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华为芯片技术遭窃取,1350万天价罚单震动科技圈,14人获刑

抖音推荐 2025年08月16日 22:29 1 admin

前言

2025年7月28日,一个让科技圈震颤的数字诞生:1350万元!这是上海三中院对华为芯片技术窃取案开出的史上最高罚单。

14名曾经的技术精英,6年最高刑期,一个估值10亿的明星企业瞬间灰飞烟灭。更让人背脊发凉的是,被窃取技术的相似度竟高达90%,几乎就是原样照搬。

这起被称为"科技界特洛伊木马"的案件究竟如何得手?中国芯片的安全防线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漏洞?

华为芯片技术遭窃取,1350万天价罚单震动科技圈,14人获刑

作者-F

年薪600万的华为总监,为何成了科技圈最大的叛徒?

张琨,这个名字如今在科技圈已经臭名昭著。

可就在几年前,他还是无数技术人员仰望的行业标杆。北大本科,中科院微电子硕士,美国双硕士学位,这样的学历配置在任何时代都是天之骄子的标准模板。

更让人羡慕的是他的职业轨迹。在美国高通公司工作5年,拿过最佳技术奖,是Wi-Fi领域公认的技术专家。2011年,已经加入美国国籍的张琨选择回国,华为海思张开怀抱迎接这位技术大牛

华为芯片技术遭窃取,1350万天价罚单震动科技圈,14人获刑

在华为,张琨很快就做到了21级资深主管,年薪超过600万

这个数字什么概念?在华为内部能达到这个级别的研发人员屈指可数。

20年的半导体行业深耕,顶尖的技术实力,广阔的人脉资源,张琨手里握着一副王炸级别的好牌。按理说,凭借这些资本,他完全可以在技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华为芯片技术遭窃取,1350万天价罚单震动科技圈,14人获刑

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前程无忧的技术精英,却在2020年底做出了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离开华为,自立门户。

创业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张琨选择的路径。他没有耐心从零开始搭建技术团队,没有毅力承受创业初期的艰难困苦,而是动起了歪脑筋

35岁焦虑,在互联网大厂是个避不开的话题。即使是技术总监级别的高管,也会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忧虑。张琨利用了同事们的这种心态,用三倍薪资和股权期权的诱饵,开始系统性地拉拢华为内部的技术骨干。

刘某,周某,顾某⋯⋯一个个曾经的同事被他拉下水。这些人原本在华为各自负责不同的技术模块,聚在一起正好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芯片研发团队

华为芯片技术遭窃取,1350万天价罚单震动科技圈,14人获刑

2021年2月,张琨正式从华为离职。仅仅一个月后,南京尊湃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就宣告成立。

表面上,张琨对外宣称要"打破行业垄断,创造更多的中国芯",这个理念听起来慷慨激昂,颇有几分民族企业的担当。可实际上,他的真实想法是走捷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现弯道超车

而这个巨人,就是他的前东家华为。

华为芯片技术遭窃取,1350万天价罚单震动科技圈,14人获刑

白天在华为上班,晚上给竞争对手干活,这群人疯了?

如果说张琨的堕落还有迹可循,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简直就是现实版的荒诞剧

为了规避风险,张琨设计了一套精密的里应外合方案。他本人并不直接出面,而是让已经加入尊湃的核心技术人员,轮流回到华为"钓鱼"。

这些人采用的手段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内部渗透:有人利用职务便利要求下属协助获取资料,有人在离职前疯狂访问机密文件,有人甚至改头换面用假身份在尊湃任职。

华为芯片技术遭窃取,1350万天价罚单震动科技圈,14人获刑

最让人不敢相信的是,有长达六个月的时间,顾某和王某过着"双面人"的生活。

白天,他们在华为海思正常上班,参加例会,讨论技术方案,俨然是尽职尽责的华为员工。晚上,他们却钻进尊湃的实验室,调试从华为"借来"的技术,为竞争对手的产品添砖加瓦。

华为芯片技术遭窃取,1350万天价罚单震动科技圈,14人获刑

这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荒诞现实,让人想起了经典的间谍片情节,只不过这次的舞台是中国最顶尖的科技企业内部。

