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快讯文章正文

哈工大突破的并不是光刻机技术,外媒:中芯国际“赢麻”了

抖音快讯 2025年08月16日 00:44 1 admin
哈工大突破的并不是光刻机技术,外媒:中芯国际“赢麻”了

哈工大光源项目,离光刻机还有多远

哈工大航天学院的赵永蓬教授团队,去年底在黑龙江省的一个科技创新大赛上,带着“放电等离子体极紫外光源”项目拿了头等奖。

这东西简单说就是一种产生极紫外光的设备,波长控制在13.5纳米级别。为什么是这个波长?因为EUV光刻机就需要这种短波长的光来刻出更细的芯片线路,比老式的深紫外光先进多了。

他们用的是放电等离子体技术,简称DPP。原理是通过高压放电激发等离子体,直接产生所需的光源,不像传统激光等离子体(LPP)那样依赖大功率激光器。

优势挺明显:能量转换效率更高,设备造价低一些,体积小点,技术门槛相对低。这在实际应用中,能降低成本,适合大规模生产。

哈工大从2008年就开始搞这个,国内第一台样机就是他们建的,参数包括中心波长13.5nm,带宽0.27nm,重复频率能到几千赫兹。

哈工大突破的并不是光刻机技术,外媒:中芯国际“赢麻”了

光刻机是个复杂系统,包括光源、反射镜、掩膜台、晶圆台等一大堆部件。光源只是“心脏”,哈工大的突破解决了光源难题,但整机集成还得靠其他环节。

比如反射镜需要Mo/Si多层膜,反射率得超高;成像系统得用反射式,避免吸收问题。这些哈工大项目没涉及,所以别急着喊“国产EUV来了”。外媒报道也强调,这是技术路径的一种创新,可能绕过ASML的专利壁垒,但距离商用还有段路。

哈工大突破的并不是光刻机技术,外媒:中芯国际“赢麻”了

国内其他团队也在发力,比如上海微电子装备在DUV上已有积累,EUV整机预计2025年试产,2026年投用。但哈工大这个DPP方案,给整机研发提供了备选,效率比LPP高,成本低,适合中国国情。

问题在于,EUV光源功率得达到几百瓦级别,目前哈工大样机功率还低,需要优化。总之,这步突破实打实,但别夸大成光刻机革命,得一步步来。

哈工大突破的并不是光刻机技术,外媒:中芯国际“赢麻”了

外媒眼光毒辣,王国辉看好中芯国际

新加坡毕盛资产管理公司的创始人王国辉,今年1月在彭博电视台采访里,直接点名中芯国际,说它有潜力市值赶上台积电。现在台积电市值破万亿刀,中芯国际A股不到千亿刀,这差距大,但王国辉有他的道理。

他列了三点:第一,中国资金雄厚,政府支持力度大,芯片产业有国家战略兜底;第二,人才多,中国每年理工科毕业生海量,工程能力强;第三,国内市场巨大,需求拉动技术迭代快。

哈工大突破的并不是光刻机技术,外媒:中芯国际“赢麻”了

王国辉特别提到EUV光刻机瓶颈。中芯国际现在没法买ASML的EUV机,受制裁影响,但只要一家中国公司搞出国产版,芯片战争就结束了。

中芯国际作为本土龙头,会第一个受益。哈工大光源突破,正好戳中这点,外媒报道时就联想到中芯国际的7nm推进。彭博采访里,王国辉说中国半导体有“后发优势”,不像西方公司被专利绑死,能走新路子。

哈工大突破的并不是光刻机技术,外媒:中芯国际“赢麻”了

其他外媒也跟风,《大纪元》分析DPP方案的潜力,说能量效率高,造价低;Yahoo财经报道ASML面临强敌,哈工大13.5nm光源打破垄断。连台湾媒体都承认,这为国产EUV点亮希望。

但王国辉的话最接地气,他说中芯国际“赢麻了”,因为一旦光源整合进整机,中芯的产能就能上台阶,抢占全球份额。外媒视角客观,承认中国进展超预期,但也指出短期难量产。总之,王国辉这采访像个信号弹,让投资者眼睛亮了,中芯股价跟着波动。

哈工大突破的并不是光刻机技术,外媒:中芯国际“赢麻”了

中芯国际的底子厚,但挑战不小

2000年中芯国际成立,是中国晶圆代工老大,技术从28nm起步,现在14nm已量产,7nm在风险生产阶段。去年他们推出自主14nm低功耗平台,用FinFET工艺,服务物联网、AI等领域。

客户包括英特尔、AMD,订单稳。EUV缺席是痛点,7nm靠DUV多重曝光凑合,但良率低,成本高。哈工大光源如果落地,能帮中芯补短板,推动5nm以下节点。

哈工大突破的并不是光刻机技术,外媒:中芯国际“赢麻”了

公司实力在积累,12英寸晶圆厂扩建,产能月产超70万片。2024年营收破百亿刀,毛利率20%以上。梁孟松这样的专家加盟,带进FinFET经验,推动从14nm到N+1工艺。

但制裁下,设备采购难,供应链靠本土化。哈工大项目影响正面,中芯可能合作测试DPP光源,优化EUV流程。外媒说中芯“赢麻”,是因为本土技术链成型,一旦EUV自给,成本降,竞争力爆棚。

哈工大突破的并不是光刻机技术,外媒:中芯国际“赢麻”了

挑战摆着:EUV整机不止光源,反射镜精度要求亚纳米级,国内光学企业如长春光机所在赶;软件控制系统复杂,得防专利诉讼。国际市场认可度低,中芯订单多靠国内华为、海思。

短期看,2025年试产EUV,中芯7nm量产率得提;长期,哈工大突破给信心,但需全产业链协同。总之,中芯底子厚,哈工大光源是加分项,但赢不赢麻,得看执行。

哈工大突破的并不是光刻机技术,外媒:中芯国际“赢麻”了

芯片格局悄然变,国产路子越走越宽

哈工大光源项目,外媒热议中芯国际,折射出芯片产业的风向变。中国从跟跑到并跑,EUV技术路径多样化是关键。DPP比LPP简单,适合国情,未来整合进整机,能让中芯国际等企业摆脱依赖。

外媒如彭博分析,中国市场大,需求驱动创新,中芯市值潜力不小。王国辉的话接地气,说芯片战争结束不是空谈,一旦国产EUV商用,全球供应链重组。

哈工大突破的并不是光刻机技术,外媒:中芯国际“赢麻”了

影响不止中芯,整个产业链受益。材料供应商、光学企业会跟上,人才流动加速。2025年是节点,试产成功,中芯7nm以下芯片量产,AI、5G领域发力。

但别忽略风险,技术迭代快,ASML在高NA EUV上领先,中国得追。哈工大突破提醒大家,国产不是喊口号,得实干。外媒说中芯“赢麻”,其实是看到中国韧性,但最终看行动。芯片路长,步步为营,这事儿值得持续关注。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