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文章正文

美国制造的iPhone: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还是无奈的现实?

热门资讯 2025年08月15日 09:18 1 admin

你是否想拥有一部美国制造的iPhone?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这篇文章正适合你,因为接下来我将告诉你为什么不可能——这个话题经常出现在各大网络社交媒体上,包括苹果自家的网站留言区。

美国制造的iPhone: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还是无奈的现实?

鉴于苹果是一家美国公司,想要本土化生产高品质的产品看起来并无不妥。但要让未来的iPhone贴上“美国制造”的标签,恐怕没那么容易。

iPhone产自哪里?

众所周知,最大的产地在国内,约80%的iPhone组装工作在中国完成,其余20%分布在印度和越南。

美国制造的iPhone: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还是无奈的现实?

iPhone的零部件由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包括中国台湾地区、日本和韩国,之后这些零部件会被运往上述三个最终组装地,整个过程如同一条高效的流水线协作。这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2007年,第一代iPhone就诞生于河南郑州的富士康工厂。那么,“美国制造”的说法从何而来?

“让美国再次伟大”

“美国制造iPhone”的构想源于特朗普在2016年和2024年总统竞选期间的政治主张。有趣的是,类似的口号在1980年罗纳德・里根和1992年比尔・克林顿的总统竞选集会上也曾出现过。好吧,再多说就跑题了。

特朗普的愿景之一(现在依然是)是将制造业带回美国,以刺激本土经济,并减少对外国经济的依赖。于是,中国制造便首当其冲了。

美国制造的iPhone: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还是无奈的现实?

尽管一些政治家认为这一想法过于天真,但在过去几年里,特朗普通过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主张。美国对全球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这引发了一场全面的贸易战。美国对我国商品的基准关税最高达到145%,而我国对美国商品的对等关税也高达125%。

关税政策刚公布时,美国人就开始担心包括iPhone在内的中国制造商品可能会涨价,许多人跑到商店抢购最新款iPhone 16。尽管苹果表示今年9月份发布的iPhone 17系列不会受到影响,但局势依然动荡。

时间快进到8月6日,苹果宣布在其“美国制造计划”(AMP)下,未来四年将投入6000亿美元。此举旨在扩大苹果在美国的业务版图,尤其是在芯片制造、显示玻璃、磁铁和人工智能组件等领域。

6000亿美元听起来是一笔巨款,美国人难免会认为这样规模的投入可能会让未来的iPhone 18等机型实现部分或全部美国制造,但事实远没有这么乐观。

一部“美国制造”的iPhone要多少钱?

据行业分析师称,一部完全美国制造的iPhone售价可能高达3500美元(约合2.5万元人民币)。为何价格如此高昂?有几个因素在起作用。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劳动力成本。即使是最保守的估计,美国组装一部iPhone的人工成本超过200美元(约合1400元人民币),而在中国,这一成本不到300元人民币。

其次,美国缺乏合格的劳动力。2017年,蒂姆・库克就曾如此形容:中国有“足球场那么大”的场地聚集着这类技术工人,而美国的工程师和组装工人数量,恐怕连一个房间都填不满。要培养这些人才,既需要时间,也需要大量资源。

美国制造的iPhone: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还是无奈的现实?

再者是供应链问题。前文提到,iPhone的供应链是全球化的——显示屏面板来自韩国,芯片来自中国台湾地区,摄像头模组来自日本。若将iPhone生产转移到美国,整个供应链都需要重组,这很可能导致效率低下,进一步推高零售价格。

巴西制造的iPhone 16e:一个有趣的案例

为丰富生产布局,苹果从2024年启用了富士康位于巴西圣保罗的工厂组装iPhone 16e。尽管巴西的关税负担低于中国,使得这款机型在当地的预估售价约670美元(约合4800元人民币),相比其他进口至巴西的iPhone机型更具价格优势,但仍高于中国组装的同型号产品。

美国制造的iPhone: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还是无奈的现实?

这背后也存在多重因素:一方面,巴西的税收及进口政策本就推高了所有进口iPhone的售价;另一方面,即便富士康在巴西的工厂自2011年便已投产,当地劳动力成本仍略高于中国,仅这一点就使得其生产成本高于中国、印度和越南等主流产地。

由此可见,即便在劳动力成本仅小幅高于中国的巴西,iPhone 16e的生产在成本控制上已显吃力。若将生产转移至劳动力成本高出中国接近5倍的美国,成本压力只会愈发严峻。

那么,我们会看到美国制造的iPhone吗?

短期乃至中期内,这都是不可能的。尽管美国已有一些零部件工厂的规划,包括肯塔基州的康宁大猩猩玻璃工厂和亚利桑那州的台积电晶圆厂,但完全由美国制造的iPhone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美国制造的iPhone: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还是无奈的现实?

当然,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但这需要美国推行持续稳定的政策、大幅降低劳动力成本,以及花费数年时间构建供应链和基础设施。

归根结底,对消费者个人而言,所用手机的产地并不重要,只要质量过关就行。这正是自由经济的运行逻辑:企业会努力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但如今,美国正试图禁锢这种自由。

如果美国制造的iPhone售价两万五,你会购买吗?还是更能接受全球化的生产与组装模式?——用脚趾头都能得到答案。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