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塔城锚定前沿赛道 合成生物产业在这里集聚

健康生活 2025年08月13日 13:12 1 admin

8月11日,在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进出口贸易物流园内,新田生物科技(新疆)有限公司的11亿米生物胶原蛋白肠衣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百余名工人正抢抓工期进行设备安装。该项目总投资6.17亿元,建成后将填补国内高端胶原蛋白肠衣的技术空白。

塔城锚定前沿赛道 合成生物产业在这里集聚

“我们的产品厚度误差不超过0.01毫米,首批通过欧盟认证的产品已接到西班牙火腿企业订单。”该公司项目经理郭征指着车间内银灰色生产线介绍,一期6条N级生产线将于9月试生产,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6亿元,60%产品将通过巴克图口岸出口,年创汇5000万美元。

这样的建设场景,正是塔城地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加速崛起的缩影。

当地为何能锚定这一前沿赛道?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支点,这里不仅坐拥国家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政策红利,更有着发展合成生物产业的先天禀赋,千万千瓦级风电光伏资源构建起绿色能源矩阵,为高能耗的生物制造提供清洁能源支撑;粮棉、秸秆、畜禽等丰富的生物基原料,形成从“原料—中间体—终端产品”的全链条供给体系,为产业发展夯实根基。

此前,一批合成生物领域的先行者已在此扎根生长,为产业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年,国内合成生物制造业“旗舰”企业凯赛(乌苏)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与凯赛(乌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同时落户乌苏市马吉克工业园区。如今,在自治区和塔城地区的大力支持下,企业稳健发展,2024年1万吨哌啶项目实现投产,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目前已建成年产3万吨长链二元酸、5万吨戊二胺、1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和1万吨哌啶的规模化产能,2024年实现产值10.97亿元、税收1.5亿元,拥有授权专利76项,其生物基聚酰胺产品打破国际垄断,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等领域,成为全球少数能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的龙头企业;正全力推进2万吨长链二元酸扩产项目,待项目投产后,将与现有产能整合,形成5万吨长链二元酸生产规模,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助力产业升级。

而新疆隆惠源药业有限公司则聚焦区域特色生物资源,依托6500亩种植基地和两条生产线,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完成生物酶法制备甘草次酸的中试,即将量产打破传统化学提取法局限,产品综合净利润率可达15%至25%,其甘草提取物产能位居全国前列,沙棘、黑加仑系列产品远销海外,形成“种植—加工—出口”的完整闭环。

正是这些企业的深耕细作,让塔城地区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积累了技术、人才和产业生态的先发优势。

基于这样的产业基础,塔城地区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合成生物制造业向集群化、高端化发展。2025年4月,新疆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在乌苏市正式揭牌,成为全疆首个合成生物产业集聚区。

《塔城地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5—2030年)》和《塔城地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到2030年形成“一核三区”空间布局——以乌苏市马吉克工业园区为核心建设产业集聚区,试验区设立技术创新中心,沙湾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布局生物材料产业,额敏(兵地、辽阳)工业园区聚焦特色资源精深加工,为产业发展画出了清晰的“路线图”。

塔城地区工信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许继华说,聚焦新疆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加大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招引力度,构建“2+1+N”合成生物制造产业体系。在强化生产要素支撑保障、培育企业做精做强做优等方面给予部署安排和资金支持,促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全力推进2万吨长链二元酸扩产等项目建设,持续跟踪山东康必丰农业、仲景宛西制药等签约项目,指导和帮助企业加快前期手续跑办,推动项目早日落地见效。加快与江南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的产学研用合作,通过设立塔城地区合成生物产业成果转化研究院,联合搭建产业技术转化平台,推动资源互通,提升产业创新效率。随着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的加速崛起,塔城地区正从传统农业大区向绿色制造高地转型,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注入强劲动能。(热依达)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