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快讯文章正文

前段时间,恒生科技为什么有些低调?

抖音快讯 2025年08月14日 11:41 1 admin

最近一周,重磅AI产品和大家见面的消息接连不断。

OpenAI开源了两个推理模型,并且重磅发布了GPT-5,性能大幅提升。阿里通义也发布了多模态模型Qwen Vlo,实现图文理解与生成跨越。还有像智谱的GLM-4.5,字节跳动的Trae 2.0等等。

但说实话,大家对这些消息已经不像开年初见DeepSeek那般激情,有点见怪不怪了,毕竟AI已经走入了日常。

这种“AI缩圈”其实挺有意思的,人们的注意力总是很快被新的热点转移。就像当年智能手机,去年的新能源车,如今的AI产品也差不多。

与之相应地,恒生科技指数(HSTECH.HI)最近的表现同样比较平静。但正是在这种表面的平静之下,市场的预期差正在悄然发生。

不过,昨天敏感的资金就开始躁动起来,跟踪指数的恒生科技ETF易方达(513010)成交活跃,有人已经率先感知到了。

01

AI落地提速

以前大家聊AI,更多的是在讲概念、讲前景。但现在不一样了,AI已经从“尝鲜阶段”进入了“实战阶段”。

政府部门用AI处理公文、企业用AI做客服、制造业用AI优化生产,这些都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的订单和收入。

像我自己现在碰到问题都不怎么用搜索引擎了,问下元宝,可以得到全面而专业的答案。

这个变化让我想起了当年电商的发展轨迹。最开始网购只是少数人的新鲜体验,大家半信半疑;后来发现真的方便便宜,就成了购物的主流方式。

AI现在也走到了这个拐点,从让人觉得“挺有意思”的新技术,变成了企业提升效率的必备工具。

港股那些科技巨头们,在这个转折点本身就赢在了起跑线上。云计算厂商手握从基础设施到应用服务的完整技术链条,互联网平台坐拥庞大的用户群体和丰富的应用场景。

这些先天优势叠加起来,就像是在AI这场牌局中拿到了一手好牌。

不过,这手好牌或许还没有被更多人所发现。

02

消费固本培元

再来看看基本面。今年上半年,虽然大家觉得消费仍旧不足,但数据显示线上零售其实还是在温和扩张的。

线上零售总额7.43万亿,同比增长8.5%,二季度更是提速到了9.1%。这说明在消费补贴政策刺激下,内需有拉动,只是大家的消费习惯更加理性了。

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对恒生科技指数中的成份股是个利好。

电商平台自然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像几家巨头都是政府消费补贴的主力,我在网上都下单了电脑、手机、AI眼镜等好些数码产品。

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今年以来累计销售647.2万辆,同比增长30%。即使7月这样的夏季,车市淡季不淡。这带动了相关科技公司在智能驾驶、车联网等领域的业务拓展。

还有在政策层面,最近连续释放的"反内卷"信号,让市场看到了行业环境改善的希望,企业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上。

03

恒生科技可期

最后落到指数本身,前段时间,恒生科技指数比较低调,其实还受到联系汇率制度下流动性的压制,美元走强导致资本回流。

但是,这个压制因素也在发生变化。

美国经济数据走弱,7月非农就业仅新增7.3万人,远低于预期;7月CPI同比上涨2.7%,同样低于预期,美联储9月降息的概率大增。一旦美元走弱,港股的资金面压力有望会缓解。

此外,从风格层面来说,近期资金分流到银行、医药、周期板块,确实受到影响。

不过,恒生科技的相对弱势并非长期趋势。

从估值角度看,恒生科技指数的动态PE只有21.61倍,处于近10年22.05%的分位。(数据来源: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5/08/11)

从周三开始,腾讯、京东率先放榜,港股科技板块进入半年报验证窗口。

随着AI 商业化提速和中报业绩验证,成长属性将重新吸引资金。

如果想要捕捉这个市场预期差,大家可以关注恒生科技ETF易方达(513010)。

尽管行情比较平稳,但是资金却持续流入,近10日净流入13.81亿元,总规模达到了135.65亿元。(数据来源: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5/08/11)

前段时间,恒生科技为什么有些低调?

投资一直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相对确定的机会。

在这轮AI浪潮中,港股科技板块既有消费复苏的基本盘支撑,又有AI商业化的增长空间,加上被低估的估值水平,确实值得投资者关注。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等判断进行投资的参考。我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在未来不发生变更,不代表我司的正式观点。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以及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介上发布的正式公告和有关信息,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及风险评级,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中国证监会的注册不代表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推荐或保证。以上材料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运营人员,谢谢支持。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