
在技术层面,突破正在加速。
华为昇腾910B已在部分场景超越H20性能。
百度昆仑芯4.0实现训练推理一体化。
寒武纪思元590等产品性能达国际主流水平的70%。
这些突破正在瓦解美方的技术封锁。
更重要的是,2025年国产AI芯片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已超过35%。
且适配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技术差距正在快速缩小。
国家网信办明确要求,涉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项目。
采购进口芯片需通过"技术验证+安全认证"双重审核。
对企业而言,构建弹性供应链成为必修课。
某新能源车企的做法值得借鉴。
其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同时兼容英伟达H20、昇腾910B、寒武纪思元590三种芯片。
通过动态调度技术实现算力资源最优配置。
这种"多源备份"策略,既降低了单一技术依赖风险。
又能根据政策变化灵活调整采购方案。
专家预测,到2027年,中国芯片自给率可能从2024年的34%大幅提升至82%。
这种结构性转变将深刻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业版图。
澜起科技的案例颇具代表性。
该公司通过同步推进DDR5内存接口芯片研发与国产替代方案。
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85.5%-102.36%,在服务器市场的份额提升至18%。
反观某依赖进口FPGA芯片的工业自动化企业。
因美方突然收紧出口限制,导致价值5亿元的生产线被迫停工改造。
暴露出单一技术来源的巨大风险。
当中国企业不再需要美国的"特供版"芯片。
当国产生态能够支撑起主流应用场景。
所谓的解禁就失去了要挟的意义。
芯片领域的"鸿门宴"还在继续,而中国已经学会了带着"解药"赴宴。
技术可以共享,但不能成为控制的工具。这场芯片博弈说白了就是一个道理:真正的合作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技术施舍。
科技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但这未必是坏事。中国正在从"被选择者"变成"选择者",这种角色转换背后是实力的积累。面对技术封锁,应该妥协求和还是自力更生?
相关文章
“‘恶性补贴’最终只会造成多输局面,我们不会参与。”采访|何伊凡 《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艳艳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艳艳编辑|张晓迪头图摄影|邓攀从...
2025-08-18 0
作者 | 源Sight 王言小米正在不断加码非洲市场。近日,有媒体消息,小米集团对非洲市场进行了人事调整,任命刘社全担任非洲地区部总经理,内部直接向国...
2025-08-18 0
近日,一档立意高远、形式创新的高端商业访谈栏目《中国商业π》正式推出。该节目由北京华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制作,以独树一帜的“微综艺”形式,深度对话中国各...
2025-08-18 0
文 | 源Byte,作者 | 柯基的柯有些时候,孙正义会觉得自己老了。灯光照着他,股东大会,2023年6月。他没有挥斥方遒,居然谈到了“悲伤”与“羞愧...
2025-08-18 0
引言Ollama作为当前最受欢迎的本地化大型语言模型(LLM 运行工具,在2025年8月7日发布了v0.11.4版本更新。本次更新虽然看似版本号迭代不...
2025-08-18 0
在电商与本地生活服务融合的浪潮中,淘宝闪购正悄然掀起一场变革。本文将深入剖析淘宝闪购如何借鉴抖音的玩法,通过创新的营销策略和资源整合,打破传统外卖与电...
2025-08-18 0
今日0时,在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港口——钦州港大榄坪码头,随着最后一片长89.6米的智能风机叶片稳稳落至巴拿马籍杂货船“博润九州”轮甲板,产自远景能...
2025-08-18 0
南方日报讯(记者/昌道励许宁宁 近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广东省财政厅联合发布《关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有关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对四大...
2025-08-1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