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 | 中车四方所(中车制动):​一场源自轨交产业的创新裂变

抖音热门 2025年08月18日 07:01 1 admin

中车四方所(中车制动)坚持自主创新,通过技术迭代、技术迁移,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系统+”服务

一场源自轨交产业的创新裂变

没有繁杂气动管路的电驱机械制动系统、能够“左右开弓”边分拣边焊接的工业机器人、可以灵活适配“风光储”场景的储能系统……今年夏天,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中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研制的一系列“黑科技”产品,在相继举办的世界高铁大会、第三届链博会等专业展会上大放异彩,吸引了业内专家的目光,也收获了多家采购商的新订单。

这家深耕轨道交通技术研发66年的青岛企业,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强化核心软件研发能力,在推动制动技术迭代升级的同时,还将核心技术迁移推广,实现了技术的创新裂变、企业的跨界生长。

这不禁让人联想:当深厚的产业根基拥抱前瞻的创新视野,将激荡出一幅怎样的未来产业新图景。

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 | 中车四方所(中车制动):​一场源自轨交产业的创新裂变

中车四方所(中车制动)电子制造车间。

制动迭代:从“刹得住”到“刹得巧”

轨道交通领域,列车时速每提升50公里,都是一次核心系统和关键零部件的功能检视与设计重构。

在今年7月举办的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上,运营时速400公里的CR450高速动车组样车首次对公众亮相。“全球最快”高铁列车,如何确保能够停得住、停得稳、停得准?在展会现场,不少外国观众纷纷将关注点聚焦于如何“踩刹车”保证行车安全。

作为CR450科技创新工程的研制单位之一,中车四方所(中车制动)以更高速、更安全、更智能、轻量化的代际特征为目标,开展了制动系统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

为验证多级紧急制动和防滑控制关键技术可行性,项目团队历时20多个月,在转向架滚动试验台开展了各种介质的制动性能和防滑试验,模拟了CR450高速动车组制动全过程。通过定量研究制动参数、制动方式、制动性能等指标,确保了列车在高速行驶中的制动性能和精准停车。

经过反复锤炼,CR450高速动车组的制动系统成果令人惊叹:从时速400公里到静止,制动距离仅需6500米,与时速350公里动车组相当,做到了运营速度提升,制动距离不变。这背后,是控制算法和材料技术,以及多级紧急制动控制技术的关键突破。

CR450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是中车四方所(中车制动)制动技术迭代创新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制动技术已经过100多年的技术更新迭代,从最初的人力驱动逐步发展为现在主流的电控压缩空气制动系统,但受其工作原理限制,在制动指令转换为制动力的环节仍然无法摆脱对空气介质的依赖。

今年1月,国内首个时速120公里地铁电驱机械制动系统在青岛通过装车前行业级评审。电驱机械制动系统,代表着城轨车辆制动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列车多系统融合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硬件基础。

在中车四方所(中车制动)展厅里,就摆放了一套彻底告别压缩空气驱动、完全依靠电能直驱的电驱机械制动系统。它外观精巧,不需要传统制动系统笨重的风缸、复杂的管路,以全电气化、智能化之姿,颠覆了传统制动系统形象。响应更灵敏、重量更轻盈、维护更便捷、全生命周期成本显著降低……它是轨道交通装备核心技术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的代际跃迁。

从服务于“国之重器”CR450高速动车组的高性能制动系统,到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电驱机械制动技术,中车四方所(中车制动)用持续创新,在风驰电掣的轨道交通世界里,不断增强列车装备的安全韧性。

