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河北沧州南大港湿地精准锁定秋迁“先头部队”

健康生活 2025年08月11日 17:37 1 admin

秋意渐浓,候鸟迁徙的序幕再度拉开。8月8日,位于河北沧州的南大港湿地,工作人员通过科研监测一体化平台成功捕捉并识别到了今年首批秋季迁徙的“先头部队”——青脚滨鹬群体的声纹信息。这标志着南大港湿地已进入繁忙的候鸟秋迁监测期,其高科技、智能化的监测手段再次为鸟类保护与科研工作提供了精准支撑。

此次监测的主角——南大港湿地科研监测一体化平台,如同一位“听风者”,时刻守护着这片重要的鸟类天堂。平台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其强大的声纹识别系统。该系统在湿地内部署了3套高灵敏度的声纹采集设备,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收录各种鸟类的鸣叫声。

河北沧州南大港湿地精准锁定秋迁“先头部队”

南大港湿地科研监测一体化平台监测声纹立杆。张景涛摄

当监测设备捕捉到鸟鸣后,会立即将音频数据传输至平台系统。系统随即与内置的庞大声纹数据库进行比对。该数据库堪称“鸟类声音的百科全书”,收集并储存了多达1569种鸟类的叫声样本。通过先进的AI算法,平台能够在海量声音中精确匹配,从而实现对鸟类物种的快速、自动辨别。

8月8日当天,平台敏锐地捕捉到了来自湿地深处的清脆鸟鸣。经过与数据库的比对,系统迅速确认这些声音属于鹬科鸟类青脚滨鹬,并成功记录了25条有效声纹。青脚滨鹬是典型的洲际迁徙鸟类,繁殖地位于西伯利亚地区,越冬地则远至非洲、南亚和东南亚。它们过境抵达南大港湿地通常被视为候鸟秋季南迁的标志之一。此次精准识别,不仅为研究候鸟迁徙规律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时间”数据,也彰显了该平台在实时动态监测方面的卓越能力。

自2021年投入使用以来,南大港湿地科研监测一体化平台已经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累计收集了超过22万条各类音频记录,并从中成功识别出多达197种鸟类,包括许多珍稀和重点保护物种。这些海量的数据不仅丰富了南大港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更为科研人员研究鸟类行为学、种群动态以及评估湿地生态健康状况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同时,将传统的被动观测转变为主动、全天候的智能化监测,极大地提升了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河北沧州南大港湿地精准锁定秋迁“先头部队”

南大港湿地。张景涛摄

南大港湿地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上重要的鸟类停歇地、觅食地和繁殖地,其生态地位举足轻重。2024年7月26日,南大港候鸟栖息地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成为河北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通过“闻声识鸟”这一“黑科技”,南大港湿地正以更加智慧的方式,守护着这些翱翔天际的“精灵”,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着“中国智慧”和“河北力量”。(张景兴)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