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快讯文章正文

iPhone美国生产计划搁浅:成本与效率成最大阻碍

抖音快讯 2025年08月11日 23:45 1 admin

数码博主厂长是关同学指出,苹果短期内难以实现iPhone美国本土化制造的核心矛盾在于供应链支撑不足——若强行迁移生产线,苹果将面临利润大幅缩水或产品价格翻倍的两难局面。这一观点与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的最新爆料不谋而合:苹果未来十年甚至“永远”无法在美国启动iPhone大规模量产。

iPhone美国生产计划搁浅:成本与效率成最大阻碍

6000亿投资的“本土化”真相:组件先行,组装不动

尽管苹果宣布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将“美国制造计划”(AMP)总投入提升至6000亿美元,但其布局聚焦于零部件本土化而非整机组装:

  • 玻璃盖板:康宁肯塔基州工厂将100%供应iPhone和Apple Watch的封面玻璃,实现核心材料美国生产;
  • 芯片供应链:联合台积电、三星、德州仪器等企业构建本土硅产业链,目标2025年生产超190亿颗美国制芯片,用于iPhone等产品;
  • 关键组件:VCSEL激光器(Face ID核心)、稀土磁铁、AI服务器等逐步迁移至美国工厂。
  • 然而,最终组装环节仍保留在中国与印度。库克在近期白宫会议中刻意淡化组装环节,称其“仅是生产流程中的一环”。
iPhone美国生产计划搁浅:成本与效率成最大阻碍

美国制造的三大硬伤:成本、效率、供应链

  1. 成本失控风险

美国人工成本约为亚洲地区的5-8倍,若强行本土组装,iPhone售价可能飙升至2300美元(约当前售价的1.5倍)。苹果此前在美生产Mac Pro的尝试即因成本过高失败,最终产线转回中国。

  1. 生产效率鸿沟

中国工厂的iPhone标准生产速率为每分钟760台,24小时连续运转。而美国制造业受限于工时法规(每周四天工作制)和工人熟练度,效率难以匹配。业内调侃:“美国工人扭螺丝的速度,赶不上新机发布节奏”。

  1. 供应链断链危机

iPhone约95%的零部件依赖海外供应,仅深圳就聚集超2000家供应商。即便苹果推动玻璃、芯片等组件本土化,短期内也无法复制中国成熟的产业链集群。若强行迁移,协调成本与物流延迟将导致产能瘫痪。

折中策略:用“美国标签”换取关税豁免

面对特朗普政府“对境外iPhone征收100%关税”的威胁,苹果采取象征性本土化策略:

  • 通过提升美国零部件占比(如玻璃、芯片),满足“美国成分≥20%”的关税豁免条款;
  • 向特朗普赠送“100%美国制造”的纪念玻璃,强化政策谈判筹码。
  • 此举成功换取关税豁免,但整机组装仍留海外——本质是以最小成本规避政治风险。

未来展望:技术可控性>产能迁移

苹果的长期目标并非“美国制造iPhone”,而是掌控核心技术环节

  • 新增投资中70%用于芯片研发与AI,支撑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3nm芯片量产;
  • 本土雇佣的2万名员工集中于硅工程、AI等高端领域,强化技术主导权。
  • 这种“上游控技术、下游保产能”的模式,或成为全球化退潮下科技巨头的生存范式。
iPhone美国生产计划搁浅:成本与效率成最大阻碍

以上信息综合自网络爆料,具体参数以官方发布为准。配置信息或存在迭代或误差可能,理性看待爆料内容哦。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