他们窃取资料的手段也堪称五花八门:有人用最原始的截屏拍照,有人手抄关键代码,有人利用智能手表传输数据,还有人将机密资料伪装成开源项目转发到外部。

最精明的是何某某,他费尽心机绕过华为的安全系统,将芯片版图、电路图截屏后,通过华为内部通讯工具层层转发到公司外部。

华为芯片技术遭窃取,1350万天价罚单震动科技圈,14人获刑

这种操作简直是在华为的眼皮子底下明目张胆地偷东西,胆量之大令人咋舌。

就这样,华为耗费十几年时间、投入数十亿资金研发的Wi-Fi 6/7芯片技术,被这群人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点一点地"搬"到了尊湃的服务器上。

更讽刺的是,2021年期间,尊湃通讯60%的员工都曾在华为海思工作过。这家公司简直就是华为海思的"影子团队",只不过它的任务不是创新,而是剽窃

有些人甚至还没有从华为正式离职,就已经在尊湃"兼职"了。工作日在华为拿工资,周末在尊湃领奖金,这种脚踏两只船的操作让人既愤慨又无语。

华为芯片技术遭窃取,1350万天价罚单震动科技圈,14人获刑

为了掩人耳目,张琨还特意安排合伙人刘某制造了已经离职的假象。他的如意算盘是,即使将来东窗事发,也可以把责任推给刘某的"个人行为",和尊湃公司撇清关系。

这种精心设计的风险转移策略,显示出张琨不仅在技术上是专家,在算计人心方面也颇有心得。

可惜的是,再精密的计划也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当尊湃在2022年11月推出第一版芯片时,那个不合常理的研发速度就已经引起了华为的警觉。

华为芯片技术遭窃取,1350万天价罚单震动科技圈,14人获刑

从华为内鬼到高通专利,这条技术外流黑链有多可怕?

尊湃芯片的横空出世,创造了中国芯片界的一个"神话"

一家成立不到两年的公司,竟然能够推出与华为技术高度相似的产品,这在正常情况下是绝不可能的事情。即使是苹果、三星这样的国际巨头,从立项到量产也需要3-5年的时间。

更让人起疑的是,尊湃对外宣称其Wi-Fi 6的研发速度甚至超过华为30%,这种说法简直是在挑战所有人的智商。

华为芯片技术遭窃取,1350万天价罚单震动科技圈,14人获刑

资本市场却选择了相信这个"神话"

高榕资本第一个下注,砸下1亿元投资。紧接着,小米集团、湖杉资本等知名机构也纷纷跟投。从2022年5月到2023年1月,短短8个月时间,尊湃的估值就从5亿飙升到10亿

这些投资机构后来都声称自己是"纯财务投资",对技术细节不做过问。可是在专业的投资领域,怎么可能不做尽职调查?一个清一色华为背景的团队,半年就推出产品,这种明显的异常信号难道都看不出来?

华为芯片技术遭窃取,1350万天价罚单震动科技圈,14人获刑

更诡异的事情还在后面。

2023年4月,就在上海警方突袭尊湃公司的同一时期,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高通公司做出了两个耐人寻味的举动:

第一,解散了高通上海Wi-Fi 7研发中心,并将所有相关资料销毁

第二,连夜在美国申请了与Wi-Fi 7相关的两项专利

华为芯片技术遭窃取,1350万天价罚单震动科技圈,14人获刑

这种操作的时机选择,简直就是在向全世界宣告:此地无银三百两。如果说这只是巧合,那这个巧合也太过巧合了。

要知道,在Wi-Fi 7技术领域,华为的全球标准贡献占比达到22.9%,排名第一;高通以15.2%位居第二。这种技术实力的对比,让高通的突然发力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华为芯片技术遭窃取,1350万天价罚单震动科技圈,14人获刑

虽然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表明尊湃将技术泄露给了高通,但专业技术人员透露,此类敏感技术转移通常会通过"第三方中介"完成。

这种说法虽然谨慎,但已经足够让人浮想联翩。在国际技术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任何一丝技术优势的流失都可能改变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

华为在Wi-Fi 6和7项目上耗费的大量人力资金,不仅仅是企业损失,更是国家科技实力的削弱。仅在Wi-Fi 7标准谈判中,华为就被迫放弃部分核心专利主张,导致中国在相关专利池的分成减少了15%

