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记者手记:共绘中非AI健康合作新图景

健康生活 2025年08月17日 22:20 1 admin

在8月15日至17日在京举行的第31届中国国际医用仪器设备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现场,中国专家打破时空的局限,借助医疗大模型分析的心音数据,为远在非洲的一名儿童给出诊疗意见。

对心梗救治来说,每延迟一分钟,死亡风险都在攀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唐熠达说,医院、高校和企业共同研发“羲和一号”医疗大模型,大大缩短预警时间,降低首诊误诊率。

这一大模型已嵌入中国宁夏的“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实现跨区域、跨机构的数据互动。通过AI可穿戴设备的数据传送和即时分析,患者可在黄金救治时间内获得更多生存和康复机会。

“中非医院联盟”也在大会上正式成立。中非代表在分享新成果、新技术的同时,描绘着中非健康合作的新图景。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李志强分享的案例,同样令非洲代表赞叹:一个比信用卡还小的传感器贴于新生儿胸口,便可将心音数据直传云端,实现远程筛查,比人工评审敏感度大幅提高,误诊率降低到7.4%。

“未来我们希望在50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200万例先心病筛查和数据分析,共同建设全球最大的先心病预警网络。”李志强说。

记者手记:共绘中非AI健康合作新图景 第31届中国国际医用仪器设备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分论坛现场。新华社记者顾天成 摄

“AI大大节省了临床医生靠人眼判读脑电图的精力和时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杨志仙的电脑上,癫痫患儿的脑电图数据如瀑布般流动,“期待更多技术环节有AI辅助,惠及每一位癫痫患者。”

不少非洲代表表示,非常希望展会展示的可提示方向的震动腰带、导盲犬机器人等技术,帮助非洲的残障人士。

“在非洲,移动CT车搭配AI影像诊断,能有效弥补当地医护人员数量不足、能力不足的问题,然而,如何让中国技术推广落地可持续,还有许多待解的问题。”中非发展基金副总经理陈思的一席话,引发了很多与会者的共鸣。

北京博雅全健智算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参与了多项医疗机构的AI技术研发,公司董事长栗琳深感,AI+医疗板块在中国的飞速发展,得益于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全链条加速。继续推动AI赋能,企业将拥抱更多机遇。

AI赋能医疗的“中国方案”,正越过大洋,深入非洲大陆。

历经60多年的持续努力,中国已向非洲53个国家累计派出医护人员超2.3万人次,在非洲援建各类医疗机构130余所,诊治患者超2.8亿人次,培训本土医护人员近5万名,建设45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教授汪涛指出,随着AI医疗智能体技术的深入,AI如何帮助各个国家完善医疗服务体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AI替代不了医生的爱,但能让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爱传得更远。”一位来自赞比亚的非洲代表说。(记者顾天成)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