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2025年8月:全球十大航空公司排名!

百科大全 2025年08月16日 08:12 1 admin


2025年8月:全球十大航空公司排名!

截至到2025年8月,全球有725家航空公司在运营。

我国就有53家客运航空公司,其中41家独立承运人。

那么,全球最大的十家航空公司是都是谁呢?

这些规模巨大的航空公司主导着民航业的走向与格局。

最近,国际航空数据提供商OAG公布了2025年8月,全球大型航空公司排名榜。

OAG是根据各航空公司8月份安排的航班量作为计算标准,进行排名。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按照独立承运人的两字代码来统计的。

比如国航仅计算国航股份的(CA)航班量,不包括旗下航司深航、山航等公司的数据。

第1大:美国,美国航空,19.29万班,同比增长0.3%

第2大:美国,达美航空,15.84万班,同比增长4.3%

第3大:美国,联合航空,15.32万班,同比增长7.6%

第4大:美国,西南航空,11.66万班,同比下降3.2%

第5大:爱尔兰,瑞安航空,10.97万班,同比增长2.2%

第6大:中国,东方航空,8.16万班,同比增长3.3%

第7大:中国,南方航空,7.86万班,同比增长5.9%

第8大:印度,靛蓝航空,6.27万班,同比下降1.9%

第9大:英国,易捷航空,5.79万班,同比增长1.7%

第10大:中国,国际航空,5.37万班,同比增长1.8%

1.问:当前全球最大航空公司“座次”如何?

答:以独立承运人两字代码计,前十分别为:美航AA(19.29万班)、达美DL(15.84万班)、联航UA(15.32万班)、西南WN(11.66万班)、瑞安FR(10.97万班)、东航MU(8.16万班)、南航CZ(7.86万班)、靛蓝6E(6.27万班)、易捷U2(5.79万班)、国航CA(5.37万班)。

十强门槛首次站上5.3万班/月,同比抬高约3.5%。

2.问:榜单透露出的最大结构性特征是什么?

答:北美三强(AA/DL/UA)+西南“巨无霸”继续垄断前四,四者月度航班量合计62.11万班,占十强总量54%,同比微增1.7%,增速放缓但绝对量优势不可撼动。

欧洲瑞安与易捷作为低成本代表分列第五、第九,合计份额14.5%,对欧洲内部短程网络控制力依旧。

中印三大航(MU/CZ/CA+6E)占据十强后段,航班量总和27.66万班,占比24%,份额连续三年抬升,成为唯一能与北美抗衡的多国集团。

3.问:中美欧三大市场内部呈现何种分化?

答:北美呈现“传统全服务稳健+低成本收缩”—西南航空因737 MAX 7延迟交付及机队周转压力,航班量同比降3.2%,是十强中唯二负增长。

欧洲则“低成本韧性十足”—瑞安、易捷均保持1~2%正增长,但受到欧盟环保税及机场收费上调预期,运力投放更趋谨慎。

亚洲呈现“中印双轮驱动”—中国东航、南航增速3~6%,国航因北京两场时刻瓶颈仅增1.8%;印度靛蓝受季风季影响小幅下滑1.9%,但暑期国际旅游复苏仍使其保持第八位。

4.问:中国三大航为何分列6/7/10,而不是位置更前?

答:核心在于统计口径。

OAG以独立承运人代码计,国航仅统计CA代码航班,不含深航ZH、山航SC、昆明航KY等控股公司;

同理,东航MU不含上航FM、中联航KN,南航CZ不含厦航MF、河北航NS、重庆航OQ。

若按集团口径合并,国航系约8.9万班、南航系约10.5万班、东航系约9.7万班,均将进入全球前五。

但独立承运人原则更能真实反映单体公司的网络规模与运行效率,避免“虚胖”。

5.问:低成本航空为何在长途航线仍难撼动传统巨头?


答:瑞安、易捷、西南三家低成本合计28.42万班,已接近传统三强总量,但航线结构仍以≤5小时短程为主。

远程低成本受制于油价波动、宽体机利用率及机场宵禁等多重约束,尚未形成规模经济。

传统全服务航司通过枢纽+联盟体系(AA-寰宇、DL-天合、UA-星空)锁定高价值中转客流,仍占据长途价值链顶端。

6.问:未来12个月最值得关注的变量是什么?

答:机队交付节奏。波音737 MAX 10、空客A321XLR及中国商飞C919的批量交付将重新改写窄体机运力版图。美航已确认2026年起接收65架MAX 10,用于替换部分757;南航首批C919预计2025Q4投入京沪快线,若日利用率突破9小时,将直接抬升CA代码航班量。此外,印度靛蓝已签署500架A320neo系列MOU,若机场时刻瓶颈缓解,其排名有望冲击前五。

7.问:对机场与空管侧有何启示?

答:前十大航司航班量占全球总量约35%,且起降高度集中于30个核心枢纽。

北美ATL、DFW、ORD、DEN四场需提前布局四跑道以上运行模式;

亚洲PEK、PKX、PVG、CAN、DEL、BOM六场应加快机坪扩容与近距跑道独立平行进近(SOIA)程序验证,以消化中印航司增量。

欧洲LHR、AMS因宵禁政策,更多依靠A380/777X级大座级机型提升单班运力,而非增加航班频次。

8.问:行业下一步竞合焦点在哪里?

答:一是“枢纽—点对点”再平衡。

传统巨头继续巩固超级枢纽,但部分二线机场(奥斯汀、成都天府、班加罗尔)凭借低成本+宽体机“瘦长航线”组合,正在分流传统中转客流。

二是“碳排约束”下的运力博弈。

欧盟Fit-for-55、美国SAF税收抵免、中国ETS航空模块三大政策将在2026年起全面落地,谁先完成机队更新、SAF供应链锁定,谁就拥有下一轮运力投放的“通行证”。

三是“数据主权”竞争。

OAG、Cirium、Variflight等数据商的航班动态、票价、碳排数据库将成为航司、机场、政府三方博弈的新高地。

结语

航班量不只是简单的数字游戏,它是机队、时刻、市场、政策四重约束下的综合结果。

2025年8月的榜单再次告诉我们:

北美依旧掌握绝对量,欧洲低成本保持韧性,中印航司稳步追赶。

未来一年,机队交付与碳排政策将是重新洗牌的关键扳手,我们拭目以待。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