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神二十任务过半,神舟二十一待命发射,60岁杨利伟亮相,还会飞吗

抖音推荐 2025年08月11日 09:45 1 admin

进入8月,神舟二十号飞船在轨运行已经超过90天,三名航天员——指令长陈冬、航天员陈中瑞和王杰——已经完成了整个任务周期的一半,预计10月底返回地球。

这段时间内,三名航天员可以说是相当繁忙!“太空出差”期间,他们的工作内容除了日常的值守与维护,密集穿插着科学实验、空间站维护升级以及舱外作业等一系列高强度任务,也在依次开展。

神二十任务过半,神舟二十一待命发射,60岁杨利伟亮相,还会飞吗

在科研方面,神舟二十号乘组延续并推进了多项长期在轨实验,包括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微重力流体力学等方向的项目。

例如,引发公众广泛关注的“月壤砖”项目——利用模拟月壤制造可用于月球基地建设的建筑材料——正在他们的操作下稳步进行。

首批在轨制造的样品已经存放近一年,待他们返回时将被带回地球做详细检测,为未来月球驻留任务提供第一手数据。

此外,他们还参与了数十项其他实验,从高精度光学观测到植物培养,从微生物监测到复杂结构3D打印,几乎覆盖了空间科学的各个门类。

而最引人注目的,依然是舱外活动。在90天的任务周期里,陈冬、陈中瑞和王杰已经成功完成了两次舱外任务。

近年来,低轨轨道上的太空碎片和微流星体数量急剧增加,即使是毫米级的颗粒,撞击速度也可能超过每秒数公里,足以在航天器表面留下穿透性的损伤。

为此,神舟二十号乘组在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空间站关键部位加装防护模块,从太阳翼到舱段接口,对易受冲击的重点区域进行防护。

今年5月22日,神舟二十号刚刚起飞27天就“快速”迎来了首次出舱活动,6月26日又进行了第二次出舱,预计在接下来的任务中至少还会执行一次出舱活动。

神二十任务过半,神舟二十一待命发射,60岁杨利伟亮相,还会飞吗

舱外任务不仅是航天员体力与技巧的考验,更关乎空间站长期运行的安全,为了这次行动,7月中旬发射的天舟九号货运飞船,特意提前送去了两套全新的舱外航天服。

这是中国在舱外服领域的一次全新升级——从原本设计的3年、15次出舱任务的寿命,提升到4年、20次的指标。

别看只是做了“加一年、加五次”的指标更新,实际上,科研人员在材料耐久性、密封性能、温度控制系统、抗辐射能力等多个关键领域做到了技术跨越。

尤其是在面对长时间暴露于轨道恶劣环境、反复穿脱与机械操作的考验时,这些改进将显著提升航天员舱外作业的安全系数。

预计在下一次出舱任务中,神舟二十号乘组将首次身着新型舱外服工作,这不仅是对装备性能的检验,也将为后续多年的出舱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神舟二十号任务进入后半程,接力棒也即将交到神舟二十一号乘组手中。

按照中国空间站的任务安排,新乘组会在老乘组返回前抵达,实现6人同驻5天左右的在轨“太空会师”交接后,旧乘组才会启动返航程序。

目前,神舟二十一号的飞船和火箭早已在发射场待命,按照我国“发一备一”任务筹备,随时可以进入快速发射程序。

神二十任务过半,神舟二十一待命发射,60岁杨利伟亮相,还会飞吗

那么,距离神舟二十一号预定发射窗口仅还有3个月,谁将入选航天员乘组呢?不少网友关心一个特别的问题——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会不会出现在神舟二十一号的名单中?

自2003年执行神舟五号任务以来,杨利伟再也没有重返太空,而在进入空间站时代后,许多同批乃至后批的航天员都已多次飞天。

1965年6月21日出生的杨利伟,今年已过60岁,没有亲身到访过中国空间站或许是一种遗憾,对公众而言,这样的“首飞英雄”再次出征,也有着极强的象征意义。

然而,从近期的动向来看,这个可能性几乎可以排除了。

今年7月10日至11日,杨利伟现身“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与现场嘉宾分享了自己执行神舟五号任务的经历,并向世界发出邀请,呼吁各国机构参与中国空间站建设与中国登月任务。

仅不到一个月后的8月5日,他又出现在海南文昌,出席“2025年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总决赛开幕式并致辞。

按照惯例,一旦航天员确定执行任务,便会进入高强度、封闭式训练,几乎不会在公众场合频繁亮相。

因此,这样的日程基本可以判定,杨利伟此次也将无缘神舟二十一号乘组了。

神二十任务过半,神舟二十一待命发射,60岁杨利伟亮相,还会飞吗

事实上,杨利伟本人曾多次公开表示,他依然保持着航天员的身体条件和训练状态,如果祖国需要,他随时可以重返太空。

但他也表示,让更多新一代航天员执行任务,比自己再飞一次更有意义。

中国航天员梯队结构近两年转变巨大,第一批现役航天员的平均年龄已接近退役阶段,绝大多数航天员基本将告别任务执行。

第二、第三批航天员已经逐渐成为主力,而第四批(包括来自港澳地区的载荷专家)也在接受训练。

与此同时,中国空间站的国际合作步伐也在加快,已有19个国家的60个科学项目进入空间站任务合作序列,国外航天员也在选拔训练当中。

按照今年2月,我国与巴基斯坦签署得到航天员选拔与培训协议——未来几年将有首位巴基斯坦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

不过,考虑到语言、技术培训等周期,这一时间表不太可能早于2026年,更不可能在神舟二十一号任务中实现,估计将在2027年执行。

因此,接下来我们最可能看到的,依旧是由国内航天员组成的乘组完成任务交接!这既是对中国空间站稳定运行节奏的延续,也是航天任务安全性的保障。


而杨利伟的工作重心,也将聚焦在航天员选拔与培养,更多地承担起中国载人航天的“传帮带”角色,理论上,飞天“接力棒”已经交接给了年轻航天员们。

神二十任务过半,神舟二十一待命发射,60岁杨利伟亮相,还会飞吗


从神舟二十号的科研实验、舱外作业,到二十一号的待命接替,再到未来国际合作的逐步推进,这条“太空接力”的链条已经越拉越长。

等到10月底,陈冬、陈中瑞、王杰将带着几个月来收集的科学数据、实验样品和太空记忆重返地球,而另一组航天员将穿上舱外服,继续在轨道上守护天宫、探索未知。

而杨利伟等航天英雄们,已经将中国送入载人航天俱乐部,或许将不会再次出征,但他们早已用另一种方式,参与并见证着中国空间站的每一次成长。

他们的名字,已经成为中国航天历史中无法被忽略的注脚。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