技术迁移:从轨道交通到工业机器人

核心技术如同深植沃土的根系,其生命力往往能催生意想不到的枝桠。中车四方所(中车制动)的创新故事,并未止步于轨道。

在第三届链博会上,中车四方所(中车制动)搭设的工业机器人智能焊接分拣工作站吸引了观众目光。只见“钢铁小裁缝”靠着一双3D眼睛、两只6轴臂膀,左右开弓,边分拣边焊接。在机器人工坊里,它精准地穿丝引线缝合,灵巧地激光焊接,焊缝平顺丝滑。从挑选焊件,摆正方向,到找准位置,精准落点,实现了“一条龙”全自动化闭环。智能集成、高精度、柔性化成为它的个性化“标签”。

“我们并非凭空进入机器人领域。”中车四方所(中车制动)技术专家解释道。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积累的深厚的技术积淀和产业基础,成为他们进入工业机器人的天然跳板。中车四方所(中车制动)采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组建机器人联合研发团队,形成了多种型号的产品谱系,覆盖了轨道交通、新能源、工业自动化等多个领域。

2024年6月,我国首个重载铁路加氢站——国家能源集团巴图塔加氢站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为氢能源机车加注燃料的,是全球首台能在-25℃严寒环境下连续作业的耐低温自动加氢机器人,它的“大脑”和“神经”,正是中车四方所(中车制动)多年积淀的核心控制系统技术。

从确保列车安全的制动系统,到赋能氢能源机车的加注机器人,中车四方所(中车制动)依托核心技术的迁移推广,展现出强大的跨界生长能力。针对自动化焊接需求,设计并交付智能焊接分拣工作站;针对防爆市场需求,设计完成四轴防爆码垛机器人产品,并获得批量订单……源自轨道的“硬科技”正以机器人、自动化装备等形态,悄然改变着更广阔的工业图景。

链主引领:从“产品+”到“系统+”

真正的产业引领者,不仅要自身强大,更要能带动整个产业生态共荣。如今,中车四方所(中车制动)正以核心技术为原点,不断裂变创新、重塑产业生态。

作为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链和智能装备产业链“链主”企业,中车四方所肩负着特殊使命。其技术总牵头打造的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ACS),正是引领协同创新的力作之一。

2024年4月开通的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作为全国首条TACS示范线路,是这项“黑科技”的首次大规模落地。TACS打破了传统列控系统依赖地面中心的模式,让列车基于车-车通信实现“自主思考、协同运行”。这不仅带来安全性和运行效率的显著提升,更在建设和运维上实现了降本突破。

如此复杂的系统集成,非一家之力可成。在青岛地铁的牵头推动和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的支持下,中车四方所(中车制动)作为技术总牵头方和系统集成方,充分发挥其在制动、牵引、网络、信号等多系统领域的融合创新优势,提出整套解决方案,并扮演了资源整合者和标准制定者的角色,将系统分解为模块化任务,带动了青岛及周边地区一大批专注于传感器、通信模块、精密制造、软件开发的中小企业协同攻关,共同啃下这块“硬骨头”。TACS的成功,是青岛轨道交通产业链协同创新、整体能力跃升的缩影。

中车四方所(中车制动)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推动核心软件技术创新,为制动、牵引、网络等关键核心系统产品平台技术创新和智能运行、智能运维和智能供电等智能化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相关研发成果先后获得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这种链主带动的效应,也在向产业外延伸。

在新能源领域,中车四方所(中车制动)依托其在电力电子、储能系统上的技术积累,于去年11月在青海德令哈成功下线本地化5.XMWh储能系统,可灵活适配“风光储”场景,并与地方共建产业生态,助力能源结构转型及可持续发展。

在机器人领域,其开发的防爆码垛机器人、特种检修机器人等产品,不仅服务于自身,也逐步向更广泛的制造业场景输出,赋能产业链上下游的智能化升级。

面向未来。中车四方所(中车制动)正不断深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绿色化技术研究,持续推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工业物联网、智能感知等信息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落地应用,通过数智升级、绿色转型,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系统+”全生命周期增值服务。(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 | 中车四方所(中车制动):​一场源自轨交产业的创新裂变

青岛日报2025年8月18日1版

责任编辑:程雪涵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