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AI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可能是被“投毒”了

抖音推荐 2025年08月12日 09:02 1 admin

还在为人工智能(AI)时不时“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恼火?或许,你的AI被“投毒”了。

8月5日,国家安全部发布安全提示,AI训练数据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虚假信息、虚构内容和偏见性观点导致的数据“污染”,给AI安全带来挑战。

AI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可能是被“投毒”了

图片由AI生成

“训练数据之于AI,就像教科书之于学生。”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程师刘延嘉将AI比喻成勤奋好学的学生。

研究显示,当训练数据中仅有0.01%的虚假文本时,AI模型输出的有害内容会增加11.2%;即使是0.001%的虚假文本,有害输出也会上升7.2%。

AI的训练数据为何会被“污染”?

“数据被污染的情况较复杂,既有人为故意‘数据投毒’的可能,也可能因数据收集、整理过程缺乏严格规范和审核所致。”同盾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董纪伟说。

受到数据污染的AI生成的虚假内容,可能成为后续AI训练的数据源,形成具有延续性的“污染遗留效应”。另外, 董纪伟认为,“数据放大效应”或是更大的隐性风险,“AI可能通过算法强化,将数据中的一些偏见演变为系统性偏见,并在输出时将其奉为‘真理’。”

如今,网上AI生成内容数量已超过人类生产的真实内容,大量低质量、非客观的“毒”数据充斥其中,其未来对AI输出的影响,往往还具有“隐性但致命”特征。试想,当“涉毒”AI广泛应用于日常,人们可能因AI的错误诊断延误治疗;投资者可能被AI推荐的虚假高收益项目欺骗;汽车可能因AI的错误导航而迷失方向……

这样的AI,谁敢放心用?

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和新版《数据安全法》已经将AI训练数据纳入监管。

但专家认为,要从技术层面解决AI训练数据污染问题,还有待AI开发者在数据筛选验证机制、数据实时监测和数据溯源等方面付出更多努力。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所言:“AI的安全边界,最终取决于数据的质量底线。”

面对不完美的AI,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董纪伟建议,日常使用AI时应持谨慎态度,如果AI给出的回答涉及重要决策,务必向专业人士核实。“当然,也可用多个AI工具对同一问题进行询问,通过对比答案来判断AI的可靠性。若发现AI频繁给出不合理或错误回答,可直接更换AI工具。”

来源:科普时报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