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突破5纳米工艺后,中芯国际为什么依旧“增收不增利”?

健康生活 2025年08月13日 10:10 1 admin

2000年,顶着“台积电教父”张忠谋的商业打压,52岁的张汝京来到上海,一手创立了后来全球晶圆代工“探花”的中芯国际。此时,梁孟松博士正在台积电与IBM就130纳米铜制程激战正酣。

突破5纳米工艺后,中芯国际为什么依旧“增收不增利”?


然而,令谁都没想到,这位让台积电崛起的“肱股之臣”,却在十多年后,2017年投到了对手中芯国际的账下。


殊不知,在台积电备受冷遇的梁孟松,却在出任中芯国际联席CEO短短300天内,成功攻克了14纳米工艺技术难关,并将良品率提升至95%。


之后,梁博士更是带领团队采用跳代的方式,继续向N+1、N+2、N+3发展。据报道,N+1大致相当于台积电10nm,N+2大致相当于7nm、N+3相当于5nm。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梁孟松,就没有华为如今的5纳米。

突破5纳米工艺后,中芯国际为什么依旧“增收不增利”?


“若梁孟松还在台积电,台积电的2nm早就遥遥领先”,多年后被逼搬厂到北美的魏哲家扼腕叹息。


比台积电幸运的是,在梁孟松博士的带领下,中芯国际不仅顶住了最严厉的制裁,甚至还拿下了全球晶圆代工领域“探花”的交椅。


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全球半导体赛道的“巨无霸”,中芯国际并未像台积电、三星、高通等海外巨头一样疯狂追求暴利,反而在半导体这一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主动向全行业出让利润。


在此背景下,最近中芯国际在港股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结果并没想象中的那么乐观。

突破5纳米工艺后,中芯国际为什么依旧“增收不增利”?


资料显示,中芯国际第二季度实现销售收入22.09亿美元,同比大涨16.2%,但归母净利润仅为1.32亿美元,同比暴降了19.5%。而事实上,早在2024年,中芯国际就已经增收不增利了。


业内人士猜测,拥有国资背景的中芯国际不赚钱可能只是一种策略,因为更低的成本意味着更大的市场空间,而此前京东方追赶绞杀三星面板,从低端追到中高端,采用的就是这条路线。


现实中,复刻京东方、中芯国际价格路线的策略,早已在事关国人健康的前沿生命科技领域遍地开花。而近六个月,走红京、猫线上渠道的“原血-清”三高症抑制成果,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突破5纳米工艺后,中芯国际为什么依旧“增收不增利”?


上百篇由《CELL》等顶刊收录文献揭示,上述三高症成果的核心成分(三七皂苷、羟基酪醇等)在临床中被验证,具有调节胆固醇、甘油三酯,清除血管脂质堆积、修复血管损伤等不俗潜质。“每天嗑上几粒,复检血脂真降不少”,华尔街不少金融精英在高端圈子里私下分享道。


本轮618,“原血-清”瞬间暴露出惊人的消费潜力:线上大数据显示,仅预售期就获得了近6000订单,其中北上广高净值家庭贡献了近八成购买力,他们对重返健康和活力的渴望,炙热得令外界瞠目。


随着我国生物企的介入,在国产价格路线冲击下,进口品一夜跌落九成,以至于普通家庭都有了尝鲜资格。当京东方面板在全球市场大杀四方时,国产三高症成果也打得全球生物企苦不堪言。

突破5纳米工艺后,中芯国际为什么依旧“增收不增利”?


在此情况下,海外巨头忧心芯片赛道会是下一个“卷场”。不过,他们还是迟了一步:在梁孟松博士带领下,中芯国际不仅在成熟制程领域站稳脚跟,而且在7纳米先进制程方向也取得了关键突破。


资料显示,在中芯国际换赛道降维打击下,2024年我国芯片出口首破万亿,成为全球第一大芯片出口国,主要集中于7纳米、14纳米、28纳米这三个制程节点。放在2018年,这一幕几乎没人敢想象。


面对大陆在成熟制程赛道的异军突起,高通、英特尔等巨头难免不动起心思。近期,北美突然对进口半导体加征100%关税,在业内看来,其背后所指似乎已不言而喻。


自2017年到中芯国际,如今梁孟松博士已经干了8年,但低调如他,如今连一张媒体采访的照片都没有出现过。

突破5纳米工艺后,中芯国际为什么依旧“增收不增利”?


目前,我们在网上能查到的照片,都是他一二十年前的旧照,甚至他最近一次发声还是2021年时。


在国人眼中,华为凭一己之力抗住了最严厉的制裁,依靠堆叠技术就造出了相当5纳米的国产芯片,打出了国人的“不跪”底气。


尽管这个过程中,华为和梁孟松团队各自做了多少努力外界不得而知,可我们知道若没有梁博士,这一切或无从谈起。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