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专家观点 | 技术融合 打造机器人智慧升级新引擎

百科大全 2025年08月13日 11:33 1 admin

8月11日,多位专家在以“让机器人更智慧 让具身体更智能”为主题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上,共同交流高精尖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融合应用。

专家观点 | 技术融合 打造机器人智慧升级新引擎

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要积极布局机器人应用生态

熊友军以《天工驱动 开物共生:构建具身智能产业新生态》为题分享了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在机器人具身智能领域的进展,并通过实物展示了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天工机器人的特点与优势。

他认为,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的发展非常迅猛,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需求拉动和技术驱动双轮驱动的良性发展局面。同时,其团队针对机器人自主学习和思考,跨本体和多场景、多技能的通用性,移动导航和操作协同等技术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他表示,机器人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之一,要积极布局机器人应用生态。

专家观点 | 技术融合 打造机器人智慧升级新引擎

浙江省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熊蓉:实现行业应用 “通用易用”解决智能痛点

熊蓉以《灵境启元:打造落地应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为题,从“虚实融合”“人机融合”“大成智慧”三个方面介绍了浙江省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多领域的实践探索与技术突破。

她认为,机器人在各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需求,但非常依赖专业人员,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智能适应性还比较差。她提出要做到通用易用,即拟人型的通用性、算法的通用性以及行业应用的易用性,同时充分与行业应用结合,并整合已有的专业工具知识形成解决方案,进而实现技术落地应用,推动行业发展。

专家观点 | 技术融合 打造机器人智慧升级新引擎

科大讯飞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刘聪:机器人是个系统级创新

刘聪以《具身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AI能力?》为题,分享了对AI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与探索实践。他认为,具身智能时代需要的AI能力分成“自主执行和运动的能力”“做好人机交互的能力”“像手机、汽车一样,向海外发展的能力”三方面。

他坦言,近一年人形机器人的发展非常快,运动能力快速增强,但还是依赖于人在后面控制。他表示,机器人是个系统级创新,在国家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形势下,要持续迭代行业场景的具身模型,待模型相对比较成熟后,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时,将开源开放给开发者,大家一起进步合作共赢。

专家观点 | 技术融合 打造机器人智慧升级新引擎

智元机器人合伙人兼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具身智能应是“机器人+AI”,而非“AI+机器人”

姚卯青以《通向具身智能大规模突破之路——智元的本体 数据 算法飞轮》为题作演讲,分享了上海智元机器人在本体数据、算法以及应用场景上的探索和心得体会,讲述了通往具身智能大规模突破中遇到的挑战及经验教训。

他认为,具身智能应该是“机器人+AI”,而不是“AI+机器人”。一个好的本体构型的高自由度是很难被模型取代的,且模型基本是围绕着本体设计才能进化和迭代的。

他表示,每次的数据、模型、本体、场景的“飞轮转动”,是为了让具身智能行业能够进一步赋能千行百业。具身智能是中国“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更是与全球并肩探索的智能边疆。

专家观点 | 技术融合 打造机器人智慧升级新引擎

傅里叶智能科技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顾捷:机器人要服务于人、赋能于人

顾捷以《做“有温度的”具身智能》为题,介绍了以人为本做产品和技术研发的实践理念。他认为,机器人不单只是功能的叠加或者工具,它要服务于人、赋能于人。在未来,它能够成为人类的伙伴,成为身边的好助手、好帮手。

他表示,过去一年,机器人研发产品的成熟度以及迭代速度非常快。随着技术版图逐步扩展,人们会看到很多应用场景落地的可能。通过将算法、工具、基础设施、数据集乃至人形机器人图纸等核心资源全面开源,可以让开源社区开发者得以共享已有成果,规避前人教训,减少重复试错成本,加速整体开发进程。

制作:北京市科协融媒体中心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