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文章正文

机器人“爆火”,电池厂“破局”!

热门资讯 2025年08月11日 17:40 1 admin

  “今年上半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8%。其中,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和25.5%,中国连续12年位居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机器人“爆火”,电池厂“破局”!

  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在一场行业会议上,介绍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并表示,近十年,全球机器人产业实现了飞跃式发展,智能水平加速提升、应用边界加速拓展、创新要素加速汇聚。

  不仅如此,在稍早前的另一会议上,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何晓冬也曾表示,“未来每家都可能有一个人形机器人,甚至,会有大机器人带小机器人。”

  整体看,工业机器人专注智能制造,服务机器人覆盖生活场景,而人形机器人(也称“具身智能”),则融合两者技术实现拟人化交互,三者共同推动机器人产业多元化发展。

  当前,中国工业和服务机器人产业保持规模化增长态势,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性、灵巧性、场景化等方面已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值得注意的是,高比能、长待机、高倍率、高安全的电池系统,已成为机器人行业亟需突破的关键要素之一,机器人用电池悄然迎来爆发“拐点”。

01

机器人产业催生电池新需求

  近几个月来,中国机器人产业持续“火爆”,已成不争的事实。

  订单方面,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在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25年至2027年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中中标。据相关公告,该项目总预算超1.24亿元(含税)。

  融资方面,零次方机器人近日宣布完成天使+和天使++轮的亿元级融资,其已于半年内完成3轮融资。

  智元机器人近期也获得由LG电子、韩国未来资产集团联合领投的新一轮融资。据悉,此前其已获10轮融资。

  今年6月,银河通用宣布完成由宁德时代、溥泉资本领投的11亿元新一轮融资。据统计,这是目前国内具身智能领域单笔最大融资。

  资本对机器人赛道的强烈信心,有望给机器人产业按下“加速键”,同时,这也直接催生了对高性能电池的刚性需求。

  电池中国观察到,机器人用电池主要需求包括:

  一是能量密度门槛持续提高,尤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350Wh/kg已成为行业新基准。

  二是人形机器人对爆发力需求的提升,使电池放电倍率性的优劣,决定了整机的运动性能和场景适应性。

  三是换电、快充需求凸显。工业机器人24小时不间断作业,若采用传统充电模式,将严重影响其工作效率。

  四是在家庭等应用场景中,对电池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

  五是电池不再是孤立的零部件,而要与机器人的感知、控制等系统协同联动。

  可以看到,上述每个指标,都关乎机器人的应用边界和产业发展速度。

02

电池对机器人产业驱动性渐强

  随着电池技术持续突破,其对机器人产业的赋能效应,正从“供电支撑”,向“创新驱动”跃迁。

  8月8日,据欣旺达透露,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其研发的高能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达300-350Wh/kg,可缓解整机续航压力;异形结构电池,通过构建“主躯干电池+关节微型Pack”的混合式结构,来满足实际需求。结合智能BMS,可提前发现并处理相关安全风险。

  8月6日,孚能科技表示,其已于近日完成向某头部人形机器人客户送样其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此外,孚能亦与其它多家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持续对接固态电池需求,目前进展顺利。

  7月,蜂巢能源透露,从半固态到全固态,蜂巢能源正持续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和本征安全。其研发的78Ah半固态新品,单体能量密度达360Wh/kg,将主要用于续航里程要求较长的eVTOL和人形机器人产业。

  市场方面,亿纬锂能在5月曾指出,人形机器人市场快速迭代,呈现出群雄逐鹿的局面,商业化也初见端倪,对专用电池的需求正急剧上升。

  据介绍,亿纬锂能已经接洽头部多家人形机器人客户及车系客户。其产品涵盖人形机器人、机器狗,主要围绕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快充或换电等需求,给客户提供相应的电池解决方案;并已向部分客户完成样品交付和组装。

  睿恩新能源发布的INR21700-RH60与RS60两款产品,据介绍兼具超长续航、高倍率放电能力、全生命周期性能稳定等核心优势,可广泛应用于机器人、两轮车、低空飞行器等领域;另外,其与杭州海康机器智能已达成合作,开启“新能源+智能机器人”的深度融合。

  此外,宁德时代“领投”银河通用,不仅有助于双方探索电池系统与机器人动力架构的协同设计,而且宁德时代从电池供应商,转向新业态共建者,显示出其向终端延伸的一种战略升级,或将促进“能源+AI”加速融合。

  需要注意的是,相较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对电池核心性能的要求更高。商业化层面,人形机器人用电池,仍面临在规模化应用中,其安全性需进一步提高、复合场景稳定性需进一步加强、成本需进一步降低等挑战。

  业界人士表示,随着智能电池系统(集成电芯、热管理、动态充放电算法等软硬件于一体)的逐渐成熟,机器人用电池将向高安全、高比能、场景自适应的方向发展,最终成为机器人的智能能源,从而满足多元化场景需求。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