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从炫技高手到实干伙伴,机器人还要走多久?

健康生活 2025年08月13日 15:04 1 admin

8月10日,北京亦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93岁的刘培恩老人与对面的灵初智能机器人进行了一轮人机麻将对战后甘拜下风:“不错不错,它没脾气,还聪明。如果量产了,我一定买。”

从炫技高手到实干伙伴,机器人还要走多久?

会写书法能下棋,能做家务会做菜,可格斗善跳舞,还能叠衣服懂按摩……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演“机器人总动员”,一批既会“整活”又能“干活”的智能机器人成为吸睛焦点。这场汇聚全球智慧的行业盛会,不仅折射出技术演进的澎湃动能,更引发深刻思考:这些炫技高手何时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工厂车间,成为我们可靠的“实干伙伴”?

从蹒跚学步到越来越强

置身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展馆,“火”是最直观感受。

“没想到这么多人,根本挤不到前面去。”在宇树科技展位前,一位带孩子的家长望着拳击擂台外三层内三层的人群感叹。

擂台上,高1.3米、重70斤的宇树G1机器人分成红绿两组选手,在人类操作员的遥控下,挥拳、踢腿,动作已“接近于真人”。比赛中,被击中后,机器人仍能保持平衡,倒地后能丝滑地自主起身。

傲鲨展台现场持续迎来围观热潮,为让观众深度感受产品魅力,特别设置跑步机、登楼机等互动体验装置。体验者穿戴外骨骼机器人VIATRIX完成行走、奔跑、上下台阶等动作。“穿上后完全没有束缚感,在跑步机上运动时觉得轻松很多,爬楼的时候也可以明显感觉到助力。”一位刚体验完的观众分享道。

展馆内,其他设有机器人表演、展示的展台也都被围得水泄不通。加速进化的Booster T1机器人,不仅同台踢球,还和小朋友互动切磋足球;众擎机器人的“钢铁侠”现场表演街舞,还有机器人演奏架子鼓……

从炫技高手到实干伙伴,机器人还要走多久?

数据印证着热度:共有200余家国内外优秀机器人企业、1500多件创新成果、50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同台竞技,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参展数量创同类展会之最。

背后是机器人市场的持续升温。今年上半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8%,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和25.5%,我国已连续12年位居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比“火”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快”。

“去年不少同行的机器人还不会走路,我们带着产品巡馆演示。今年一来,各家机器人不仅会走,还走得又好又稳。”乐聚机器人工作人员的感受,道出行业迭代速度。

展会上可交互、可体验的动态展示明显增多,观众能现场与机器人对话、观摩人形机器人完成灵巧操作,甚至参与现场的小型比赛。这种变化体现了行业能力的升级——从以往侧重高节拍、精确性等单项指标比拼,转向泛化性、高动态和柔性操作等综合能力的竞争。

在这场能力跃迁中,山东企业展现出扎实的技术积累。在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展台,新一代“行者泰山”机器人正在展示爬楼梯技能,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

从炫技高手到实干伙伴,机器人还要走多久?

“现在的机器人不再只追求‘站得稳’‘走得快’,而是能完成更多相对复杂的任务,逐渐接近人类在非结构化环境中的行动模式。”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周彤介绍,优宝特生产的E1机器人能智能适应砾石路、独木桥等10种连续障碍环境。

这份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正是优宝特这家山东本土培育的企业,针对如港口、矿山、农业设施等山东丰富的复杂场景进行深度研发的成果,为机器人在齐鲁大地的广泛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从“秀场”到“战场”

一圈逛下来,展会新风向清晰可见:企业不再满足于让机器人“动起来”,更聚焦于“用起来”。众多厂商纷纷为自家机器人搭建起逼真的“干活场景”,彰显产业从“秀场”向落地“战场”的转向。

展会现场,一个个带有山东基因的人形机器人“实干”特质突出。乐聚展台的人形机器人“夸父”全自主完成工业料箱搬运、物料分拣、SMT料盘出库,还能自然对话、导览讲解;工厂位于山东的越疆科技发布新一代具身智能机器人DOBOT AtomⅡ,在“接打爆米花”任务中,于狭窄操作台间灵活转身,平稳精准地将爆米花倒入盒中递给顾客。

“作为唯一一个‘从制造现场走出来’的具身智能公司,我们不搞概念炫技、不比谁做得像人,而比谁的机器人能更快走上岗位。”越疆科技市场总监谢凯旋表示。

“落地”“量产”“交付”成为展会现场的高频词。“如果说去年行业还在集中展示自家的机器人产品,今年大家更关注如何真正投入使用、实现实际应用和商业化落地。”擎朗智能CEO李通总结道。

松延动力当前核心工作也聚焦于量产交付。“教育行业是订单量最大的领域,覆盖K12、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科研机构等多个细分场景,且不同场景需求差异显著。”松延动力创始人姜哲源说。

从炫技高手到实干伙伴,机器人还要走多久?

