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机器人离“抢”工作,还有点远

百科大全 2025年08月13日 21:06 1 admin
机器人离“抢”工作,还有点远

上海人工智能大会(以下简称“WAIC”)刚刚落幕,在北京举行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以下简称“WRC”)又给具身智能行业带了一波热度。

8月8日,北京当天雨量不小,但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被围得水泄不通,尽管安保人员不断提醒人群,当日票早已售罄,场馆南面入口排队人流长度,仍接近2公里。

进入展馆内,虽然许多机器人厂商展位依然延续了与WAIC相似的布置,但产业链上下游的参展厂商明显更加丰富。与WAIC更着重展示硬科技实力相比,WRC机器人的“班味儿”更浓,更多厂商将重心聚焦到展示机器人在商业化场景下的“干活”能力。

傅利叶创始人兼CEO顾捷对《财经天下》表示:用户会思考生活和职场中哪些痛点可以由机器人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机器人公司应该聚焦于做具有“最大公约数”的产品。

在鼎沸的生态中,具身智能的“淘汰赛”或已在暗中打响。智平方战略与生态负责人莫磊向《财经天下》表示,目前具身智能加速商业化的最大瓶颈在于如何持续提升大模型能力,以及选对商业化场景。“一定要软硬结合,这是一个比较适合当下在行业中‘存活’下来的方案。”


01、除了翻跟头,机器人也能干活了

作为大会的“独家全球战略合作伙伴”,京东占据了展馆中最醒目的展台,并一股脑展出了麻将机器人、咖啡机器人、煎饼馃子机器人、象棋对弈机器人等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产品。

大会开幕首日,京东更发布了“智能机器人产业加速计划”,宣布将在智能机器人领域投入超百亿元资源,定下了3年内助力100个机器人品牌销售破10亿元、带领智能机器人走进超百万个终端场景的目标。

“机器人品类的销售增长非常快。仅在今年618期间,智能机器人品类的整体增速超过3倍,其中具身智能品类增速超过17倍。”京东3C事业群智能机器人业务部负责人徐磊表示。

机器人离“抢”工作,还有点远

最热闹的展台仍非宇树科技莫属。WAIC之后,宇树再次将拳击擂台搬到了WRC上。宇树G1机器人分成了红、绿两组选手,在人类操作员的遥控操作下,机器人戴着拳击护具“互殴”,展示了格挡、飞踢、鲤鱼打挺等高难度动作,引来台下观众的阵阵惊呼。

在现场看,G1的一招一式灵活流畅,不断有观众上台与其对打。G1的防守、平衡,被踢后倒地、起身,都展示了宇树产品一贯的良好运动控制能力。

机器人离“抢”工作,还有点远

宇树对面的人形机器人公司“加速进化”,则将展台搭成了足球场,举办2v2机器人表演赛,并邀请儿童观众参与人机足球互动,由机器人射门,儿童充当守门员。高1.2米、重30斤的加速进化Booster T1人形机器人在比赛中带球、抢断、起脚射门,也赢得了许多观众的欢呼鼓掌。

展馆中更多的展商,则选择将表演与商业场景结合,为观众现场演示其机器人的干活能力。

银河通用的展台上,轮式底盘零售机器人Galbot化身店员,全天候值守“智惠小卖部”。据介绍,其搭载了GroceryVLA模型,能够在随机摆放的货架上完成抓取任务。观众在iPad上挑选商品后, Galbot会从密集摆放的货架上为观众取送饮料、面包、卤蛋、泡面杯等对应商品。

展会前夕,银河通用还发布了“银河太空舱”,由机器人值守智慧零售店。银河通用表示,今年计划要开100家银河太空舱。

乐聚机器人和优必选则将场景重点放在工业上。其中,乐聚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夸父”现场演示了工业料箱搬运、物料分拣、SMT料盘出库的流畅操作,以及5G-A户外远程配送等任务。

据介绍,为了解决机器人理解并高效执行复杂工作的问题,乐聚建立了“机器人训练场”,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机器人能够通过大量的实训,将物料分拣、讲解演示、物流配送等每一个环节深度学习并内化。

优必选的展台上,多台Walker S2、Cruzr S2,与UQI优奇顶升移动机器人Wali瓦力U600、无人物流车Chitu赤兔协同作业,向观众展现了从物料入库搬运到智能分拣的全流程作业。

