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快讯文章正文

岳麓山评论 | AI怪物,怎能冠以“山海经”的名头?

抖音快讯 2025年08月15日 10:54 1 admin

李焱婕

岳麓山评论 | AI怪物,怎能冠以“山海经”的名头?

“鲨鱼穿耐克”“木棍长人脸”——这些被称为“意大利脑腐动物”的AI拼接图像,正以病毒式传播席卷全球,风靡青少年群体,相关视频动辄数百万播放。部分网友为其贴上“外国山海经”的标签,试图将这场算法狂欢与文化经典强行嫁接,我们不得不大喝一声:不行!

我们并非反对外来文化关注《山海经》,也不排斥新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但此种AI拼接图像,既想借东方神话的流量红利,又不愿理解其精神内核;既要用现代技术重构上古世界,又刻意剥离其文化基因。在这样的语境下,AI生成的“新物种”不过是一场用流行元素拼接而来的视觉噱头,看似猎奇实则空洞苍白。

要知道,《山海经》里的“怪”从不是为怪而怪。“其状如羊而四角”的土蝼,藏着先民对地域生态的观察;“其音如婴儿,是食人”的饕餮,暗含对贪婪欲望的警示……每种异兽的形貌、习性,都是古人用神话语言书写的生存智慧,是与自然对话、与人性博弈的精神结晶。它们如同文化密码,串联起先民对宇宙秩序的追问、对伦理边界的探索。

而“脑腐动物”的创作逻辑与此截然不同。它们的荒诞源于AI对元素的随机组合,既无文化根基,也无精神指向,唯一目的就是用视觉冲击收割注意力。当这种拼贴被视为《山海经》的创作逻辑,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年轻一代可能会由此误读:《山海经》的价值在于“怪诞”。长此以往,谁还会去探究“夸父逐日”的理想主义光芒?谁还会去领会“精卫填海”的坚韧力量?文化经典的精神内核,恐怕会在算法制造的狂欢中被稀释、消解。

技术本无原罪,但技术也不能被滥用。我们应以更科学理性的姿态拥抱创新,让《山海经》中的精神力量借由真正合适的形式走进青少年的生活,成为他们乐于分享的文化符号。如此,传统文化的魅力自会被感知,这股历经千年沉淀的精神力量,也终将在创新传承中愈发强大,持续滋养一代又一代人。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