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文章正文

特朗普:对芯片和半导体征100%关税,这一出曾经让日本一蹶不振!

热门资讯 2025年08月12日 18:05 1 admin


特朗普:对芯片和半导体征100%关税,这一出曾经让日本一蹶不振!

近日,从美国传来消息,特朗普宣称要对进口芯片和半导体征收100%的关税,还特别强调“要是在美国制造,那就一分钱不收”。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相当霸道?但您或许有所不知,这一招并非首次使用,早在四十多年前,就有一个国家栽在了这招上,直至今日都没能缓过劲来。今天,咱们就来深挖这段往事,瞧瞧这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门道”。


100%关税杀招重现,四十年前的剧本还会重演吗?


特朗普:对芯片和半导体征100%关税,这一出曾经让日本一蹶不振!

那您可能会心生疑问,不就是加个关税嘛,至于如此大惊小怪?您可千万别小瞧这100%的税率,这相当于直接让进口货物的价格翻了一倍。比如说,一块在美国售卖的芯片,原本价格为100美元,加征关税后,就得卖到200美元,如此一来,谁还会去购买呢?这一招说白了,就是“要么把工厂搬到美国,要么就彻底退出美国市场”。


但这一招真的能奏效吗?咱们不妨先回顾一下历史。1987年3月,同样是美国,同样祭出100%关税这一手段,只不过当年的矛头指向了日本。当时,美国商务部宣布,对日本价值3亿美元的电脑、电视、电动工具等商品加征100%关税,给出的理由是“日本半导体企业存在倾销行为”。这件事后来成为改变全球产业格局的关键一击,自那之后,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命运便发生了重大转折。您是不是很好奇,日本当时是如何应对的呢?这背后的弯弯绕绕,可比表面看上去复杂得多。


东京霓虹灯曾比硅谷亮,却不知暗处已埋雷


特朗普:对芯片和半导体征100%关税,这一出曾经让日本一蹶不振!

上世纪70年代,日本半导体行业可谓风光无限。1976年,日本政府牵头启动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计划”,将日立、东芝、NEC、富士通、三菱这五家企业整合在一起,政府更是掏出一半的研发经费,目标明确,就是要打破美国在芯片领域的垄断。


到了80年代,日本的DRAM(存储芯片)彻底火了起来。1980年,美国DRAM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为55%,而日本仅占20%;然而到了1986年,日本的份额飙升至50%,1987年更是猛冲到80%。那时,东京的半导体工厂灯火通明,一片繁荣景象,反观硅谷的工程师们,却在排着长队领取失业救济金,英特尔甚至险些将DRAM业务卖给日本企业。


可日本企业一味地专注于扩大产能,却丝毫没有留意美国方面的“脸色”变化。1985年,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向政府诉苦,声称日本企业“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抢占市场”,并且还拿出相关数据——日本DRAM在美国的售价,比在其本土低30%。其实稍有见识的人都明白,这不过是产业竞争中的正常现象,然而美国却借着“公平贸易”的幌子,开始暗中布局后续行动。而此时的日本,依旧沉浸在“技术立国”的美梦中,丝毫没有意识到,一张针对他们的大网已然悄然收紧。


一纸协议锁死技术咽喉,原来关税只是开胃菜


特朗普:对芯片和半导体征100%关税,这一出曾经让日本一蹶不振!

1986年,美国凭借“301条款”(也就是美国单方面认定贸易不公平的条款),迫使日本签署了《美日半导体协议》。这份协议表面上冠冕堂皇,实则暗藏诸多陷阱:


其一,日本必须保证外国半导体在日本市场的份额“5年内达到20%”,这无疑是在逼迫日本企业为美国同行让出市场空间;


其二,日本出口的半导体必须按照“成本价”定价,而且美国还派人监督,这就等于完全掌控了日本企业的定价权;


最为狠辣的是第三条,日本向第三国出口的芯片,同样要接受美国的监督,说白了,就是不准日本企业到其他地方拓展业务、赚取利润。


当时的日本政府软弱无能,以为签署协议就能平息事端。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仅仅只是个开始。1987年,美国突然宣称“日本没有履行协议”,紧接着便毫不留情地抡起100%关税的大棒。就拿东芝的彩色电视机来说,原本在美国的售价为399美元,加征关税后瞬间变成798美元,普通老百姓谁还会去购买呢?东芝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也从原本的25%,一下子暴跌至8%,无奈之下,东芝社长只得在记者会上鞠躬道歉,声称“给国家添麻烦了”。


直到这时,日本才如梦初醒,意识到美国想要的根本不是所谓的“公平”,而是要彻底击垮他们的半导体产业。可此时再想奋起反抗,已然为时已晚。您能猜到美国接下来还使出了什么更狠的招数吗?这一招直接断绝了日本技术升级的道路。


看似低头能保平安,实则丢了还手的力气


特朗普:对芯片和半导体征100%关税,这一出曾经让日本一蹶不振!

