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锐评丨机器人养老,关键在让老人指望得上

抖音推荐 2025年08月14日 09:37 1 admin

外骨骼机器人助力腿脚不便的老人行走,理疗护理机器人精准识别老人穴位让理疗更高效安全,智能养老机器人通过AI语音交互缓解独居老人的孤独感……8月12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闭幕。在一众“机智”过人的参展选手中,养老机器人脱颖而出,格外吸睛。

锐评丨机器人养老,关键在让老人指望得上观众体验可穿戴式的外骨骼机器人产品。图据新华社

养老机器人受到关注,源于市场旺盛的养老服务需求。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3亿,占比22%;65岁以上人口超2亿,占比超15%。这意味着,每5个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在这个庞大的群体中,还有约3500万失能老人需要长期照护。据测算,到2050年,我国每3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失能老人的数量将增至5800万左右。在养老服务供给有巨大缺口的当下,养老机器人不失为弥合养老服务行业供需鸿沟的新路径。

机器人养老,对老年人而言,不只是有“人”养老,更是优质养老。多少老人腿脚不便、手指僵硬,又怕麻烦不肯去医院,即便难受也忍着。多少失能老人如厕、洗浴等基本需求,伴随着难以言说的尴尬,一些老人甚至为了少上厕所刻意减少饮水。多少独居老人出不去门、没人聊天,对着电视从早空坐到晚。功能各异的机器人,不仅能照顾老人起居、监测其健康状态,还能辅助老人做康复训练、提供情绪价值。机器人养老,背后是老有所养且“有尊严地老去”的宏大命题。

不得不承认,目前智能康养机器人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广大老年人的现实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机器人动作不连贯、不流畅、不轻柔,显得“笨笨的”;老人的需求各异,养老机器人在日常护理、专业急救、指标判断等方面,还有赖海量的数据的加持。此外,养老机器人听指令才会动,但现实中,老人的养老需求,藏在蜷缩肢体、面露难色等未讲出口的细节中。家庭环境中随意摆放的物品、老人方言口音差异、对科技的接受程度等,都会影响机器人的工作表现,影响老人的使用体验。另外高昂的价格,恐怕也是养老机器人进入寻常百姓家的一大障碍。

机器人从养老有望,到指望得上,需要各方共同发力。值得肯定的是,2025年我国牵头制定的全球首部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发布,强调数据隐私保护和无障碍设计,为行业提供了重要的规范指引。企业不能为“想象中的老人”设计机器人,而要走近老人,倾听银发群体真实的需求。社区、养老院工作人员,不妨多带着老人感受一下机器人的服务,让老人自然而然地接受“钢铁护工”。未来,随着机器人量产、补贴政策倾斜,养老机器人的价格更加亲民,是大势所趋。

技术的终极善意,在于带给人温暖与尊严。期待更多技术的加持,让养老机器人更懂老年人,让老年人指望得上。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李霞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