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快讯文章正文

如何用“用户画像”撬动亿级用户的增长密码

抖音快讯 2025年08月11日 01:02 1 admin

在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的今天,“精细化运营”早已从口号变为企业生存的必修课。而用户画像作为精准刻画用户需求的“数字画像”,正成为企业实现“千人千面”服务的核心工具。本文将从平台定位、技术架构、场景实战、行业启示四大维度,拆解58用户画像的底层逻辑与落地经验,为企业在用户运营赛道突围提供参考。


如何用“用户画像”撬动亿级用户的增长密码


一、为什么需要“用户画像中台”?58如何破解行业痛点?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早期阶段,用户画像建设往往陷入“各自为战”的困境:


如何用“用户画像”撬动亿级用户的增长密码


  • 数据孤岛严重:各业务线(如房产、招聘、汽车)独立采集用户行为数据,标签体系、接口协议不统一,跨部门调用需重复开发,成本高企;
  • 功能重复建设:每个业务团队都搭建自己的DMP(数据管理平台),从标签接入到人群圈选“从头再来”,系统冗余导致维护成本激增;
  • 服务标准缺失:标签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团队依赖人工标注,有的依赖简单规则,导致运营策略效果不稳定。

如何用“用户画像”撬动亿级用户的增长密码

58集团作为覆盖房产、招聘、汽车、本地生活等多领域的生态型企业,同样面临上述挑战。“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用户画像必须从‘业务工具’升级为‘中台能力’——通过统一的数据资产、标准化的服务接口、高效的计算引擎,打破部门壁垒,让画像真正成为全生态增长的‘基础设施’。”


如何用“用户画像”撬动亿级用户的增长密码


基于这一目标,58推出了万象用户画像平台,其定位可概括为“三驾马车”:

  • 精细化运营基座:为各业务线提供统一的标签、人群、触达能力,降低重复开发成本;
  • 全生态增长服务平台:打通公域(广告投放)、私域(APP内服务)用户数据,支撑跨场景联动运营;
  • 数据资产中台:通过OneData数仓整合离线、实时数据,实现用户身份的“唯一识别”与“长期追踪”。

一句话总结:万象平台不是简单的“标签库”,而是通过技术中台化,将用户画像从“数据能力”转化为“业务生产力”。


如何用“用户画像”撬动亿级用户的增长密码



二、从0到1搭建用户画像体系:58的技术架构有何不同?

用户画像的落地,技术架构是“骨架”。58万象平台的技术架构设计,始终围绕“高可用、低延迟、强扩展”三大原则展开。

1. 底层支撑:OneData数仓——离线+实时的“数据融合引擎”

用户画像的基础是数据。58通过OneData数仓整合集团各业务线的用户行为数据(如点击、浏览、交易)、属性数据(如年龄、职业、地理位置)及外部补充数据(如第三方合作数据),形成“用户360°视图”。

与传统的“T+1”离线数仓不同,万象平台支持实时数据处理:通过Flink等流计算框架,用户的新行为(如刚浏览了某车型)可在分钟级内更新到画像标签中。这一特性对“实时营销”场景至关重要——例如,用户刚搜索了“二手车”,系统可立即触发个性化广告推送,提升转化效率。

2. 核心能力:标签服务、人群服务、IDMapping——“三大基石”


如何用“用户画像”撬动亿级用户的增长密码

用户画像的价值最终体现在“用数据指导行动”,而标签服务、人群服务、IDMapping正是连接数据与业务的三大关键技术。

  • 标签服务:从“数据”到“知识”的提炼
  • 标签是用户画像的最小单元,58的标签体系建设遵循“接入-加工-应用”全流程:
    • 接入层:支持字符串、数值、数组、KV等多类型数据(如“常购车型”“月收入区间”“兴趣标签数组”);
    • 加工层:通过规则引擎(如“近30天浏览过3次以上SUV”)、机器学习模型(如协同过滤推荐标签)生成高置信度标签;
    • 应用层:标签以“服务化接口”对外输出,业务可直接调用“25-35岁、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用户标签,无需关心底层计算逻辑。
如何用“用户画像”撬动亿级用户的增长密码


  • 人群服务:从“标签”到“人群”的落地
  • 人群是标签的组合应用,58的人群服务支持“规则圈选”与“模型筛选”两种模式:
    • 规则圈选:业务人员通过可视化界面拖拽标签(如“购车预算20-30万”“最近1周到访过4S店”),系统实时计算符合条件的人群包;
    • 模型筛选:针对复杂场景(如“高价值但易流失用户”),通过机器学习模型训练筛选逻辑,自动输出高潜人群。
    • 实测数据显示,通过万象平台创建人群包的时间从传统的“小时级”缩短至“10-40秒”,效率提升超10倍。
  • IDMapping:跨端、跨平台的“用户唯一识别”
  • 用户的线上行为可能分布在APP、小程序、PC官网等多个终端,ID(如设备号、手机号、会员ID)各不相同。IDMapping技术通过“设备指纹”“关联规则”“图计算”等方法,将不同来源的ID映射到同一个用户主体,解决“用户碎片化”问题。
  • “IDMapping是公域与私域联动的‘桥梁’。例如,用户在抖音看到58的广告(公域),通过IDMapping关联到其在58 APP的账号(私域),即可实现‘广告点击-APP内转化’的全链路追踪。”
如何用“用户画像”撬动亿级用户的增长密码

如何用“用户画像”撬动亿级用户的增长密码

3. 效率引擎:即时调度任务服务——“让计算资源随需而变”

用户画像的实时性与准确性,依赖于高效的任务调度能力。58设计了“TaskServer+JobTracker+TaskTracker”的分层调度架构:

  • TaskServer:负责任务分类(如实时标签更新、人群计算)、优先级管控(高价值人群任务优先)、动态扩容(大促期间自动增加计算节点);
  • JobTracker:作为“大脑”协调任务分发、事件处理与系统监控,确保百万级任务并发时不宕机;
  • TaskTracker:具体执行任务,负责资源分配(如分配多少CPU/内存)、任务运行与状态同步。

这一架构的优势在于“弹性”——既支持日常业务的稳定运行,又能应对大促、热点事件(如车展、新车发布)的突发流量,保障画像服务的连续性。


三、从“技术能力”到“业务价值”:58的四大场景实战


如何用“用户画像”撬动亿级用户的增长密码


用户画像的最终价值,在于驱动业务增长。58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将画像能力落地于广告投放、交叉引流、用户分层运营、产品设计优化四大场景,形成了可复制的“增长方法论”。

场景一:资源位广告投放——千人千面的“精准触达”

在APP开屏、Banner位、Feed流等核心资源位,58通过用户画像实现“人-货-场”的精准匹配。例如:

  • 新车广告投放:圈选“25-35岁、月收入1-2万、近期浏览过某品牌SUV”的用户,推送对应车型的广告;
  • 二手房广告投放:针对“在58浏览过3套以上500万以下房源”的用户,推送同价位的新上房源。

效果验证:某汽车业务线使用画像定向投放后,广告点击率从原来的3%提升至8%,线索转化率提高40%。

场景二:业务交叉引流——流量“1+1>2”的联动

58生态内拥有多个业务线(房产、招聘、汽车、本地服务),通过用户画像可实现流量的高效流转。例如:

  • 房产→汽车:圈选“近期成交二手房的用户”,定向推送“新车购置补贴”“汽车美容套餐”;
  • 招聘→本地服务:针对“互联网行业从业者”,推送“周边高端健身房”“商务宴请餐厅”等本地服务。

关键支撑:万象平台提供“一键触达”接口,业务人员可直接调用其他业务线的用户包,无需跨系统对接,引流链路缩短70%。

场景三:用户分层运营——从“广撒网”到“精准滴灌”

用户分层是精细化运营的核心。58通过用户画像将用户分为“沉默用户”“活跃用户”“高价值用户”“流失用户”等层级,匹配不同的运营策略:

  • 沉默用户促活:针对“30天未登录APP但历史浏览过房产信息”的用户,推送“热门楼盘降价提醒”短信;
  • 活跃用户促转化:针对“近期咨询过二手车但未下单”的用户,通过Push推送“专属砍价券”;
  • 流失用户召回:针对“90天未活跃的高价值用户”,发送“老用户回归礼包”+“个性化车源推荐”。

数据亮点:某本地生活业务线通过分层运营,沉默用户唤醒率达18%,活跃用户人均订单量提升25%。

场景四:产品设计优化——用“用户偏好”驱动功能迭代

用户画像不仅是运营工具,更是产品设计的“指南针”。58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标签(如“常点击车型对比”“关注新能源政策”),优化产品功能布局:

  • 推荐模块优化:在“相关推荐”中增加用户偏好的车型/房源类型,点击率提升30%;
  • 功能入口调整:针对“高频使用招聘服务的用户”,将“求职进度查询”入口从二级页面前置到首页;
  • 交互设计改进:发现“30岁以上女性用户”更关注“房源安全信息”,在详情页增加“物业安保评分”模块。

本质:用户画像让产品设计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降低试错成本。


四、未来展望:用户画像的“四化”趋势


如何用“用户画像”撬动亿级用户的增长密码


总结环节提出“四化”方向:

  • 标准化:完善标签体系、接口协议、服务质量的标准,降低跨业务使用门槛;
  • 服务化:从“提供标签”升级为“提供解决方案”(如“广告投放全链路服务”“用户分层运营模板”);
  • 智能化:引入大模型优化标签生成(如自动生成高潜标签)、人群圈选(如智能推荐扩展人群);
  • 生态化:打通58全业务域数据(房产、招聘、汽车等),实现“用户在全生态的行为可追踪、需求可预测”。

Q&A精华:关于用户画像的“灵魂拷问”

沙龙最后的Q&A环节,听众提出了多个实操性问题,以下是关键解答:

  • Q:标签接入支持哪些数据类型?
  • A:支持字符串、数值、数组、KV型(如“兴趣标签: 汽车, 旅游”)。
  • Q:如何解决标签过多的问题?
  • A:通过接口限制查询标签数量(当前未强制限制,但业务侧会根据运营目标主动筛选核心标签)。
  • Q:Push/短信推送关注哪些业务指标?
  • A:核心指标是点击率(CTR)与转化率(如广告点击后的留资率、订单转化率)。
  • Q:如何评估标签效果?
  • A:从“使用频次”(标签被查询/调用的次数)、“业务效果”(如基于该标签的人群包带来的转化率)综合评估,不同场景权重不同。
  • Q:系统支持实时数据接入吗?
  • A:支持!可用于实时标签生产(如用户刚下单,立即打“高价值用户”标签)、实时触发运营(如用户浏览商品后,实时推送优惠券)。

结语:用户画像的“终极价值”是“懂用户”


如何用“用户画像”撬动亿级用户的增长密码


从58的实践不难看出,用户画像的本质不是“堆砌标签”,而是通过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让企业“更懂用户”。在流量成本高企的今天,只有真正理解用户需求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58的万象平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本——通过中台化、标准化、智能化的技术架构,将用户画像从“数据能力”转化为“增长动力”。

对于企业而言,用户画像的建设没有“标准答案”,但58的经验告诉我们:从解决痛点出发,以业务价值为导向,用技术中台支撑长期迭代,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