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本司针对手游进行,选择我们的四大理由: ...
2025-08-14 0
[熊猫]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大连正在建造全球最大的海上机场,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这个工程规模异常的大,单纯的数字已经难以形容,超过20平方公里的面积,相当于把30个故宫平铺在海面上。
而且在投资方面也很大,直接就是263亿,一旦机场建成,将会超过美国和日本的机场,成为全球最大的海上机场。
那么为啥机场要建在茫茫大海之上?这个机场到底有多牛?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看看旁边的日本,那座曾经震惊世界,如今却带来无尽警示的关西国际机场,上世纪80年代,日本大阪也面临着和今天大连相似的困境,老旧的伊丹机场被城市发展牢牢锁死,扩建无门,于是日本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直接填海造岛。
1994年关西机场横空出世,成为全球第一座完全建在人工岛上的机场,一时风光无两,被誉为“20世纪的工程奇迹”,但是这个奇迹的背后,却埋着一个巨大的隐患,关西机场是建在水深近20米、由松软淤泥构成的海底上。
工程师们采用的是“沙桩压实法”,试图通过巨大的重量让地基自然沉降并最终稳定,但是他们低估了这片海床,几十年来机场以远超预期的速度持续下沉,至今累计沉降已超过13米。
更致命的是,2018年的一场台风就轻易地淹没了跑道,撞断了连接陆地的桥梁,让这座海上堡垒成了“海上孤岛”,关西机场给了人们一个警告,向海洋要土地,既是雄心,也是一场与大自然规律的豪赌,那么明知山有虎,大连为何偏向虎山行?
大连这座被誉为“北方明珠”的城市,它的辉煌与困境都与地理有关,它三面环海,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出海口和贸易门户,同时它的陆地多为长白山余脉构成的丘陵,平原非常的稀缺,曾经让大连人无比自豪的周水子国际机场,便是这种矛盾的集中体现。
这座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百年机场,见证了大连的腾飞,一度是东北地区无可争议的“空中霸主”,但随着城市扩张,周水子机场的四周早已被高楼民居围得水泄不通。
机场根本就没有办法扩建,但是不扩建跑道和航站楼的容量就已经达到了极限,大连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旅客吞吐量被沈阳、哈尔滨等城市反超,但是重新选址的问题也变得很困难,大连的丘陵地貌让这个选项变得异常艰难。
放眼全市能找到满足新机场建设条件的平地,只有远在百公里之外的县级市,如果把机场建在那里,对于一座追求效率的现代化都市而言,通勤成本和时间成本将是难以承受的,最后所有目光最终都汇聚到了金州湾。
距离市中心23公里,一片海面成了大连破局的唯一希望,这不再是“要不要建在海上”的选择题,而是“必须建在海上”的必答题,既然别无选择那就要把这道难题,解得比所有前人都漂亮。
中国工程师们面对的第一道坎,就是如何避免重蹈关西机场“沉没”的覆辙,这一次我们选择的不是与海床的软弱妥协,而是向地球的筋骨借力,中国方案的核心是一种被称为“嵌岩桩”的硬核技术。
金州湾机用数千根长达60米、直径2米的巨型钢筋混凝土“钉子”,穿透海底松软的淤泥,直接钉进坚如磐石的海底基岩之中,像盖房子一样直接把地桩打到了地下的岩层里,它的稳固性可想而知
这种做法也从根本上消除了机场未来不均匀沉降的风险,这已不是简单的填海,而是用现代工程技术,在海底为这座人工岛屿打造了一个永固的“骨架”,解决了“站得稳”的问题,下一个挑战是如何实现“活得好”。
一座面积达20平方公里的人工岛,如果处理不当那将是一场生态灾难,这一次我们的思路不再是征服自然,而是换个思路,在机场主体工程的外围,工程师们精心设计和建造了一道生态缓冲带。
这道由人工礁石和生态岛链构成的缓冲带,不仅能有效分解海浪的冲击力,保护机场本身,更重要的是它为海洋生物提供了新的栖息地,减小了工程对海洋生态的干扰,同时一套覆盖整个施工海域的“全过程环境监控系统”,全天候的监测着水质、沉积物、生物多样性的细微变化。
任何数据异常都会立刻触发预警,指导施工方案就会进行调整,而且在这么大规模的工程作业下,周边海域的水质至今仍稳定在国家二类标准以上,这种在建设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贯穿始终。
更值得一提的是,工程还创造性地将城市发展中产生的大量建筑废料进行处理和回收,用作填海的材料,实现了变废为宝,一举解决了城市垃圾处理和工程取材的双重难题。
在金州湾每一方土石的铺设,都先在电脑里进行了上万次模拟,建筑信息建模技术为这座海上机场创造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数字孪生兄弟”,在虚拟世界里工程师可以洞察一切,哪个区域的压实度不够,哪个位置的沉降有风险,所有问题都在发生前被预见和解决。
这种精细到厘米级的数字化管控,让这个庞大的工程实施起来高效又准确,当这座全球最大海上机场成后,它不仅是一个起降飞机的平台,它将通过多条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与城市紧密相连,地铁1号线、5号线将直通航站楼,20分钟就能抵达市中心。
它将与大连北站、大连湾客运码头无缝衔接,形成一个集海、陆、空、铁于一体的超级交通枢纽,从宏观角度来看,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交通本身,它将成为东北亚地区的航空网络中心,3小时飞行圈覆盖日韩主要城市,5小时就能飞到莫斯科。
它将是“一带一路”北上通道的关键节点,为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打开一扇全新的“天窗”,从关西机场到金州湾机场,世界海上机场的建设史也不过短短数十年,这背后是中国从学习、追赶到思考、超越的缩影。
它向全世界人们展示的不仅仅是“基建狂魔”的力量,更是一种敢于直面最复杂问题,并能拿出更安全、更绿色、更智慧解决方案的中国式自信,现在大连金州湾机场还在建造中,期待建成之后的效果!关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信息来源: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