据悉,优必选Walker S工业版已在比亚迪、北汽、一汽奥迪等工厂部署超百台,专注于搬运、质检、分拣三大场景的训练和数据采集。

中科慧灵旗下的机器人灵宝CASBOT 02与W1则在展台扮演着“陪伴者”与“执行者”的角色。

作为公司新品,CASBOT 02和CASOBT W1曾在今年的WAIC上亮相,中科慧灵表示,后续CASBOT 02将在商场、展厅担任“数字导购员”,通过个性化记忆学习为顾客推荐商品。CASOBT W1则进一步聚焦工业痛点,以多级升降底盘+仿人双臂设计攻克复杂环境作业难题,其亚毫米级操作精度与自研VLA模型配合下,能完成“抓、拿、取、放”的精准操作。

此前,CASBOT系列已与矿业、能源和制造领域的多家龙头企业达成合作,共同打造智能矿山、特种机器人等关键应用。

作为老牌酒店机器人一员的普渡机器人,也带来了许多新产品,包括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PUDU D9、新款机器狗“PUDU D5-W”、类人形服务机器人闪电匣Arm,以及猫形机器人贝拉Pro。

其中,作为普渡今年3月发布的全球首款类人形具身智能服务机器人,“闪电匣Arm”专为酒店、写字楼、餐饮等泛楼宇场景打造,通过其搭载的机械臂与灵巧手,闪电匣Arm能够实现自主按电梯,成功攻克了服务机器人出海的梯控难题。


02、大模型是最大瓶颈

“我们的目标是希望机器人真正去干活,真正去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在8月9日的WRC大会演讲中,宇树科技CEO王兴兴表示。

王兴兴坦言,在应用场景上,宇树的机器人产品在汽车工厂等工业场景已有落地合作。但他仍然认为,目前来看,指望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产生较大的价值不太现实,“表演”更有利于先把市场做大。

“目前在干活技术不太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先做一些表演或者格斗等业务,把市场做起来。娱乐和干活,二者都非常重要。”王兴兴说。

机器人离“抢”工作,还有点远

如果说宇树、智元机器人这样的头部具身智能公司,尚能聚焦在技术实力的提升上,目前行业内已有许多猜测,缺少商业化落地的机器人赛道,淘汰赛或已经开始。

“一些拿到蛮多融资的公司,还能在‘长坡厚雪’做积累。最终如果公司不能在前沿技术上有布局,踏实做一些事情、着手商业化,还是有点违背商业规律的。”智平方战略与生态负责人莫磊博士告诉《财经天下》。

莫磊表示,目前机器人赛道还有许多偏展示类的机器人,但展示类机器人和真正可以交付给客户的量产机器人还有很大差距。

“机器人赛道并不适合‘掀桌子’式的创业。像ChatGPT一出来,就是行业颠覆性的,但机器人应该是渐进式的,像手机和汽车一样,开始并不完美,但如果用户不用,就永远迭代不起来。”

莫磊认为,商业化最关键的是选择,应该从技术和市场产品的匹配度来选择场景。“要找‘跳一跳’能够得着的,不要过多炫技,也不要为了商业化,去做简单的、对未来没有太大帮助的东西。”

对于当下具身智能发展的最大阻碍,莫磊认为是大模型的能力。

“具身智能的大模型能力还没达到大语言模型的级别,像GPT-5(OpenAI刚刚发布的新一代模型)这样博士级别的大语言模型,对于具身智能来说,可能才到初、高中生的程度。”

机器人离“抢”工作,还有点远

▲傅利叶首款主打交互陪伴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Care-bot GR-3

在WRC开幕前2天,刚发布了陪伴机器人“GR-3”的傅利叶也表示,尽管聚焦于陪伴场景,但目前GR-3更多是在科研、导览等场景取得了进展。对于在家庭落地,团队表示还有距离。

顾捷向《财经天下》表示,“在机器人积累‘聪明度’上,跟大模型的结合非常关键。它与人的交互方式,需要更多能动性,这要投入漫长的时间去优化。”

(作者 | 林小葵,编辑 | 李不清,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本内容来自财经天下WEEKLY)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