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快讯文章正文

光学传感革命!多色光技术突破,超薄材料成未来趋势?

抖音快讯 2025年08月12日 08:49 1 admin

头发丝百分之一厚度的薄膜,竟能发出多色光?光学设备要变天了

光学传感革命!多色光技术突破,超薄材料成未来趋势?

当你想象一台能同时监测伤口愈合、检测空气污染物的设备时,脑海里浮现的或许是一堆复杂仪器。但现在,一项物理学新突破告诉你:未来的光学设备,可能薄得像一片羽毛,小到能贴在创可贴上。

比头发丝还薄的“光魔法三明治”

这项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研究,由博士生严明(Yueming Yan)带领团队完成。他们玩起了纳米级的“叠叠乐”——把金纳米粒子和半导体硫化铜纳米粒子一层层铺开,做成了个特殊的“三明治”。

这“三明治”有多薄?人类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50-100微米,而它的厚度,是头发丝的1/100。用研究者的话说:“就像在指甲盖上铺了层透明的保鲜膜,却藏着能操控光的本事。”

更神奇的是它的“反应速度”。当团队用万亿分之一秒的闪光照射这个结构时,金和半导体粒子像在进行一场闪电般的“对话”——能量在它们之间快速传递,最后化作红、绿、蓝等多种颜色的光重新发射出来。

严明打了个形象的比方:“这就像拉小提琴时,一根弦振动能带出一串泛音。我们调整两层粒子的距离,就像在调弦,能让它们‘唱’出不同颜色的光。”

这种被称为“共振能量转移”的机制,最厉害的地方在于能“变光”:把红外光变成可见光,甚至能变出紫外光。这一步,为小型光学设备打开了大门。

从实验室到生活:这些场景要被改写

别以为这只是实验室里的新鲜事,它的应用场景可能比你想的更贴近生活。

在医疗领域,未来可能会出现创可贴大小的“监测贴”。贴在伤口上,它发出的绿光专门“盯”着健康组织的生长,蓝光则对疤痕组织特别敏感。医生通过观察两种光的比例变化,就能精准判断伤口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比起现在需要频繁做的影像学检查,这种方式既方便又实时。

在环境监测上,它的潜力更让人期待。想象一下,能织进衣服里的超薄传感器,或者直接涂在墙上的“光感应涂层”。当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飘过,传感器发出的可见光会被强烈吸收;如果水中有污染物,紫外光信号会立刻“报警”。一个小小的传感器,就能同时监测空气和水质,灵敏度比现有设备提高好几个等级。

光学设备要迎来“瘦身革命”

过去,光学传感器往往又大又笨重,离不开复杂的光路和电源。但这种纳米薄膜技术,能让设备彻底“瘦身”:柔性材料做基底,能弯能折;不需要庞大的供电系统,功耗极低。

严明团队相信,未来的光学设备会像现在的电子芯片一样,实现“片上集成”——直接在电路或芯片上造出微型激光器和传感器。这意味着,从光学通信到量子信息处理,再到可穿戴医疗设备,整个领域都可能迎来颠覆性的变化。

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口袋里的手机就能检测空气质量,贴在皮肤上的贴片能预警健康风险。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是那层比头发丝还薄的“光魔法三明治”。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