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天地文章正文

政策技术双重驱动 创新升级激发动能 兰州市着力探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三个一点”+“咨转监”特色之路

游戏天地 2025年08月11日 09:53 1 admin
政策技术双重驱动 创新升级激发动能 兰州市着力探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三个一点”+“咨转监”特色之路

兰州何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安全环保全流程智能管理平台

政策技术双重驱动 创新升级激发动能 兰州市着力探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三个一点”+“咨转监”特色之路

兰石重装公司焊接数字化车间

政策技术双重驱动 创新升级激发动能 兰州市着力探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三个一点”+“咨转监”特色之路

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铜箔智造车间

在兰州新区精细化工园区内,甘肃艾利特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作人员轻点屏幕,就能精准锁定每个工段人员的操作状态。该公司副总经理杨志刚告诉记者:“过去,生产数据分散、人工记录滞后,关键指标往往‘雾里看花’。现在,通过遍布全厂的传感器和集成的数据平台,从原料进厂、生产控制、设备运行到质量检测、能源消耗、仓储物流,所有关键环节都实现了实时可视化管理。我们看得更清、反应更快、管得更准了。”这个从“雾里看花”到“洞若观火”的转变,正是兰州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鲜活缩影。

2023年9月,兰州获批全国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一场覆盖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特色食品等7个细分行业的数字化变革就此展开。截至目前,339户试点企业签约改造,271家试点企业数字化水平达到二级及以上,155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这场转型不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一场生产模式、管理思维乃至区域经济生态的全面重构。从传统化工企业的数字孪生实践,到新能源材料的智能化跃升,兰州中小企业正以“破茧成蝶”的姿态,探索一条具有西北特色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政策赋能:

从“输血”到“造血”的机制创新

在兰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开展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宣贯会后,几位企业主正围着数字化转型奖补政策文件驻足观看。“政府补贴一点,服务商再让一点,这对我们小厂转型升级来说压力小多了。”甘肃济洋塑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俊岩算起了账,这家从事农用塑料薄膜生产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正计划通过金蝶软件兰州分公司的“数转包”实现生产流程数字化。

这种由政府、企业、服务商共同分担成本的“三个一点”模式,是兰州破解中小企业转型资金困境的有力举措。根据市工信局数据,截至目前,已向270余家企业下达相关奖补资金。“资金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解释道,财政资金通过杠杆效应撬动社会资本,形成了“财政资金引导、企业主体投入、服务商让利”的可持续投入机制。

在资金保障之外,兰州创新构建的“咨转监”三位一体服务体系,为转型装上了“导航系统”。通过公开遴选优质服务商,形成从诊断咨询到改造实施再到过程监理的全流程服务链条。同时,根据《兰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第三阶段工作方案及若干措施》要求,自今年1月21日起,取消改造实施服务商细分行业限制,让企业拥有更灵活的选择空间。政策的“组合拳”,让转型从“被动推动”转向“主动参与”。

企业实践:

从“制造”到“智造”的多元样本

在甘肃首个隐形独角兽企业——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铜箔智造车间,生箔机源源不断产出厚度仅4.5微米的铜箔,数字化生产场景令人耳目一新。“通过2.76亿元智能化改造投入,我们实现了从原料投料到成品入库的全流程数据监控。”该公司新能源材料研究院院长潘郑泽介绍,每卷铜箔的“出生证明”可精准定位质量问题源头,单万吨产能用工量较传统模式减少50%,生产效率显著提升。这种精密制造能力的跃升,使企业产值快速跃升至2024年的35亿元,2025年更剑指50亿元目标。

在兰石集团的数字化车间,焊接机器人用机械臂精准夹持焊枪,沿着预设轨迹稳定作业。“过去老师傅带徒弟要两三年才能掌握的焊接工艺,现在通过系统就能将训练好的工艺动作、参数精确到生产线上。”兰石爱特互联科技公司副总经理魏玉鹏介绍:“我们结合企业场景数字化转型实际,打造焊接数字化车间,使人工减少50%;建成压力容器智能制造生产线,让产能提高15%、交付时间缩短30%、生产成本降低了13%。”

