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eSIM产业链在加速:调校安全、标准与普及三重变量

抖音热门 2025年08月15日 12:23 1 admin
eSIM产业链在加速:调校安全、标准与普及三重变量eSIM国产军团正从“可用”走向“好用”。

最近,三大运营商重启eSIM业务、华为与苹果折叠屏抢夺eSIM卡首发等消息一时间喧嚣尘上,eSIM重新回归大众视野,手机无卡时代正越来越近。

在各类利好消息的加持下,在资本市场也引发资金追捧,8月以来eSIM板块强势崛起。截至8月14日,COS及配套软件服务商东信和平连续4日上涨,eSIM芯片封测企业新恒汇两周涨幅超过20%、COS及配套软件服务商实现两连板。

事实上,小小的eSIM背后撬动的是大的产业链,eSIM生态横跨芯片设计制造、平台运营、网络服务、终端集成与场景应用多个环节,彼此协同。随着产业链持续投入技术研发与商用验证,一系列面向早期市场的产品方案已落地,率先覆盖手机、可穿戴、平板、笔电等消费终端,并延伸至车载、智能表计等物联网场景。《通信产业报》全媒体研究组判断,eSIM各环节将进一步深度耦合,推动产业加速成熟。

eSIM产业链在加速:调校安全、标准与普及三重变量

eSIM芯片厂商“可用”走向“好用”

芯片位于eSIM产业链的最上游,是决定整机性能、安全等级与成本的关键环节,随着eSIM芯片技术的不断完善,其集成度和安全性显著提升,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下游应用提供了更可靠的技术支撑,加速了eSIM在各类终端设备中的普及进程。

“我预测eSIM技术在物联网,尤其是车联网领域将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捷德MS事业部总经理张晓东对《通信产业报》表示,过去10多年来eSIM芯片技术一直在稳步发展、不断拓展其覆盖终端类型,尤其是在消费电子领域,在苹果公司的推动下,eSIM正处于高速扩张阶段;随着最新的SGP.32标准的成熟及商用,eSIM在物联网领域将加速普及。

全球eSIM主战场仍由欧美厂商把持。意法半导体、英飞凌、捷德等巨头牢牢占据高端赛道,以高算力、高安全等级的芯片方案锁定运营商、车企及旗舰终端订单,形成事实上的技术壁垒和利润护城河。

视线回到国内,国产军团正从“可用”走向“好用”。近年来,华大电子、紫光同芯等芯片厂商积极转向eSIM芯片领域,相继跨过量产红线,产品批量导入智能手机、可穿戴及物联网模组,带动国产eSIM出货规模快速抬升。尽管高端市场仍待突破,但消费电子与物联网终端的庞大内需,已为本土厂商打开一条清晰的商业上升通道。

2025MWC上海期间,华大电子全新发布国内首颗通过 “GSMA eSA 认证” 的安全芯片CIU98_G50。再看紫光同芯方面,其TMC-E9系列eSIM解决方案符合GSMA SGP22 V2.5标准,也具有高安全、高性能、高可靠性、一站式服务等特点,两大厂商在产品安全认证方面都具备较高的实力。

eSIM产业链在加速:调校安全、标准与普及三重变量

据了解,CIU98_G50 是华大电子针对手机、可穿戴设备及便携式终端设计的消费类 eSIM 解决方案;CIU98_G25 是针对国内 eSIM 应用需求定制优化的解决方案;针对物联网及车联网设备,华大电子同步推出 CIU98_G01 解决方案。华大电子推出覆盖全场景需求的 eSIM 产品矩阵,存储容量覆盖 388KB-2.5MB,通过 CC EAL6+、GSMA eSA、商密二级、银联卡芯片安全等权威认证,全面适配 GSMA 及国内规范标准。

“eSA是GSMA更安全的认证要求,比之前的interim版本认证更为苛刻,安全性更高。”华大电子相关负责人对《通信产业报》全媒体研究组表示,GSMA eSA认证对于eSIM产品而言意义重大,其检测参考的是全球认可度最高的CC测试要求,相当于全球运营商的信任证书。获得eSA认证的产品,在安全等级和国际通用性方面都达到了高水准。通过建立可验证、可追溯、可信任的安全信任链,能够有效支撑运营商全球范围内的安全部署。

由于GSMA eSA认证周期长、条件更为严苛,对芯片厂商而言,GSMA eSA认证不仅意味着芯片厂商拥有了全球销售的“通行证”,而且更能赢得全球各类通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以及终端用户的深度信赖,帮助厂商在市场拓展中抢占先机。

如何筑牢安全底座?

