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
2025-08-14 0
WeChat 是微信的海外版。对生活在海外的我们来说,微信早就不仅仅是聊天工具。有人说它是万能App,但在我们眼里,它是连接家人的“生活线”。
在新加坡,无关年龄,不论职业,越来越多的人也用上了微信,背后更有着千万个牵动人心的故事。有人通过群组重联失散多年的宗亲,有人在朋友圈里与“各自天涯”的好友分享生活。
当科技的温度漫过屏幕,人们也能通过微信,消融代际和国界的隔阂。
聊,一种共同语言
(PART.01)
如果问崔先生,
微信最大的用处是什么?
崔先生的回答是:
联系还在中国的亲友。
(由受访者提供)
崔先生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祖籍广东。如今在本地成家立业,女儿也都长大成人。
但崔先生的舅舅一家,还留在深圳。那时候电话贵得很,只敢在大节日打几分钟,讲几句就得挂断,只有重要的节日,才匆匆地打过去、匆匆地讲几句,最后匆匆地挂断。
在新加坡,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兄弟几人下南洋、落地生根。“轻又轻”的侨批寄出几次*,留在故乡的老幺也会变成老爷爷。(*引自歌曲《一封番批》:“寄一封番批轻又轻”,侨批即海外侨胞寄给国内家乡眷属的汇款和书信的合称)
以前山高、水长、路远,贺年信是一个个边缘洇开的字。海水淹没了陆地,于是人们渐渐忘记了家乡的样貌。
十年前除夕前夜,崔先生第一次拨通了微信视频。朋友说:“用这个APP和中国联系很方便,而且不花钱”。
按下绿色按钮,“嘟嘟”的等待音像心跳敲在胸口—喜悦里,竟也夹着一丝怯意。
通了!
屏幕亮起舅舅的笑脸,耳边是小辈的欢呼:“是姑父!” 积攒了一年的思念和家常话,终于能慢慢说,好好看。
从此,这隔空相见的一刻,便成了崔家过年时不成文的约定。如同门上的福字,它提醒着彼此:无论多远,血脉相连的人,在除夕总要“见一面”——听听声音,看看笑容。
女儿思恩的热闹,还在微信的另一处。
“我很喜欢一个韩国男团,团里有中国成员。演唱会时我和中国粉丝加上了微信,会在上面一起追星。”思恩这样概括她的微信用途。
(由受访者提供)
在组建的群聊里,她们分享偶像的新造型,互相提醒偶像发了新动态,交流演唱会的路线和安排……就连路边偶遇广告牌,也要拍照上传“今天偶遇了新代言”,然后“哇”声一片。
慢慢地,不止偶像的消息,还有生活里的琐事,也能一起分享、一同承担。因为“同担”的身份(同担:偶像相同的粉丝),有好多善意向她涌来,让她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
思恩最喜欢的,还是微信自带的翻译功能。相比于其他流行的社交媒体,微信无需切换界面,就能实时互译十余种语言。
对于华语不太好的她来说,在翻译功能的辅助下,秒懂和偶像相关的缩写和表情包梗,也是一个值得欣喜的成就。
选取文字——长按——翻译,中英韩三语齐飞的群聊“99+”信息中,语言的裂缝就这样被悄然缝合。有一些话,只会和“同担”讲,也只有“同担”懂。
原来喜欢同一个人的人,连心跳的节奏都能通过翻译软件对上拍。
记录,一些感动瞬间
(PART.02)
微信,
还像一本不会丢失的生活帐。
在理工学院读书的威威,
刚过完19岁生日。
和朋友欢笑簇拥着拍完照、想好文案,一起上传朋友圈再点赞留言,一气呵成,是过生日后的收尾。
(由受访者提供)
对于正值大好青春的她来说,世界像一本缓缓展开的冒险书,任何历程都充满新鲜。
她一一记录着:和朋友看薛之谦的演唱会,探索新开的咖啡店,听到的有趣“谐音梗”……
当然,也有成长的烦恼:解不开题目的苦恼,期末赶Due前的最后时刻,选择实习offer时的迷茫……
翻看这些朋友圈,不止像是在看自己的“成长纪录片”。威威有时觉得,这也是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情书。
“有时候我看到之前的朋友圈,可能当时我已经忘记发生那件事、发过那个朋友圈了,但是看到用心的记录,我会一下被拉回去,依然还是很感动。”
Lee 今年53岁。
对于他来说,
朋友圈还有一个重要作用
打卡锻炼日记。
这位即将步入晚年的大学讲师,以一种做科研的严谨态度,重视着自己的身体健康,每天记录运动量。
起初他只发文字“今天跑了1000米”,后来也发自拍“和女儿一起跑步!今年第14次锻炼!”。
再后来,相聚的重要时刻也出现在了朋友圈,自学剪辑的视频上,花字颇有些复古味道,写的是:“今天和兄弟去槟城吃榴莲,大又甜!”。
榴莲重要到拍摄、剪辑、发布一条朋友圈吗?其实也不尽然,Lee知道,那天的榴莲很甜,有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却更足够珍贵。