艾利特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则构建起以安全为核心的智能防控网络。中控室大屏上,三级人员定位系统实时显示各区域人员分布,车间四层定位信标精准锁定每个工段的人员信息,超员聚集、越界进入罐区等情况会立即触发报警。该公司副总经理杨志刚向记者介绍:“员工通过专属App可实现隐患随拍随传,结合工单自动派发功能,形成从上报、整改到验收的闭环管理。此外,过去纸质作业票常出现代签、漏检,现在必须现场刷卡确认,风险措施落实才能继续。这些数字化手段,正推动企业向本质安全型化工企业迈进。”

这些企业以实践证明,数字化转型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从生产流程到管理模式的全方位重构,进而推动着区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迈进。

生态跃迁:

从“试点”到“范式”的协同发展

在甘肃济洋塑料有限公司,金蝶软件兰州分公司的项目经理马世武正指导该公司员工操作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7天上线财务模块,2个月完成全流程打通,这在以前需要半年时间。”马世武面前的屏幕显示着6个数字化经营场景的模板,这套“小快轻准”的数转包能满足企业不同数字化水平需求。截至2025年7月,金蝶已在兰州完成近40家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改造,验收通过率居服务商首位。

这种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平衡艺术,正是服务商深耕本地市场的智慧结晶。兰州移动通过已建成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构建的5G+工业互联网1+1+1+N的产品体系,既提供产业大脑等通用解决方案,又能针对不同行业定制模块。在对兰州何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实施数字化改造时,他们整合7大安全环保模块于统一平台,精准匹配企业的特殊需求。“就像搭积木,基础件通用,特殊件定制。”兰州移动政企客户部经理张磊这样形容他们的服务模式。

“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化转型是重要的抓手和支撑。”魏玉鹏告诉记者,在兰石集团的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中,数字孪生被应用于构建“研发-生产-产品”三位一体应用体系:研发端通过全流程虚拟仿真减少对物理样机的依赖,缩短研发周期、提升质量、降低研发成本;生产端借助数字沙盘优化规划,通过动态看板实时汇聚数据,助力全局管控;智能产品则结合远程运维实现设备状态可视化与故障预警,推动服务模式转型升级。

工业机器人的“物理+虚拟”双应用更显成效:物理机器人替代高危、高强度、高精度工序,降低劳动强度与安全风险;虚拟机器人融合AI技术,如安全大脑生成个性化巡检清单、工艺专家系统匹配最优规范,提升管理效率与专业能力沉淀。目前,兰石集团所有业务均在兰石云平台运行,数据实现全部打通。魏玉鹏介绍,将继续夯实兰石工业互联网平台,联动上下游打造数字生态,同时通过兰石爱特公司,将转型经验赋能中小企业,助力甘肃制造业数字化升级。

◆记者手记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兰州方案”

在采访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不断颠覆着我对西北工业的固有认知。当何尉环保的动火审批从8小时压缩至2小时,当海亮新能源材料生产的铜箔可快速追溯到源头工序和参数,我看到的不仅是技术迭代的效率提升,更是一种生长于西北土壤的转型智慧——它既有政策设计的精准,又有企业实践的韧性,更蕴含着区域经济生态的自我革新能力。

尤为可贵的是,兰州探索出了一条契合中小企业实际的转型路径。“三个一点”模式破解了资金难题,“咨转监”体系规避了转型陷阱,服务商的蓬勃发展,则印证了数字化转型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产业链的协同进化,这些都促使企业从“要我转”转变为“我要转”。龙头企业的数字孪生可能是中小企业的“奢侈品”,但轻量化的“数转包”却能恰到好处地解决他们的痛点,以模块化、低成本的方式让数字化技术真正用得起、用得好。这种因地制宜的实践智慧,也为同类地区的中小企业转型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兰州方案”。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陶奕冰 文/图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