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锐评|机器人“奥运会”,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健康生活 2025年08月15日 14:37 1 admin

人类舞者与机器人同台协作,流畅演绎“碳基与硅基”的奇妙对话;机器人与小演员共唱“穆桂英”,千年文脉与现代科技琴瑟和鸣……8月14日晚,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北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拉开帷幕,这是全球首个为人形机器人组织的综合性竞技赛事。

锐评|机器人“奥运会”,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这是一次技术的比拼,更是一场交流的盛会。众所周知,机器人成功模拟人类的形态相当不易。相较人类,它们没有“本能”“经验”,只有程序和计算。仅是为了不摔倒,就得实时计算未来几百毫秒内的重心、速度、姿态变化,并在毫米、毫秒的尺度内,控制几十个关节协同动作。而在本次运动会上,全球16个国家的280支队伍、500余个机器人,将在26个赛项展开比拼,其中包括足球、田径、体操等传统热门项目,也有清洁服务、混料分拣、物料搬运等“专项考验”。期待“运动员”们赛出水平,为行业和所有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科技盛宴。

或许有人会问,都是人类“玩过”的项目,为何还要让机器一比再比?事实上,竞技一直都是技术与产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要让机器人融入人类社会为生产生活赋能,首要前提就是提高其“适应性”。而设计再怎么精密的实验室也无法模拟现实世界的复杂与多变,这时候,有障碍、有对手、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赛场,就为“极限测试”提供了平台。比如,机器人要在足球、拳击等项目中保持平衡并执行精准动作,需要先进的运动控制算法和传感器融合技术,这些也是其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仓储物流等领域的必要条件。更重要的是,比赛不是机器运动员“一个人的战斗”。运营维护怎样提高响应速度?硬件供应链如何确保稳定?实操中的各种情况都为优化设计提供了发力方向。

人机共融是发展所趋,融合了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仿生等新科技新产业的人形机器人,更被认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放在2年前,一个人形机器人中的国产部件占比可能只有30%,很多核心零部件得依赖国外供应商,而今年这一比例已超过80%。”不断攻坚突破之下,如今我国人形机器人主流产品实现了“站得住、走得稳、跑得快”,正加速从“舞台上动起来”向“工厂里用起来”转变。在每一次冲线时、每一次跌倒后发现不足,我们一定能在这场全球科技变革中持续迈出铿锵步伐。

犹记当年那场围棋“人机大战”后,人工智能的概念家喻户晓;今天的北京赛场上,机器跑者一路狂奔“累趴”教练,似乎又是新一场关于未来的回响。在实践中检验能力,在交流中触发灵感,我们将继续“领跑”未来。

图源:视觉中国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