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文章正文

央视朱广权 “上头”:看vivo的 “成长” 与 “跃迁”

热门资讯 2025年08月12日 04:18 1 admin

近期,央视主持人朱广权提前体验 vivo Vision 头显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公众对该产品的广泛关注,更让我们得以一窥 vivo 在技术研发与产业拓展方面的卓越成果与长远规划。

央视朱广权 “上头”:看vivo的 “成长” 与 “跃迁”

朱广权体验:开启公众对vivo Vision认知大门

据博主爆料及vivo官网社区信息,朱广权体验的 vivo Vision 探索版采用了与苹果 Vision Pro 相似的穹顶式设计,前摄模组集成八组传感器,其中包括双目 4K 透视镜头和微米级激光雷达。

其最为亮眼的当属 “双指捏合” 交互技术,用户无需手柄,在空中做出捏合动作,就能完成菜单选择、文件拖拽等操作。这一技术的实现,得益于 vivo 自研的蓝心空间计算引擎,该引擎将手机端积累的二维手势库升级为三维指令集,借助 AI 算法实时捕捉手指关节运动轨迹,识别精度达到 0.1毫米级。

朱广权在体验中对该交互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操作直观、易于上手。例如在演示 “空中打字” 功能时,双指捏合虚拟键盘按键,设备通过微云台防抖技术消除手部细微晃动。这种 “去手柄化” 设计,既降低了设备成本,又符合人体工程学 。

技术实力:构建vivo发展的坚固基石

vivo Vision 头显的技术突破并非偶然,而是其在多个领域长期技术积累的厚积薄发。

作为全球前五的手机厂商,vivo 将在手机影像领域的深厚积累成功迁移至 MR 设备。以防抖技术为例,vivo 移植了 X 系列手机的微云台技术,通过 128 个微型气泵动态调整头带支撑力度,有效缓解了 VR 眩晕问题。

vivo 的野心不止于一款 MR 头显设备,其背后有着更为宏大的战略布局。在博鳌亚洲论坛上,vivo 执行副总裁胡柏山宣布成立机器人 Lab,并明确 “三不原则”:不做全身硬件、不碰工业机器人、不搞封闭生态,专注攻克 “大脑”和 “眼睛”。

vivo Vision 正是这一战略布局中的关键一环,其搭载的 vSLAM 算法每秒可处理 150 万特征点,能够构建 10m×10m 的动态空间地图,这种 “空间计算 - 物理交互 - AI 决策” 的技术闭环,已在家庭场景中初步落地。

开辟差异化发展新路径

在全球 AR/VR 头显市场快速增长的背景下,IDC2025 年 Q2 行业报告预测,2025 年全球 AR/VR 头显出货量将迎来 41.4% 的爆发性增长,70% 以上的市场份额将被 MR 设备占据。在这一竞争激烈的市场中,vivo Vision 展现出了独特的差异化路径。

从性价比来看,相比苹果 Vision Pro 3499 美元的售价,vivo Vision 探索版预计定价在 5000 元人民币左右,通过垂直整合,vivo 将核心部件成本降低 37% 。

央视朱广权 “上头”:看vivo的 “成长” 与 “跃迁”

在生态方面,vivo 同步开放机器人 OS 和 MR 开发者套件,计划三年内扶持 1000 家生态伙伴,目前已接入微信、钉钉等 30 + 应用 。在场景落地选择上,区别于 Meta Quest 3 主打游戏娱乐、苹果 Vision Pro 侧重高端办公,vivo 选择从家庭刚需切入,直击教育、养老、健康等痛点 。

正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分析师在《2025 年 MR 设备市场白皮书》中指出:“vivo 的入局加速了 MR 设备从极客玩具向大众消费品的转型。当央视主播都在体验时,这个市场离爆发已经不远了。” 从手机影像到空间计算,vivo 用十年技术积累在 MR 领域交出了一份创新答卷。

由此看来,朱广权的体验不仅是一次产品测评,更标志着主流媒体对消费级科技的认可。随着 vivo Vision 的推出,其有望凭借技术创新与战略布局,在新的赛道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开启一个 “虚实共生” 的新时代。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