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本司针对手游进行,选择我们的四大理由: ...
2025-08-15 0
雅鲁藏布江的超级水电站刷屏,黄河上游又一重要水利工程也来了!论证70多年,甘肃宁夏握手言和,黄河上的“超级工程”即将落地。
宁夏和甘肃长达70年的博弈迎来破局,投资915亿元,在黄河上游的黑山峡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蓄水143亿立方米,周边2000万亩农田受益,2035年建成后,有望改变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格局,助力我国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
作为我国第二长河,黄河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地上悬河灾害频发,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有很多关于黄河水灾及治理黄河的记载。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下游地区水流缓慢,大量泥沙沉积逐渐成为地上悬河,径流量变小,和长江完全没法比,航运功能更是近乎于无。
但在上游地区,黄河的水力资源同样非常丰富,相比其他世界大河并不逊色。黄河黑山峡区域,年径流量达到332亿立方米,占据整个黄河年径流量的60%以上。
一条峡谷的净流量,就占据了整条河流的一半以上,水力资源的丰富程度可见一斑。黑山峡起自甘肃靖远县大庙村,止于宁夏中卫市南小湾村,全长超70公里。
这段河流几乎是从山中冲刷出一条河道,河流两侧山高谷深山体垂直陡峭,非常适合以山体为依托修建堤坝,建设类似三峡大坝的水利枢纽工程。
庞大的径流量再加上天然的地理条件,黑山峡可以说是黄河上游为数不多的资源宝库之一。如果利用好了,又能为我国增加一座重要的水利枢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黄河上游地区,就是一个天选的资源宝库,我国对黄河上游的开发利用也比较早,龙羊峡、刘家峡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早已经投入使用并产生巨大经济效益。
就连中下游节点地区的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利枢纽,也早已经建成。可以说,我们对其他区域的黄河,已经开发到极致,充分展现了“母亲河”的重要性。
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我国近些年来也是大力倡导使用,但凡有价值的水力资源,基本会修建堤坝用来发电。
在国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大背景下,黑山峡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却一直闲置多年,不免让人奇怪,是这里修坝技术难度太高,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始终未能开发黑山峡的水力资源。
黑山峡的水力资源一直没能得到有效使用,主要是因为其位于甘肃和宁夏两省交界处,两省提出了各自的建设方案,谁都不想吃亏,为此进行了超过70年的博弈。
从1952年开始,国家就将治理黄河作为重要任务,当时就有专家将目光聚焦在黑山峡,这里是黄河上游最后一个能建设高坝大水库的要道。
在这里修建大坝,能有效治理黄河水患,对合理调配黄河宝贵的水资源也有很大的助力作用。修建大坝的好处人人都知道,但哪个省都不想自己吃亏。
甘肃和宁夏分别提出了各自的大坝建设方案。宁夏提出修建大柳树高坝,甘肃提出在小观音修建高坝,大柳树修建低坝这样一个二级开发方案。
当时,宁夏和甘肃还没分家,无论是哪个方案,都相当于在甘肃省内。最终专家经过论证,敲定了二级开发方案,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甘肃宁夏都没有异议。
1955年,这一方案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获得通过,原本以为修坝之事会一切顺利,但没想到最后还是出现了意外状况。
1958年,甘肃宁夏区划调整,宁夏从甘肃分离出去单独成省,大柳树在内的区域划入宁夏,而另一个适合建坝的地点小观音则留在甘肃。
一省变两省,原本敲定的大坝方案也出现变故,最终工程未能按期开工,黑山峡大坝就这样暂时搁置下来,只是当时谁都没能想到这一搁置就是70年。
甘肃宁夏存在争议,黑山峡暂时不具备开发的条件,黄河中上游地区,其他水利枢纽倒是先后建设成功。
20世纪80年代之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发展新阶段,黑山峡水利枢纽再次被提起,这一次还是和之前一样,两省都坚持自己的方案。
宁夏坚持大柳树高坝方案,甘肃则从二级开发方案变更为四级开发方案,包括红山峡、五佛、小观音和大柳树四个水利工程节点。
两个省都有自己的理由,宁夏认为大柳树方案可以蓄积更多水量,解决周边区域的灌溉用水问题,下游的鄂尔多斯、榆林等地也能受益。
而甘肃的四级方案功能单一,只为水电站服务达不到蓄水的目标,根本无法实现防洪灌溉的功能。
甘肃则认为,宁夏的大柳树方案将导致10万居民迁移,同时还要淹没将近10万亩耕地。更重要的是,大坝蓄水淹没的区域,96%位于甘肃境内。
最后是甘肃损失了耕地,还要承担人口迁移的重担,而大坝创造的效益几乎都让宁夏独占,甘肃的付出和收获没有可比性。
另外,宁夏方案造成的淹没区,还覆盖了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这都是不可再生的地质地貌景观,一旦淹没将成为永久损失。
甘肃提出的四级方案则尽可能避免这些问题,可以减少95%的耕地淹没和94%的移民数量,经济压力小,对甘肃而言更有好处。
两个省份两个方案,双方都在想方设法寻找科研机构进行论证,以求自己的方案能通过,从20世纪50年代一直持续到2022年,时间跨度长达70年。
其间双方谁也不服谁,黑山峡枢纽工程一直停滞不前,不过进入21世纪20年代之后,黑山峡项目突然迎来转机并加速推进。
这背后自然离不开国家的布局和推动。2022年,我国水利投资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彰显了国家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投入。
2023年,国家又出台《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计划利用2023年到2035年共计10余年的时间,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难题。
这是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部署,多年来始终没有进展的黑山峡,自然也引起高层重视。在国家层面推动下,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得以重启。
2023年4月,甘肃和宁夏同时发布公告,禁止在黑山峡枢纽工程占地和淹没区范围内,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
2025年夏,宁夏中卫市自然资源局发布公示,显示黑山峡项目计划用地总面积119公顷,其中农用地占99公顷,这些土地大部分位于甘肃境内。
这一公示也证明,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最终应该是选择了宁夏的大柳树高坝方案,以蓄水防洪为首要目标。
根据规划,大坝以调节黄河水沙、防凌(洪)、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量调节与供水为主,兼顾发电及农田灌溉、改善生态等。
项目预计总投资915亿元,黑山峡水利枢纽总装机容量达26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71.5亿度,对改善我国电力能源结构也具有重大意义。
黑山峡水利枢纽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量调节枢纽,这正好和我国正在推进的另一大型水利工程完美衔接,这就是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工程。
2025年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在西藏林芝市举行,这标志着经过多年讨论之后,我国正式启动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
根据规划,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将建造5座梯级电站,总投资超1.2万亿元,堪称世纪工程。
项目建成后,装机总容量达6000万千瓦,年发电量预计超3000亿度,发电量是三峡大坝的3倍,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在通过特高压输电技术,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产生的电力,可以有效解决珠三角、长三角的能源需求。这些水电相比于火电,可以减少3亿吨二氧化碳排放,有效支持我国“双碳”战略。
除了发电之外,调水也是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的重要作用之一。我国一直有“西线调水工程”的设想,将雅鲁藏布江、怒江和澜沧江三大国际河流的部分水量,调到长江黄河流域解决缺水问题。
西线调水因为工程量太大,显然只能分解成多个步骤,目前正在修建的水电站,无疑就是在做初期的准备工作。
目前,国家在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西南和西北地区同时有大型水利工程在推进,等过几年工程完工之后,水电站有了,西线调水工程也快成功了。
“千年大计”不争一时得失,中国人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书写着自己的基建传奇,让世界见到了真正的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