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报记者 吴长锋记者12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院士、陆朝阳教授等与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钟翰森研究员等团队合作...
2025-08-13 0
今天分享的是:关于「微信输入法 · AI语音输入」的创新用法,这对于咱们产品同学的效率提升、AI实践都有很大参考价值,欢迎阅读指正、评论交流,或许对你也会有所启发。
感谢点赞、在看,Study by doing,Are you ready?!
工具是生产力跃迁的阶梯。
众所周知,在产品经理的字典里,工具从来都不是束缚,而是赋能。
从Visio 到Mermaid,从Axure到Figma,每一次新工具的出现,都伴随着工作流的革新。
而今天,AI编程工具的崛起,正在将这种革新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之前,镜哥曾给大家分享过不少AI工具的妙用,尤其是像 Wispr Flow 这样的 AI 输入法,它作为 PC 端语音输入生产力新楚对咱们办公效率提升极大。(Wispr Flow:不只是语音转文字,它还是AI时代的效率神器!)
但是,在实际办公环境中它仍然有一些局限性,比如,在工位或公共场所,大声说话以追求准确率并不总是那么方便,有时甚至显得有些尴尬。
此外,Wispr Flow每月15刀的收费成本也属实不低呀。
所以,镜哥就一直在思考: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利用我目前用过识别效果最好的微信输入法,又能将手机作为“悄悄话”麦克风,以极低的声音输入,然后内容能实时回显到 PC 端?
在我看来,如果这能实现,将是生产力的再一次飞跃,尤其是在咱们进入“心流状态”时,这种无缝的输入体验至关重要。
所以,我希望找到一个解决方案,能够完全利用微信输入法的 AI 语音功能,再按需Vibe coding相关的小工具,最终来实现这个效果。
当然,镜哥也期待未来微信输入法能推出对标 Wispr Flow 的 PC 端快捷键语音输入功能,毕竟,根据我的个人实测体验,它的语音识别率最好。
正是基于这些思考,咱决定着手实践并构建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没想到周末半天就搞定了。
今天,镜哥就将我的整个思路和具体实现方案,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方案的核心,不是发明新工具,而是用AI重新将现有工具的“隐藏技能”串联起来,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新效能。
在我看来,传统的工作流存在一个巨大的“摩擦力”痛点:设备载体之间的割裂——很多时候,我们的灵感、想法、甚至是会议记录,都是在移动场景下产生的,而最终的文档和报告,却必须在 PC 端完成。
这就导致了一个效率瓶颈:从手机到 PC 的信息转移过程。
所以,我构想的这个方案,核心目的就是消除这个摩擦力,我们利用手机作为最高效的“信息采集器”(语音输入),再通过一个“数据管道”(微信输入法跨设备同步),将信息实时传输到 PC 端,最后由一个“自动化执行器”(PC端小应用)完成最后的智能填充工作。
这个方案的实现,在咱们传统的“手打”和“复制粘贴”模式上做了革新,而且能充分发挥利用手机端「微信输入法」强大的语音输入以及AI纠错能力。
事实上,还不止于此,微信输入法还可以直接对信息做AI润色,而且还有多个不同的润色类型,这样咱们不仅语音输入的更快,还能对信息做进一步的极速深加工。
事实上,想要实现这个功能,咱们需要 PC 端和移动端 APP 的协同工作,整个方案的逻辑可以分解为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在这个方案中,移动端APP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高效的“语音输入”以及“自动同步剪切板”。
所以,这个 APP 的功能非常专注,而且交互和界面都比较简洁:
微信输入法这款超级好用的输入法工具,是这个环节是整个方案的关键所在,因为它充当了数据同步的桥梁。
划重点:微信输入法有一个“跨设备同步”的功能——当你输入信息后,只要手机的剪贴板上有新信息,微信输入法就会自动将这些内容同步到电脑的剪贴板上。
正是因为微信输入法提供了这个功能,我们才能将手机和PC端的剪贴板无缝连接,为后续的自动化填充提供了可能。
咱们上面步骤提到的APP“发送”功能,本质上就是复制,就是把这个信息复制到手机剪切板,正是因为微信输入法的“跨设备同步”,所以,你手机剪切板的信息就会自动复制到PC端的剪切板上。
你看,是不是很神奇?
