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文章正文

外卖战,反噬了谁?

热门资讯 2025年08月15日 22:36 1 admin
外卖战,反噬了谁?

外卖战,反噬了谁?


外卖战的受害者,出现了。


日前,央视新闻报道,外卖平台“补贴大战”下商家陷入两难困境:参与补贴则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如合肥某甜品店7月外卖营业额超万元,扣除成本后实际收益仅千元,算上租金人工则亏本;粤菜馆一笔28元订单最终到手15.61元,6月4158单总营收16万元,扣除各项成本后利润为-1.03万元。但若是商家选择不参与补贴,则其容易被平台减少推荐,导致订单量减少,行业整体利润被严重侵蚀。此前,“说茶”在《阿里、美团、京东大战,谁也打死不了谁》中,已对外卖战始末进行梳理,可供参考。


外卖战,反噬了谁?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补贴砸出的繁荣,注定不会长久。尤其是外卖商家,正面临另一种程度的慢性死亡。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研显示,商家所承担平台补贴的比例不尽相同,多数为30%-70%,少数承担补贴份额超过70%。


外卖大战、茶饮先行。京东披露,瑞幸、库迪、蜜雪冰城等成为京东外卖上首批销量破亿品牌,霸王茶姬、古茗等超10个品牌销量破千万。新茶饮,似乎真如外界传闻般迎来“泼天富贵”。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壹览商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书亦烧仙草净减少门店442间,门店规模较去年底下降7.72%;柠季手打柠檬茶半年内净减少404间门店,下降19.2%;7分甜在上半年净关店161家,门店规模下降18.63%。闭店潮下,是众多加盟商的利润告急。


外卖战,反噬了谁?


根据新周刊等多个媒体报道,如某蜜雪冰城加盟商5月平均每单收入仅6元;林里柠檬茶加盟商也反馈,订单暴增,但门店却因增加人工成本而导致利润减少。目前霸王茶姬部分商场店的实收率,从2024年的80%~85%下降到2025年上半年的70%~75%,爷爷不泡茶部分门店实收率不到60%。


在这场外卖战中,即便是获得流量倾斜的头部品牌也利润微薄,更别提流量被挤压的个体商户。实体商家被裹挟,陷入“赔本赚吆喝”的困境。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商家发声。


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于5月13日、7月18日两度约谈外卖平台,要求其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也对外卖大额补贴现象发表评论,指出需将资源转向保障食品安全和支持中小商户纾困。同时,多个餐饮协会也密集发布倡议。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从5月至今,已有湖北、陕西、云南等超10个省市自治区的餐饮行业协会和烹饪餐饮协会等陆续发布相关倡议书,呼吁外卖平台停止“内卷式”竞争。


外卖战,反噬了谁?

△(图片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舆论压力下,外卖平台做出应对方案。8月1日,美团、淘宝、饿了么、京东先后发布声明表示,坚决抵制恶性竞争,坚决规范促销行为,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推动建立公平有序行业秩序,促进各方互利共赢。


但外卖战并没有就此偃旗息鼓。立秋期间,外卖平台以“秋天第一杯奶茶”为由头,通过“20-20”大额券、百万杯免单等活动重启补贴战。借助立秋等营销主题造势,外卖战仍活跃于大众视野。


从目前市场来看,相较于可以短期争夺市场入口的外卖战,平台更趋向于迈向长期的线下布局。无论是美团的硬折扣超市新项目“快乐猴”,还是京东大型折扣超市业态,亦或是阿里巴巴更聚焦旗下的硬折扣超市盒马NB。随着“烧钱”大战引发争议,阿里、京东、美团或将视线转向线下战场,开启新一轮较量。


外卖战,反噬了谁?


央视新闻披露,外卖大战的实质是资本驱动下的“以烧钱换市场”为特征的“内卷式”博弈,其本身就是“不可持续陷阱”。品牌需做好品牌和产品耕耘。对于茶行业而言,同样可以带来诸多启示。


一方面,外卖商家对第三方平台的流量分配规则过度依赖,致使其被迫陷入囚徒困境。茶行业应以此为鉴,在借助外卖平台拓展销售的同时,布局线下门店体验等自有渠道。


另一方面,外卖战中,商家为争夺订单频繁降价促销,导致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茶行业需认识到,价格竞争只能短期吸引消费者,建立价值优势,方是长久之计。


“人是发展的尺度”。现今的外卖战,撞上“反内卷”当口的同时,也还未将商家的利益也归入考虑范畴内,本质上仍然是资本的游戏,导致多方唱衰。需注意,良好的市场生态,是维持多方共赢的真正解法。当行业将刀刃向内,“卷”向品质时,这场竞争才更有意义。


责编 / 姚艺玲

编委 / 王妙容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