长期以来,传统 SIM 卡受限于物理形态,用户在更换运营商或设备时往往需要频繁更换 SIM 卡,费时费力。而 eSIM 芯片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限,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便捷体验。用户无需再为更换运营商而奔波,只需通过简单的空中下载,即可在支持 eSIM 的设备上开启新的通信服务,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随心用的畅快感受。

eSIM产业链在加速:调校安全、标准与普及三重变量

eSIM 芯片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随着 eSIM 技术的普及,一些新兴的安全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例如,其数字化身份若被不法分子利用伪造证件批量开卡,可能催生电信诈骗和垃圾短信的新形式。更令人担忧的是,一旦手机原生支持eSIM功能,理论上用户可以一键开通全球任意运营商的号码和流量套餐,这一特性无疑增加了监管的难度,给信息安全和市场秩序带来了新的挑战。

据华大电子方面介绍,相较于传统 SIM 卡一颗芯片对应一个固定码号的简单模式,eSIM 芯片能够通过空中下载技术存储多个码号。然而,eSIM 芯片在底层肩负着保障eSIM业务平稳安全运行的重任。它的发展给传统SIM芯片带来了诸多新挑战,从安全性到可靠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华大电子深知eSIM 系统化解决方案的重要性,仅靠单一的芯片难以全面化解所有安全风险,其积极联合产业链各方,从系统层面构建起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体系,努力守护用户的通信安全,确保 eSIM 技术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持续前行。

从芯片设计到制造过程的严谨把控,再到测试环节的精准筛查,以及个人化的精细处理,eSIM的安全在于的生态链相互协作系统化解决。华大电子表示,构建一条完整且全国产化的硬件生态链对eSIM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华大电子已与 COS(卡操作系统)、LPA(本地配置助手)、DP+(远程管理平台)厂商携手共进,形成了紧密的生态闭环,共同推动上下游产业协同进步,助力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华大电子相关负责人认为,eSIM 系列安全芯片的核心护城河在于“安全、可靠”,华大电子也将芯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作为最重要的研发准则,为 eSIM 业务提供稳如磐石的安全保障,确保其稳定运行。只有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eSIM 技术才能发挥出其真正的价值,推动通信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在 eSIM 的发展过程中,还有诸多因素影响着其在市场上的广泛应用。对于eSIM未来的发展趋势,华大电子认为,低功耗和算法升级已成为 eSIM 芯片技术突破的关键方向。手机主流旗舰机型的SOC工艺不断演进,eSIM 芯片需匹配其1.2V超低电压供电需求,将功耗降至微安级别,以适应设备的低功耗运行要求。同时,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逐渐兴起,抗量子算法成为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华大电子已开始预置格密码(Lattice-based)和哈希签名(Hash-based)算法,以抵御量子计算机的潜在攻击。

此外,高可靠性也是eSIM芯片的关键特性之一。某模组厂商专家对《通信产业报》全媒体研究组表示,在传统手机中,若 SIM 卡损坏,用户可以轻松更换或维修。但在设备嵌入 eSIM 后,维修问题变得复杂且成本高昂。但在设备嵌入 eSIM 后,维修问题变得复杂且成本高昂。因此,华大电子致力于提升产品的可靠性,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稳定运行,减少用户的后顾之忧。

产业链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eSIM这波热潮在资本市场也泛起浪花。8月以来,eSIM概念连续上涨,布局eSIM产业链模组厂商、智能卡商本周以来平均涨幅达到10.4%,相关布局eSIM领域的产业公司澄天伟业、思特奇、东信和平、新恒汇等累计涨幅均在10%以上。此外,移远通信、思特奇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在交易平台披露在eSIM领域相关进展。

例如,近日,东信和平于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以eSIM为代表的数字身份安全产品广泛应用于车联网、工业物联网及消费电子等领域。公开资料显示,东信和平主要业务为智能卡、数字身份和安全产品、IOT和工业解决方案。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85亿元,同比增长0.18%;净利润1.90亿元,同比增长10.46%。

8月6日,模组厂商移远通信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表示,公司模组支持eSIM服务,并携手合作伙伴,围绕eUICC卡、模组硬件、eSIM远程管理平台、连接管理平台及设备管理平台,联合打造了一套统一高效的IoTeSIM端到端解决方案。2025年上半年,移远通信营业收入预计达到114.5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约38.81%;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预计约4.63亿元左右,较上年同期增长约2.54亿元 ,同比增长约121.13%。

8月5日,思特奇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主要提供eSIM相关的业务运营支撑服务。公司专注于利用自身在业务支撑系统领域的积累,助力运营商高效管理其eSIM业务的后端运营流程。在eSIM平台建设、号码远程配置、安全认证管理等功能领域,公司积极开展深入探索与研究。公开资料显示,思特奇主营业务是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技术平台、云和大数据的智能产品和运营服务。2024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72亿元,同比增长0.12%;归属净利润为-5110.85万元,同比下降332.08%。

无论资本市场,还是产业链上下游各方的布局,都释放出了积极信号。据中金公司数据显示,物联网连接数持续提升,2025年4月蜂窝物联网用户数达到27.37亿户,物联网呈现持续扩容的态势,下游场景的智能网联化率持续提升,根据高工汽车数据,中国乘用车通信模组渗透率由2022年的67%提升至2024年89%。

中金公司分析认为,eSIM适配消费电子轻量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元宇宙、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应用领域对于设备体积、功耗、大规模部署以及网络无缝切换的诉求,有望对传统SIM形成替代,实现渗透率提升。

当然,eSIM也面临很多风险问题,下游设备推广不及预期,如手机、物联网终端等需求不足,影响市场规模;运营商接受意愿低,因其对商业模式有疑虑,阻碍服务部署;用户使用习惯难改,实体SIM用户习惯和老龄群体接受度低。此三风险均会阻碍eSIM普及推广。

采写:李洪力

编辑:洪力

指导:辛文

eSIM产业链在加速:调校安全、标准与普及三重变量eSIM产业链在加速:调校安全、标准与普及三重变量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