所以,可以说,没有这个“跨设备同步”,整个方案都将无法成立。
众所周知,懒惰是第一生产力。
微信输入法的跨设备同步,虽然能自动同步到PC端对剪切板,但是你如果想输入信息,你还得“Ctrl + V”,就这一步就有些麻烦,尤其是频繁输入时,我的需求是更一步:直接在输入框内自动粘贴。
所以,PC端需要有一个服务或一个小应用,来完成自动化操作,它的主要逻辑包括:
所以,我就做了个PC端对小工具,通过这三个环节的紧密配合,我们最终实现了一个完整的自动化流程——你在手机上说的话,会自动出现在你 PC 端的当前输入框里,整个过程无需任何手动操作。
图-⬆️ 实测效果,右侧是手机,左侧是实时输入的信息
上面咱们讲清楚了实现的逻辑,那么接下来复盘具体操作就更高理解了。
首先,咱们可以通过 Cursor 、Trae或者Code Buddy这样的 AI 编程工具,快速搭建了咱们需要的移动端应用。
说实话,一开始我是只做了个移动端的H5网页,半个小时就做完了,之后发布部署后,就直接可以用了。
但是每次都得打开浏览器,不太高效,我就想着直接做成APP。
大概的构建流程如下:
该工具网址:https://median.co/app
图-⬆️ Median工具,把HTML一键转为APP
说实话,经过我的实际测试,我感觉体验还是很不错的,而且,它不仅仅是一个酷炫的技术演示,更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效率工具。
实现这个方案之后,我们在很多工作场景都可以使用,比如,在写产品方案、整理会议纪要、撰写日报等需要大量长文本输入的场景中,这个方法都能极大地提升效率。
因为,你只需要拿起手机,用语音输入,内容就会同步到电脑上,让你能够快速完成工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你甚至不需要大声说话,只需将手机靠近嘴边小声输入,甚至在不出声的情况下,微信输入法也能精准识别,这正是其强大之处。
你看,通过这个案例,我们能得到一个重要的启发: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通过整合不同的工具和技术来解决我们的痛点。
这些解决方案不一定是现成的,它们可能需要我们去联动,将不同的AI服务或工具串联起来,以达成咱们的目标。
这也再次说明了“整合”和“场景化思考”的重要性——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单一工具的强大功能,更要学会如何将这些功能像乐高积木一样,根据自己的实际场景,搭建出解决特定问题的“自动化流水线”。
最后,也分享我在本次AI实践中的一个深刻体会:在AI时代,亲自动手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产品大峡谷】,微信公众号:【产品大峡谷】,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相关文章
◎ 科技日报记者 吴长锋记者12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院士、陆朝阳教授等与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钟翰森研究员等团队合作...
2025-08-13 0
金融界2025年8月1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无锡中微高科电子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三维扇出型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
2025-08-13 0
近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能文能武”的智能机器人们吸睛无数,一款名为“学霸01”的机器人甚至“接到”了上海戏剧学院博士录取通知书。数千公...
2025-08-13 0
金融界2025年8月1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操作感测电路的方法”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4511888...
2025-08-13 0
证券日报网讯 荣旗科技8月12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会密切关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在契合公司战略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和把握相关业务机会。...
2025-08-13 0
文/TechUncle——每天解锁科技最锋利的棱角知名爆料人Jon Prosser近日放出iPhone 17 Pro高清渲染视频,并抛出一则猛料:苹果...
2025-08-13 0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南昌市灵宇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李灵肖,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为一般项目:智能机器人的研发,软件开发,...
2025-08-13 0
近期,人形机器人在各大展会和活动中频频亮相,展现出强大创新力和蓬勃发展活力。从实验室到千家万户,其商业化落地还需突破技术、成本等难题。专家认为,未来,...
2025-08-13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