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AI 正在抢夺计算机应届生的饭碗!

抖音热门 2025年08月12日 18:01 1 admin

黄金承诺的破碎时刻


2015 年的湾区街头,广告牌上写着:“学会编程,改变世界。”

那是一个计算机科学专业还像是通往财富高速公路的时代——Facebook、Google、Amazon 的工程师们在社交媒体上炫耀着高薪、期权、无限零食供应的办公室。美国前总统、硅谷亿万富翁、科技巨头高管轮番喊话:“孩子们,学编程吧,这是通往未来的钥匙。”


当时的高中生 Manasi Mishra 记得很清楚。她第一次敲代码是在小学,第一次做网站是在初中,大学毫不犹豫地选了计算机科学专业。她相信只要努力——毕业时就能拿到起薪 10 万美元的 offer,甚至还有 1.5 万美元的签约奖金。


但在 2024 年的夏天,这位刚毕业的普渡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女生,在求职 12 个月后收到的唯一一次面试邀请,是来自 Chipotle 的 burrito 卷饼师。


她拍了一个 TikTok 视频,边化妆边说:“我学了四年计算机,现在唯一的面试是去墨西哥餐厅卷饼。”

这个视频播放量很快突破 14 万——评论区里一半是心酸的同类,一半是看热闹的吃瓜群众。


AI 正在抢夺计算机应届生的饭碗!

第一幕:曾经的“高薪圣地”,如今的“冰原废土”


如果把时间轴拉回到 2010 年代初,那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黄金十年。

根据美国计算研究协会的数据,2023 年,美国计算机相关本科生人数超过 17 万,是 2014 年的两倍。人们蜂拥而入这个专业,不仅因为它“酷”,更因为它“值钱”。


微软高管 Brad Smith 曾在 2012 年豪言: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起薪超过 10 万美元,股票和奖金加起来,第一年收入可能超过 16 万美元。”


但进入 2020 年代后,形势急转直下。先是 Amazon、Meta、Google、Microsoft 这些科技巨头轮番大裁员,数万名工程师一夜之间失业。紧接着,AI 编程助手的普及让入门级软件工程师的需求直线下降。


一位经济学分析师 Matthew Martin 直言:


“最容易被自动化替代的职位,正是刚毕业的初级开发岗位。”


换句话说,刚走出校园的你,还没开始“改变世界”,就先被“改变职业”。


AI 正在抢夺计算机应届生的饭碗!

第二幕:AI 的双刃剑——它教你写代码,也替你写代码


在旧金山的地铁口,你能看到巨幅广告——CodeRabbit、GitHub Copilot、Tabnine……

这些 AI 工具可以在几秒内生成几千行代码,还能自动 debug。对于公司来说,这意味着原本需要三名初级工程师维护的模块,现在一个资深工程师配个 AI 助手就能搞定。


这直接切断了应届生的主要入口——那些“无聊但能学到东西”的维护型项目,成了 AI 的温床。


更讽刺的是,毕业生也在用 AI 工具找工作——用 ChatGPT 优化简历、用 Simplify 批量申请职位,甚至用 AI 自动填写申请表。

但公司也用 AI 来筛人——几秒钟扫描成千上万份简历,直接拒掉 90%。有毕业生申请岗位,三分钟后就收到了自动拒信。


人用 AI 找工作,AI 用算法拒人,这就是所谓的“AI 就业循环”——一个没有人类情感的闭环。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第三幕:求职路上的真实场景


  • Zach Taylor,25 岁,2019 年入读俄勒冈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当年,他看到的是一片繁荣的市场。毕业后,他投出了 5,762 份简历,换来了 13 次面试,没有一次转化成正式 offer。为了生活,他申请了麦当劳,但被拒——理由是“缺乏相关经验”。
  • Audrey Roller,数据科学毕业生,拒绝用 AI 写简历,强调自己的“创造力”。她认为,这才是人类相对于机器的优势。可她申请的一个岗位,仅仅三分钟就被拒绝——连她的创意都没来得及被看到。
  • Jamie Spoeri,乔治城大学毕业,曾在国家科学基金会实习,参与国家安全和技术政策项目。本想进入政府机构,但招聘冻结让她的求职之路被迫中断。


他们的故事有个共同点:无论背景、学校、实习经历多么亮眼,他们面对的都是同一个隐形对手——AI 带来的岗位压缩,以及被自动化的招聘流程。


AI 正在抢夺计算机应届生的饭碗!

第四幕:这不仅是就业危机,更是教育预期的崩塌


十年前,社会、学校、政府、企业都在用同一套话术催促年轻人去学计算机:


  • “这是未来最有前景的专业。”
  • “学编程就能改变世界。”
  • “六位数年薪只是起点。”


这套话术制造了一个庞大的教育-就业预期循环——更多人报计算机 → 行业看起来更繁荣 → 学校扩招 → 毕业生激增 → 市场饱和 → 岗位被技术革新削减。


结果,毕业生进入了一个悖论:当年选择计算机,是为了规避失业风险;现在选择计算机,却成了失业率最高的专业之一。


根据纽约联储数据,22-27 岁的计算机科学毕业生失业率为 6.1%,计算机工程毕业生为 7.5%,几乎是生物学和艺术史毕业生的两倍。


AI 正在抢夺计算机应届生的饭碗!

第五幕:破局的可能性——从“写代码”到“驾驭代码”


问题的核心不是“编程没用”了,而是“基础编码”这一技能的稀缺性和价值被快速压缩。

未来几年,企业对程序员的需求会更倾向于:


  1. 具备 AI 工具的应用与整合能力。
  2. 参与高层架构设计,而非简单 CRUD(增删改查)任务。
  3. 跨学科背景,将编程与商业、艺术、科学等结合。


换句话说,会写代码的“技工”越来越多,但能利用 AI 构建复杂系统的“工程师”依旧稀缺。


微软、Google 已经开始推动 AI 教育模块进入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部分学校也在尝试将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社会学、金融等结合,培养“懂人”的程序员,而不仅是“懂机器”的程序员。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一代程序员的分岔路


Manasi Mishra 最终没有去 Chipotle 卷饼,她转向了科技销售,利用自己对技术的理解,结合社交媒体的影响力,拿到了一个新岗位。


这不是她当初设想的“坐在屏幕前一行行敲代码”的工程师生涯,但也许,这就是 AI 时代的程序员必须面对的现实:


  • 你不一定要和 AI 比写代码的速度。
  • 你可以去做 AI 暂时替代不了的事——理解用户、整合资源、跨领域创新。


黄金时代结束了,但新领域的开端,往往隐藏在旧行业的废墟里。

只是,这一次,你要比过去更快地转向,才能在算法的筛网中留下属于你的那一个漏洞。#AI会给你所在的行业带来什么变化#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