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天地文章正文

中国的聚变反应堆震惊科学家“人造太阳”能源里程碑创下世界纪录

游戏天地 2025年08月13日 10:02 1 admin

1亿度燃烧17分钟!中国"人造太阳"再创世界纪录,清洁能源曙光已现

中国的聚变反应堆震惊科学家“人造太阳”能源里程碑创下世界纪录

当一个"小太阳"在合肥的实验室里持续燃烧17分钟,温度飙升到1亿摄氏度时,人类离掌控清洁能源的终极梦想又近了一步。2025年1月20日,中国实验性高级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将等离子体在极端高温下稳定维持1066秒,这个数字不仅刷新了2023年403秒的纪录,更让全球科学界看到了核聚变发电的希望曙光。

这个"人造太阳"到底有多厉害?

EAST被称作"人造太阳",可不是浪得虚名。它要模仿的,正是宇宙中恒星发光发热的核心机制——核聚变。通俗讲,就是让氢的同位素在极高温度下"撞"在一起,聚变成氦,过程中释放出巨大能量。和我们现在用的核裂变不同,这种能量方式几乎不产生长寿命放射性废物,更没有核泄漏的高风险,堪称"终极清洁能源"。

要实现这种反应可不容易。想象一下,在一个类似甜甜圈的真空容器里,用超强磁场把上亿度的等离子体"困住"——这个温度是太阳核心温度的10倍以上,任何实体材料碰到都会瞬间汽化。过去50年里,全球科学家都在和这个"火团"较劲:要么温度不够,要么维持时间太短,始终迈不过实用化的门槛。

而这次EAST的突破,恰恰解决了最关键的"稳定性"问题。1066秒,相当于17分钟,足以让科学家观察到等离子体在极端条件下的完整行为规律。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维持的"高约束模式",意味着能量损失率极低,为未来持续发电打下了基础。

为什么说这是能源革命的关键一步?

人类对能源的渴求从未停止,而核聚变几乎是为地球量身定做的"完美方案":原料取自海水,1升海水里的氘氚聚变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产物只有氦气,没有二氧化碳排放;更不用担心像切尔诺贝利那样的灾难性事故。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过去几十年,核聚变研究一直陷在"输入能量比输出多"的困境里。比如2022年美国实验室实现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