但落地之路并非坦途。一位研发视触觉灵巧手的企业人员坦言,其产品目前处于测试阶段,尚未达到落地量产的成熟标准,并指出核心难点在于找到场景应用的精准契合点。例如,工业生产要求近乎100%的可靠性,当前具身智能在实际场景的规划成功率离此尚有差距。

突破已在发生。“我们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已在多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厂和物流中心批量部署,承担装配检测和柔性物料搬运任务,成为山东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实干伙伴’。”乐聚机器人董事长冷晓琨说,现阶段人形机器人仍属于制造业升级工具,其核心应用场景是工业生产。而山东丰富的工业场景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绝佳平台,能够有效解决工厂运营中的各类痛点,切实打通工业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制造企业对技术变革的敏锐嗅觉和积极拥抱的态度,也为机器人技术落地营造了良好的产业生态。展会上,记者偶遇到山东一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工作人员正在寻找合作商机。“当前具身智能技术发展迅猛,部分应用的成熟时机日渐临近,我们不能停滞不前,必须提前着手准备。”

等待机器人的“ChatGPT时刻”

机器人性能日强,为何仍未被大规模应用?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主论坛上的发言引发共鸣:当前机器人未实现大规模应用,并非因为硬件性能不足或成本过高,而是具身智能AI的成熟度不够。“现在人形机器人的AI能力,有点像ChatGPT出现前的1-3年,还未达到发展临界点。”他打比方说。

这个临界点的标志是:“把人形机器人带到一个从未见过的会场,人类随意下达‘把水带给某个观众’这样的指令,机器人能顺利完成任务。”

他认为,未来两到五年,智能机器人行业将重点向三个方向发展:构建统一的端到端具身智能机器人大模型;推动供应链提供更低成本、更长寿命的硬件并实现超大批量量产;探索以分布式为主的低成本、大规模算力解决方案。

科大讯飞机器人首席科学家、聆动通用CEO季超则将2025年视为应用的关键一年,判断未来三年将是具身智能从实验室迈向千行百业的爆发期。具身智能天然具备的泛化操作和柔性优势,能很好地弥补柔性程度与智能化水平偏低的现状。但技术突破到产业突破需要漫长周期,在进入千家万户之前,会先渗透、覆盖千行百业。

从炫技高手到实干伙伴,机器人还要走多久?

这种渗透在山东正加速变为现实。作为全国唯二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山东机器人产业展现强劲动能:截至2024年末,山东省机器人产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超260亿元;山东省人形机器人产业2024年达到4.1亿元,同比增长36.7%;今年公开的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山东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76.2%

独特的产业生态是山东底气所在。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透露,该中心联合海信、海尔等企业,在山东打造两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青岛依托家电产业优势,济南则携手本土机器人企业优宝特等,这种区域协同和产业特色的创新模式,成为山东机器人产业区别于其他地区的鲜明特色。

济南和青岛在建的机器人训练场,正成为乐聚机器人技术迭代的主引擎。“我们作为训练场的主要支撑企业,需要把真实工业场景复刻到训练场,通过人机协同作业采集数据,再反哺大模型训练,最终形成可量产的产品化技能。”冷晓琨介绍,目前训练场已覆盖多类山东优势产业场景。不同于传统实验室环境,这里完整还原了工厂流水线、仓储分拣等真实作业空间。“这种‘场景数据化-数据技能化-技能产品化’的闭环,正是山东机器人产业突破的关键。”冷晓琨特别指出,山东省今年率先布局机器人训练场基础设施,其进度在全国范围内也是走在前的

当具身智能的“ChatGPT时刻”真正到来,那些在展会上令人惊叹的机器人,终将走进工厂车间、家庭客厅,成为改变生活的实干力量。而山东正在构建的产业生态,或许会让这一天来得更早。

(大众新闻记者 董婉婉 刘笑笑 张锡坤 北京报道)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