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通道密度堪比杭宁汉,济南跨黄从“临河”走向“拥河”

健康生活 2025年08月18日 03:19 1 admin

继8月10日济南济泺路北延黄河隧道通车后,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在8月17日迎来重要节点。当天,“山河号”盾构机刀盘破洞而出,黄岗路黄河隧道顺利贯通。仅一周时间,济南就有两大跨黄通道迎来关键进展,北跨加速态势愈发明显。

通道密度堪比杭宁汉,济南跨黄从“临河”走向“拥河”

通道化身“城市血管”

一路直达改写跨河出行史

在城市交通体系的宏大版图中,跨黄通道扮演着重要角色,宛如一条条不可或缺的“血管”,连接起黄河两岸的交通脉络。

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汝华指出,长久以来,黄河犹如一道难以跨越的天堑,割裂了济南南北的交通联系。这导致城市路网在黄河两岸难以实现有效的衔接与融合,进而形成了制约交通流畅性的“肠梗阻”。

记者梳理发现,在济泺路北延黄河隧道及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通车之前,市民若要往返主城区与起步区,往往需要绕行其他黄河大桥。这不仅意味着路程大幅增加,更使得出行耗时久,给市民的日常出行和货物运输带来了不便。而如今,济泺路北延黄河隧道通车,连接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打破了这一交通困境,主城区与起步区之间的车程锐减至10分钟。

同样,黄岗路黄河隧道将来通车后,也将为济南西部城区与起步区之间搭建起一条便捷高效的通道。

“从更宏观的区域交通布局视角来看,黄岗路黄河隧道建成通车后,将与周边现有的城市道路实现融合。”张汝华认为,这不仅能够缓解现有跨黄通道面临的交通压力,还能促进区域内交通流量的分配,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从路网上看,这些跨黄通道还能够与济南现有的高速公路、国省道等交通干线实现无缝对接。以济乐高速南延线为例,其建成通车后,提升了济南东北部的交通便捷度,加强了济南与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与互动。未来,随着更多跨黄通道建成,济南将逐步构建起一个更加密集、高效的交通网络体系。

通道密度堪比杭宁汉,济南跨黄从“临河”走向“拥河”

从“隔河难融”到“无缝对接”

成形起势迈向快车道

跨黄通道的加速建设,对于济南起步区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在张汝华看来,跨黄通道恰似起步区发展的“输血管”,源源不断地为起步区输送着人才、资金、技术等关键要素。黄岗路黄河隧道通车后,起步区与主城区之间的联系将变得更紧密,人才的交流与互动也会愈发频繁。

起步区一家智能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往从主城区运输原材料到企业,往往需要耗费不少时间,物流成本也在提升。而现在,借助济泺路北延黄河隧道的便捷交通,原材料能够在短时间内送达,当天即可投入生产。这不仅降低了企业的库存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外,跨黄通道还能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起步区。黄岗路黄河隧道建成后,将加强起步区与天桥北部以及西客站片区的联系。西客站片区作为济南的重要商务、金融中心,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这些资源能够借助黄岗路黄河隧道、黄河齐鲁大桥等通道,更好地辐射到起步区。

《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 - 2035年)》曾提出,要稳步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并将其纳入中心城区进行统一规划管理。而这一规划的实施,离不开跨黄通道的支撑。

“跨黄通道的建设,能够促进起步区与主城区在产业、人口、资源等方面的融合与协同发展,推动起步区尽快实现‘五年成形、十年成势、十五年成城’的发展目标。”张汝华说,就像上海的黄浦江、广州的珠江一样,黄河未来也将成为济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两岸的繁荣。

通道密度堪比杭宁汉,济南跨黄从“临河”走向“拥河”

打破“南北割裂”

济南从“临河”走向“拥河”

黄岗路黄河隧道贯通后,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除了加强济南黄河两岸交通联系,跨黄通道对城市格局的重塑愈发明显。

“长期以来,黄河限制了济南向北发展的步伐,使得城市发展空间呈现出东西长、南北窄的不均衡格局。”张汝华认为,跨黄通道让济南能够成功打破黄河的制约,实现“拥河发展”。黄河不再是城市发展的阻碍,而是成为城市的内河。

起步区管委会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在城市规划中,跨黄通道沿线的区域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关注对象。其中,济泺路北延黄河隧道周边即为济南城市副中心,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规划建设。这些区域将围绕跨黄通道,布局产业、商业、教育、医疗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形成功能完备的新城市发展组团。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国内其他沿江沿河的大城市,在城市空间拓展上,也将突破自然瓶颈作为突破口。在杭州,通过钱塘江两岸的开发,建设跨江大桥,实现了城市空间的拓展和功能的提升,钱江新城成为杭州新的城市中心。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也曾提到,要促进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和优化。在张汝华看来,济南通过大力建设跨黄通道,既是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的举措,也是实现城市发展格局重塑的路径。

记者发现,跨黄通道不仅缩短了主城区与起步区的时空距离,更在无形中拉近了黄河两岸居民的心理距离。

“交通便捷了,去黄河北工作也方便了。”在起步区工作的胡先生此前受限于交通情况,每天上班都感觉是在出差。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跨黄通道建成,他的上班路更加通畅,心里的“割裂感”消失。

通道密度堪比杭宁汉,济南跨黄从“临河”走向“拥河”

通道密度追平沿江城市

黄河流域中心地位坐实

除了促进城市自身发展,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跨黄通道建设也将提升济南在黄河流域的辐射带动能力。

《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 - 2035年)》明确要求济南强化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作用,发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引擎作用,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形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示范。跨黄通道的建设,正是济南落实这一规划要求的具体行动。

与长江沿岸城市南京相比,南京已建成多座跨江通道,如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南京长江三桥等。这些桥隧工程完善了南京的城市交通网络,实现了江南江北的快速联通,也促进了南京与周边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济南规划建设跨黄通道共34处,包括28座大桥和6座隧道,已建成22处。其中,起步区42公里范围规划跨黄通道共21处,平均2公里1处,达到了南京、武汉、杭州等沿江城市水平。

而在黄河流域,兰州等城市虽也有跨河通道,但数量和布局与济南目前规划建设的34处跨黄通道相比,还有差距。济南通过大规模的跨黄通道建设,有望在黄河流域率先构建起密集高效的跨河交通网络。

“跨黄通道建设还能提升济南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表示,拥有先进、完善的跨黄通道网络,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汇聚济南,这将进一步增强济南在黄河流域的影响力。

一周内两座黄河隧道取得关键进展,只是济南跨黄加速的一个缩影。随着更多跨黄通道的建成,济南的交通网络将更加完善,城市格局将得到重塑,在黄河流域的影响力也将不断提升。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