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662期 】1992年12月1日,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我国航天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有关发射中心的领导都想把载人...
2025-08-10 0
国家说生孩子有补贴,父母们刚松了口气,隔壁的奶粉厂商就跟着涨了一成左右的价格。
不得不说,现实变化的就是快。
而此番变化更是让人联想到十年前,曾有专家预测如果开放二胎,人口能迎来一次大幅增长。
如今看来这个预言似乎很难实现了,这是为什么?
2025年7月28日,国家公布了一则好消息,从1月开始育儿补贴就要正式来了,不管是第几胎,每个3岁以下的宝宝每年都能领到3600块钱,平均下来一天十块钱。
这笔钱不是什么奶粉尿不湿优惠券,是真金白银发到家长们的账户上的,还不是一家一家发,一发就是将近三千万家,落实了之后育儿压力真能减轻不少。
但是政策刚一公布,不少家长发现,宝宝用的奶粉,尿不湿等必需品,价格好像涨了不少。
有人分享说某个品牌的奶粉短短半个月涨价4成,尿不湿短短几天就贵了几十块钱。
补贴还没到账,怎么商品先涨价了?补贴到底是为了减轻负担,还是成了商家赚钱的由头?
也有媒体和调查机构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实际情况没有网上传得那么夸张,品牌也解释说,有的牌子涨价,只是因为之前促销活动结束了。
还有的门店销售员说,线下店的价格甚至比线上还要便宜一点。
其实无论是担心涨价还是后来的辟谣都透露出一个信号,现在年轻人生孩子养孩子压力确实大,大家非常敏感,一点风吹草动都能动摇大家的想法。
不是说有补贴了,就可以放心大胆的生孩子养孩子了。
而这也让人联想到2015年,有专家对人口增长的一个预言。
当时大家对于国家人口政策的关注度很高,特别是要不要全面放开二胎,更是大家议论的焦点。
其中翟振武对于二胎问题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曾在《人口研究》上发表了论文,其中就提到,如果开放二胎,中国每年的人口出生巅峰可能会达到4999万。
当时他信心满满地认为,只要国家政策一松口,允许大家生两个孩子,那中国新生人口肯定会迎来一次大爆发。
画面听起来多热闹,似乎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当年这个预测也是让不少人眼前一亮。
可谁也没想到事情根本没按照这个预言进行下去,一晃到了2016年,国家正式全面放开了二孩政策。
不过数据却让人意外,2016年中国出生了1786万个宝宝,虽然比以前多了一些,但跟近5000万的预测高峰值比,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更让人没想到的,接下来的几年,新生人口的数据不增反降,一年比一年少,2017年是1723万,2018年1523万。
2019年1465万,2020年更是降到了1200万,等到2023年,这个数字只剩下大约800万了。
当年专家预测的那个人口爆发,到了现在根本就没有实现。
当年听着靠谱的预测为什么实现不了呢?
这终究是预测,现在的环境很理想,大家也有这个意愿,但毕竟是终生的大事,不能说想生孩子就直接生了,那样对父母和孩子都很不负责任。
毕竟养个孩子成本实在是太高了,房子贵,教育费也高,吃穿用度样样都得花钱,每一样都是硬开销。
这些经济上的硬压力,可能比政策放开的口子开多大更能影响人生育的念头和行动。
第二个原因可能就是专家也没太考虑到社会环境和大家想法的变化,过去很多年,都是一家一个孩子,大家也都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
一个孩子集中精力养好就行,这种想法已经根深蒂固,就算政策变了,这种惯性思维也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而且现在生孩子的主力军变成了80后,90后,他们跟自己的爸爸妈妈那辈想法完全不一样。
更看重自己的发展和生活品质,结婚生孩子不像过去那么着急,更愿意往后放放,甚至觉得这不是人生必须完成的任务。
回到现在,国家这次出台的每年3600元育儿补贴,虽然意义重大,但对照现实的养育成本,很多家庭觉得这杯水车薪的感觉依然很明显。
比如根据2025年《中国0—6岁儿童育儿成本报告》的数据来看,像北京这样的城市,一个0到6岁的孩子每年支出能高达8万到12万。
一年领3600元育儿补贴,可进口奶粉一罐要450元,一个月就要4罐,那就是1800块钱,这补贴才刚刚够买半个月的奶粉。
孩子不只是吃喝,还有教育和各种兴趣班,报告显示把一个孩子养到17岁,在一二,三线城市,平均成本能直奔70万。
这些活生生的数字都让人感受到当今养孩子的真实压力,年轻人现在有一种普遍的感受是如果生孩子是为了让他们继承辛苦,那么不生反而是一种善良。
赚钱的时候还好,要是哪天失业了,连自己都养不活,更别说养小孩了。
女性朋友承担的隐形生育成本更大,怀孕后可能被调岗,降薪,甚至被边缘化,有调查显示,23%的职场女性表示,一旦进入婚育阶段,就会被动失去晋升机会。
虽然社会上都在宣传生孩子是福报,但现实可能是老板直接把怀孕的女员工优化成了灵活就业人员。
专家呼吁政策支持,包括育儿补贴,免费学前教育这些固然是好的,但多年积累下来的历史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
所以说关于生孩子这事,光靠纸面上的政策和预测不够,最关键的是要真正看清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够不够,身上扛的压力大不大。
只有把这些实际问题解决了,大家生孩子的意愿可能才会真的变强。
信源
环球网 2015-11-02 人大教授: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人口红利难再现
蓝鲸新闻2025-08-05生育补贴导致奶粉涨价?记者调查:价格波动实为促销调整,部分产品还在降价
相关文章
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662期 】1992年12月1日,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我国航天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有关发射中心的领导都想把载人...
2025-08-10 0
您好:这款游戏是可以开挂的,软件加微信【添加图中微信】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
2025-08-10 0
你敢信吗?U盘、手机里的闪存,以后可能用不坏了!75岁的华人物理学家卢志远,就搞出了这厉害技术。 咱们平时用的闪存,擦写一万次左右就容易坏,就像墙壁被...
2025-08-10 0
证券之星消息,吉视传媒(601929 08月07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投资者提问:请问贵公司和长光卫星签订了战略协议!目前国家建设...
2025-08-10 0
世界登月格局:国家成就与技术领航剖析摘要登月作为人类航天史上的壮丽篇章,承载着人类对宇宙的无限向往与探索渴望。本文深入梳理了成功实现登月(包括载人与无...
2025-08-10 0
金融界2025年8月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广东锐嘉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转移联动式端面充磁机”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22320...
2025-08-10 0
金融界2025年8月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大连利欧华能泵业有限公司、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申请一项名为“一种滑动轴承动力特性系数的计算方法及...
2025-08-10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