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人类一直想要更精准地丈量太空、揭开未知的奥秘,最近,中国科学家就利用激光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上,“找到”了一个直径10厘米大小的“...
2025-08-18 0
卧龙电驱除传统赛道电机外,在人形机器人与低空经济双赛道的布局已形成明确增长动能,其股价具备持续高增长潜力,且有望在低空经济板块中成为市场新龙头。以下从核心业务布局、技术竞争力、政策红利、财务表现及市场预期等维度展开分析:
一、双赛道深度绑定,技术卡位优势显著
1. 人形机器人领域:公司通过战略入股智元机器人、参与浙江省人形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在关节驱动模组、伺服驱动器等核心部件研发上取得突破。其开发的高爆发关节模组技术对标特斯拉Optimus,且通过校企联合实验室加速理论成果转化。随着《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落地,浙江省计划2027年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卧龙电驱作为核心协同单位,有望优先受益于政策红利和技术商业化落地。
2. 低空经济领域:公司在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电驱系统领域布局多年,拥有全球唯一的航空电驱适航实验室,技术性能优于国际同行且成本更低。与山河智能、沃飞长空等主机厂合作推进商业化,订单潜力巨大。2025年首架“三证齐全”吨级eVTOL交付、17.5亿美元国际订单刷新纪录,标志着行业进入商业化拐点,卧龙电驱作为核心部件供应商将直接受益。
二、财务表现持续改善,盈利能力增强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4.37%至162.47亿元,净利润同比大增49.63%至7.93亿元,扣非净利润增长33.13%至6.35亿元,显示成本控制和业务结构优化成效显著。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6.76%,进一步验证增长韧性。尽管2024年三季度受大宗物料价格上涨影响净利润下滑30.92%,但全年及最新数据表明公司已有效应对外部压力,盈利能力进入上升通道。
三、政策红利密集释放,行业景气度攀升
国家发改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统筹战略规划,划定300米以下低空非管制区域,浙江、深圳等地出台专项政策支持人形机器人产业。eVTOL领域,民航局适航认证加速(如峰飞航空V2000CG获TC/PC证),商业化进程从“试验”转向“规模化运营”。政策与产业共振下,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达1.5万亿元,2035年突破3.5万亿元,为卧龙电驱提供广阔增长空间。
四、市场估值存在修复空间,资金关注度提升
截至2025年8月15日,卧龙电驱股价30.38元,总市值474.57亿元,在低空经济板块中排名第23位。DCF模型显示其理论估值达618亿元,当前市值仍有77%上行空间。近期股价上涨动因包括战略投资机器人领域、eVTOL技术突破及政策催化,资金抢筹迹象明显(如2025年3月24日股价暴涨10%)。随着低空经济板块热度升温,公司作为双赛道稀缺标的,有望吸引更多增量资金。
五、风险与挑战
1. 适航认证周期长:eVTOL电驱系统需随整机通过3年以上适航审定,可能影响订单交付节奏。
2. 原材料成本波动:2024年三季度净利润下滑主因大宗物料涨价,需关注成本传导能力。
3. 竞争加剧:低空经济领域顺丰控股、中航成飞等巨头占据产业链主导地位,卧龙电驱需在核心部件领域巩固技术壁垒。
结论
卧龙电驱凭借“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双轮驱动,技术储备深厚、政策红利加持、财务表现改善,叠加市场估值修复预期,股价具备持续高增长基础。若eVTOL适航认证顺利推进、港股上市融资落地(拟赴港上市以加速全球化布局),公司有望在低空经济板块中脱颖而出,成为市场新龙头。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其订单落地速度、原材料成本管控及技术商业化进展。
声明:本人所有文章均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各位老师理性认识,感谢您的理解支持!
相关文章
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人类一直想要更精准地丈量太空、揭开未知的奥秘,最近,中国科学家就利用激光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上,“找到”了一个直径10厘米大小的“...
2025-08-18 0
王之登场用时10分22秒得分336分Galbot强势夺冠!全自主零遥操作丝滑移动完成分拣!制作/实习生 曹洁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编辑/朱开云...
2025-08-18 0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8月17日消息,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在服务器处理器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微软...
2025-08-18 0
今年4月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的赛道上人形机器人的矫健身影令人瞩目今年8月它们又出现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续写精彩2025年4月,北京亦庄半程马...
2025-08-18 0
8月17日,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消息,AG600“鲲龙”批产第二架机(1102)在广东珠海成功完成生产试飞,即将交付客户进行运营。...
2025-08-18 0
文| 凭栏编辑| 凭栏前言1994年,美国GPS全面建成后,第二年就宣布投入使用,卫星数据量仅有24颗。中国北斗研发于1994年,2020年才开通全球...
2025-08-18 0
继国际及地区旅客量突破200万人次、单日旅客量突破10万人次,8月16日,青岛机场单日航班起降数量达680架次,刷新开航以来最高纪录。暑运旺季以来,青...
2025-08-18 0
日前,小米手机迎来14周年生日,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手机部总裁,小米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发布视频,分享了他印象最深的几款小米手机。在视频最后,卢伟冰透露...
2025-08-1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