等到忘记时,他要在某个平淡的午后,再翻开朋友圈,不经意地看到和老友们的插科打诨、看看学生们对他长跑记录的点赞——那也是他的“青春”,以另一种方式再度降临。
联结,更多不同的朋友
(PART.03)
如果说家庭和旧友是微信里的“温暖底色”,
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偶然联结,
则让它成了一面“照见世界的镜子”。
活生生的例子,就在你阅读的字里行间。
2013年12月5日,
《新加坡眼》发出第一篇公众号文章。
时至今日,《新加坡眼》日复一日,不间断发布了30000+篇与新加坡文化、历史、美食等等有关的文章。屏幕前的你,是在哪一次信息流的偶遇中,关注到的我们呢?
有时,公众号评论区更像个“微型联合国”:新加坡本地人提供许多一手资讯,中国游子分享正宗叻沙的口味,英国的老华侨都留言“看完文章,想回新加坡看看了。
《新加坡眼》
无法与每一位读者面对面交流,
但通过推文,我们早已相知。
在企业端,
微信成了“无界办公”的利器。
在新加坡本地经营公司的Y女士,每天早上打开微信,就能和中国客户联络,在群里推进合作事宜,间隙还要看一看新闻,了解世界的最新动态。
以前发邮件要等半天,现在@一声,对方的表情包立刻跳出来:“没问题,合作愉快!”
这在传统办公时代,想都不敢想。
有人说,科技让世界变“小”了;但在微信上,我们看到的,是“小”世界里的大温暖—它让新加坡的安哥安娣摸到了故乡的月光,让各奔东西的人们找到散落的朋友,让创作者的文字有了跨越山海的回响。当你想说话时,总有人在这里,愿意接住你的声音。
微信的slogan里有一句“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而今天,微信,让生活“共此时”,每次按下发送键,我们和亲人、朋友,便跨越了时差与国界,剩下的,是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联结。
毕竟,这世上最珍贵的,从来不是“我在哪里”,而是“我正和谁在一起”,是屏幕两端,两个陌生人同时点下的“发送”键。
Lace丨编辑
ECHO丨编审
由受访者提供丨图源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类型为“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属于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新加坡眼”。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类型为“转载”、“编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或编译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有价值资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文章
现在人们打棋牌麻将谁不想赢?手机微乐麻将必赢神器但是手机棋牌麻将是这么好赢的吗?在手机上打棋牌麻将想赢,不仅需要运气,也需要技巧。掌握的棋牌麻将技巧就...
2025-08-14 0
您好: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08-14 0
您好:这款游戏是可以开挂的,软件加微信【添加图中微信】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
2025-08-14 0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资料图)当地时间8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一项行政令,旨在简化法规,促进商业航天产业的竞争,确保美国在商业航天利用领域...
2025-08-14 0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合肥立顺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技术...
2025-08-14 0
【“光泳”飞行器无需燃料即可在大气层漂浮】财联社8月14日电,《自然》13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描述了一种新型“光泳”飞行器。该飞行器本质是一类小型太阳能漂...
2025-08-14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