华为芯片技术遭窃取,1350万天价罚单震动科技圈,14人获刑

这个数字背后,是中国在国际技术标准制定中话语权的直接损失

从张琨的个人背叛,到资本市场的盲目追捧,再到国际巨头的可疑举动,整条技术外流的黑色链条浮出水面。

这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而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技术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内鬼比外敌更加可怕,因为他们最了解我们的软肋在哪里。

华为芯片技术遭窃取,1350万天价罚单震动科技圈,14人获刑

1350万重罚只是开始,中国技术安全保卫战才刚打响

2025年7月28日的这纸判决书,不仅仅是对14个违法者的严厉惩罚,更是中国技术安全保护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主谋张琨被判6年有期徒刑,罚金300万元,出狱后5年内禁止从事芯片相关行业。其余13人最高判刑5年,总罚金高达1350万元。尊湃公司的所有技术资料被销毁,公司被强制解散。

这是中国芯片界迄今为止最重的判罚,也是司法部门对技术窃取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华为芯片技术遭窃取,1350万天价罚单震动科技圈,14人获刑

判决书上首次将"技术密点重合率90%"作为定罪的核心依据,这为今后类似案件的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司法先例。

从此以后,那些想要钻"抄袭擦边球"空子的人,再也没有了侥幸空间

但是,仅仅依靠事后的严厉惩罚是远远不够的。这起案件暴露出的问题,需要从制度层面进行系统性的反思和改进。

华为芯片技术遭窃取,1350万天价罚单震动科技圈,14人获刑

首先是企业的内控机制。华为作为中国科技企业的标杆,尚且出现如此严重的内部泄密,其他企业的情况可想而知。如何在保护员工权益和维护企业机密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是所有科技企业都必须面对的课题。

其次是人才流动的规范化管理。

董明珠曾经说过:"绝不用海归派,因为里面很可能有间谍。"任正非则认为:"要让外国的鸡来中国下蛋。"两种观点都有各自的道理,但张琨案告诉我们,忠诚度审查比能力评估更加重要。

华为芯片技术遭窃取,1350万天价罚单震动科技圈,14人获刑

在全球化的今天,完全拒绝海外人才是不现实的,但如何建立有效的安全审查机制,确保引进的是真正的人才而不是潜在的威胁,这需要更加精细化的制度设计。

再次是投资机构的责任边界。小米集团虽然声称只是"纯财务投资",但在专业的投资领域,"不知者无罪"这套说辞很难让人信服。

投资机构在享受高额回报的同时,也应该承担相应的审查责任。如果连基本的技术来源都不核实,这样的投资行为本身就是对创新环境的破坏

华为芯片技术遭窃取,1350万天价罚单震动科技圈,14人获刑

最重要的是国家层面的制度建设。

目前,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指数已经提升至78.4分,商业秘密案件年增长率达到35%,这说明相关的法律完善正在加速推进

国家知识产权局强调要加强核心技术保护,最高法院也出台了商业秘密保护的指导意见。这些政策信号表明,技术安全保护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华为芯片技术遭窃取,1350万天价罚单震动科技圈,14人获刑

可以预见,未来5年内,企业在技术保护方面的投入将增长50%以上。这不是成本的增加,而是对未来竞争力的投资。

华为案的警示意义不仅仅在于个案的处理,更在于它让整个社会认识到:在这个技术就是国力的时代,保护创新成果比创新本身更加重要

技术安全的保卫战,从来都不是某一家企业的事情,它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科技未来。1350万的重罚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华为芯片技术遭窃取,1350万天价罚单震动科技圈,14人获刑

结语

华为案不仅是一次法律的胜利,更是给整个科技界的深刻警醒。在这个技术就是国力的时代,守住创新成果比创新本身更加重要。

可以预见,未来的技术竞争不仅是研发实力的比拼,更是安全防护能力的较量。谁能建起最坚固的"护城河",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笑到最后。

面对技术安全的新挑战,你认为企业和个人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真知灼见。

信息来源

华为芯片技术遭窃取,1350万天价罚单震动科技圈,14人获刑

华为芯片技术遭窃取,1350万天价罚单震动科技圈,14人获刑

华为芯片技术遭窃取,1350万天价罚单震动科技圈,14人获刑

华为芯片技术遭窃取,1350万天价罚单震动科技圈,14人获刑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