日本被关税这一记重拳打得晕头转向,只能乖乖“听话”。日本政府甚至出面干预,强迫本土企业采购美国芯片。比如日本电信电话公司(NTT),原本一直使用NEC的芯片,却硬生生被要求采购20%的美国产品。


更为致命的是,日本企业的研发方向被误导。原本他们在DRAM领域独占鳌头,但美国通过协议大幅压缩了存储芯片的利润空间,迫使日本企业转向利润更低的领域。而美国自己呢?一边利用关税封堵日本的发展道路,一边却暗自为英特尔、AMD等企业提供资金支持。1988年,美国国防部对台积电投资研发1微米制程技术,这笔资金数额看似不大,却助力台积电突破了关键技术,为其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到了1993年,美国半导体在全球的份额重新夺回第一的宝座,而日本则从原本的50%骤降至20%。再往后,日本企业干脆放弃了DRAM业务,转而投身汽车电子这类“边缘业务”。如今提及日本半导体,年轻一代可能只知道索尼的相机传感器,又有谁还记得他们当年险些垄断全球芯片市场的辉煌过往呢?这就是“低头”所付出的代价——看似暂时躲过了攻击,实则也束缚住了自己的手脚。


同样的关税大棒,这次瞄准的靶心变了


特朗普:对芯片和半导体征100%关税,这一出曾经让日本一蹶不振!

您是不是觉得和如今特朗普的招数如出一辙?同样是100%关税,同样喊着“在美国制造就免税”的口号,背后的意图也别无二致——将产业链拉回美国,同时打压竞争对手。


但时代已然不同,此次瞄准的靶心也发生了变化。当年日本半导体的优势在于制造和存储芯片,而如今美国紧盯的,是更为上游的先进制程、EDA软件、光刻机等“卡脖子”技术。并且,咱们中国与当年的日本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日本市场规模较小,80%的芯片依赖出口,尤其对美国市场依存度极高;而咱们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国,占据全球34%的市场份额,这无疑是咱们手中的底气所在;


其次,日本当年跟随美国搞“技术同盟”,自身的研发体系并不完整;而咱们从2000年便开始着手布局自主研发,中芯国际、华为海思等企业,都是历经千辛万苦逐步发展起来的;


更为重要的是,咱们深知“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如今,咱们不仅有国内的“备胎计划”,还积极与欧洲、东南亚开展产业链合作,不会轻易被美国一家牵制。


但这并不意味着咱们可以掉以轻心。美国这招关税大棒,本质上就是想迫使咱们在技术上“投降”,就如同当年对待日本一样。此时此刻,咱们应当借鉴老祖宗的智慧——既要能够承受住压力,更要把自身的“内功”修炼扎实。


老祖宗的智慧早有答案,打铁还得自身硬


特朗普:对芯片和半导体征100%关税,这一出曾经让日本一蹶不振!

回顾这四十年来的芯片战争,其实恰恰印证了那句老话:“天助自助者”。当年日本半导体产业的衰落,表面上是被美国的关税打垮,实则根源在于自身犯下的两个错误:一是过度依赖外部市场,二是未能守住核心技术的自主权。


反观咱们中国,这些年一直在努力弥补自身的短板。就拿EDA软件来说,美国限制出口后,华大九天仅用三年时间就成功研发出自己的设计平台,尽管与国际巨头相比仍有差距,但至少不用再受制于人。中芯国际的14nm制程也已实现量产,虽然赶不上5nm那般先进,但足以满足大部分工业需求。这些进步或许称不上迅速,但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


咱们大家都是历经世事的人,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如同邻里之间过日子,平日里和和气气,但自己手中必须得有“压箱底”的本事。别人给予的好处或许会随时收回,唯有自己努力挣得的底气,才永远属于自己。


那么,您觉得当年日本如果不签署那份协议,结局是否会有所不同呢?如今咱们又该如何应对这波关税压力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畅所欲言,分享您的看法,也别忘了点赞转发,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背后的门道。


【资料来源】:《美日半导体战争》(俞天任著)、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1987年关税报告、日本经济产业省《半导体产业白皮书(1986-1993)》、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2025年产业报告。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上头条 聊热点#


#特朗普:对芯片和半导体征100%关税#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