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十年,在变革的浪潮中重塑根系

抖音推荐 2025年08月15日 10:52 1 admin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邓晶琎 曹茜茜

十年,在变革的浪潮中重塑根系

十年,从指尖轻触的初生,到根系深扎的蜕变。

当新湖南客户端迎来上线十周年,《湖南日报》创刊七十六载的厚重历史,正与一场关乎未来的系统性变革激烈碰撞。

技术浪潮奔涌而来,舆论场早变了模样。油墨香里的方寸版面,化作云端流转的万千界面;“我说你听”的单向传递,已成指尖互动里的多维交响。这非但不是退场信号,恰是主流媒体重构价值的历史契机。

我们选择跃入激流,在浪潮中重塑根系。变革从最核心处发力:彻底告别“报纸优先”的惯性,全员挺进互联网主战场;以传播效果为指挥棒,用流量数据倒逼文风革新。

变革的路径清晰而坚定——

构建超级数智传播体系,以在地化服务筑牢主阵地权威,让主流声音扎根千屏万端。

构建特色内容创新体系,放大“政经文评”深度优势,以思想穿透力引领舆论潮向。

构建数智科技支撑体系,贯通用户全场景触点,为智媒生态注入创新基因。

构建全媒体考核评价体系,以传播力与引导力同频共振,激活全员进化内驱力。

构建“传媒+”全链运营服务体系,开辟服务新场域,让价值共创形成生态闭环。

我们亲手拆解铅与火的圣殿:记者摘下“旧眼镜”,编辑告别“方格田”。更具标志性的,是那份面向未来的决断:2029年前关停《三湘都市报》《大众卫生报》《湖南法治报》等纸质版。

从“内容本位”到“用户本位”,一度让许多人迷茫。记者们放下纸笔拿起云台时的生涩,编辑们从版面设计转向短视频剪辑时的踟蹰,都是改革必须跨过的坎。有人写了十几年的“本报讯”,却对着直播间的“家人们”三个字发愣——那是变革中必然经历的阵痛。

但浪潮绝不会等犹豫的人。我们的回应是拥抱而非退避。

我们加速技术迭代,建设“音视频智媒实验室”,打造“小辣萌”AI智能体,研发“智眸”大模型,构建起自主技术底座。

我们也保持清醒:机器能追赶时代的速度,却追不上人文的温度。我们给“省之要事”“穿上”直播的外衣、短视频的轻装,让党媒的深度与用户的指尖越靠越近。我们把脱贫攻坚的故事拍成Vlog,让十八洞村龙金彪的笑容比通稿更动人。我们走进《楹联里的湖南》《文学里的村庄》,让古老的文化根脉抽出嫩绿的新芽。

那些留在后台的文字,藏着最珍贵的答案。网友 “哪块小饼干”记得,疫情防控期间援沪归来,亲友在新湖南上看到消息后送来祝福;一对情侣上传参加“湖南百公里”的合影,感谢“新湖南接住了我们的甜蜜”;海外专家学者和网红博主,用中英双语为新湖南送来“拾级而上,智见未来”的祝愿。原来“主流”,不是固定的版面与时段,而是能抵达人心的距离。

十年磨一剑,新湖南长成了什么?

是1.04亿次下载背后的千万双眼睛?是22座中国新闻奖奖杯里的坚守?

不止这些。它是72个县级融媒借“新湖南云”扎向大地的根须,是新湖南抖音评论区里“这才是湖南味”的共鸣,是“青春合伙人”解读乡村振兴的奇思妙想。当“媒体”变“平台”,“用户”成“同行者”,“新湖南智媒共融生态圈”便不再是概念,而是土壤。

从一棵新苗长成“智媒生态林”的雏形,新湖南的根,一半扎在党报的权威与厚重里,一半伸向系统性变革的潮头,那里有科技的活力、文化的血脉,催生着新的枝桠。

变革从无完美方案。站在新十年的渡口,我们愈发清楚:媒体变革的终极命题,从来不是“如何存活”,而是怎样让每寸光阴,都长出文明的年轮。

冲浪者终成大海,深耕者自有山河。这场深刻的自我革命里,新湖南正以生长的力量,回应时代的叩问,写下属于下一个十年的注脚。

来源:华声在线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