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文章正文

国网山东电科院用创新探索电网与东方白鹳的共生之道

热门资讯 2025年08月15日 16:59 1 admin

8月15日,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今年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清晨的黄河三角洲湿地,朝阳为输电铁塔镀上金边。塔顶的东方白鹳夫妇正为雏鸟梳理羽毛,它们脚下的绝缘子串上,一排红色伞状装置在晨光中格外醒目。这些“小红伞”,正是破解“线鸟之争”的生态密码。它就是国网山东电科院科研人员历时5年的科研攻关成果——复合绝缘防鸟罩,包含17项技术创新。截至8月15日,“小红伞”已经在全国电网系统推广应用超过20多万套。

国网山东电科院用创新探索电网与东方白鹳的共生之道

候鸟天堂藏着甜蜜烦恼

“看这只幼鸟喙边的黄色斑纹,是典型的东方白鹤宝宝特征。”国网山东电力观鸟员的望远镜里,记录着第470只在输电塔诞生的东方白鹳。作为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枢纽,山东每年迎来600多万只迁徙候鸟,被国际鸟类专家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其中,世界濒危鸟类东方白鹳每年到山东安家的有3000只。这些翼展可达2米的“白色精灵”,却让电网运维人员又爱又忧。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追踪数据显示,这些铁塔繁殖的后代迁徙成功率高达89%,比自然巢穴高出7个百分点。但是,近十年,山东电网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涉鸟故障300余次,已成为线路跳闸主要原因之一。

2020年的一段监控视频震撼了业界:东方白鹳排泄物呈喷射状坠落,在绝缘子串形成导电通道,瞬间引发线路跳闸。经检测发现,鸟粪的导电性堪比铜线。数据显示,山东70%的涉鸟故障由此引发,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千万元。传统防鸟刺虽能驱离鸟类,却导致东方白鹳繁殖成功率下降12%。

国网山东电科院用创新探索电网与东方白鹳的共生之道

雨伞启发带来创新方案

“必须找到既护线又护鸟的第三方案!”国网山东电科院技术人员想取缔传统的拆除鸟窝、安装防鸟刺等驱鸟措施,研发一种新型装置,实现鸟线共生的和谐。

该院输变电电技术中心副主任刘辉带领团队成员“以爱鸟护线”为目标,调研鸟类生活习性,对鸟粪通道进行了建模,通过模拟试验和仿真计算获得了鸟粪闪络机理。

在刘辉的实验室里,悬挂着二十多种失败的原型装置。转折发生在2021年雨季,该团队在暴雨中观测到:撑伞行人下方始终保持干燥。“为什么不给绝缘子也打把伞?”他们突然灵光一闪。

经过4次风洞试验和6种材料比对,复合绝缘防鸟罩最终定型。这种被一线工人亲切称为“小红伞”的装置,具有800-1600毫米超大伞径,可彻底阻挡鸟粪闪络通道,防护范围提高50%以上。表面使用了高性能憎水抗老化RTV涂料,预期使用寿命大于15年。采用流场结构优化,经过风洞试验表明,能抗11级台风。安装起来比较容易,首创通用型半伞连接方式,适用于不同间距双串结构。

共生之伞绽放生态效益

数据显示,自2020年“小红伞”推广应用以来,山东电网鸟害跳闸次数逐年降低,2022年山东电力公司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涉鸟故障跳闸减少60%,东方白鹳巢穴数量反增40%。

“小红伞”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电网公司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体现了社会责任和企业担当。2023年11月17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堂,“小红伞”从259项行动中脱颖而出,荣获了“金钥匙•国家电网”主题赛冠军奖,是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唯一一项冠军奖,小红伞正在走出山东,走向更大的舞台。

站在观测台上,但见铁塔成林、鹳鸟翔集。2022年组织开展东方白鹳繁殖专项调查,黄河入海口附近共发现152巢东方白鹳繁殖,孵化雏鸟470只,比2021年新增了32巢、146只雏鸟,新家全部分布在输电杆塔上,这些鸟宝宝是名副其实的电网宝宝,东方白鹳也成为了电网的好邻居。这个数字,或许比任何奖项都更能说明问题。

“我们守护的不仅是电流,更是生命流动的轨迹。”国网山东电科院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全国生态保护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山东经验”。

下一步,国网山东电科院技术人员将继续开展线路“小红伞”结构优化,提升防护范围,持续提高可靠性和安装便利性。(张劲)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