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干活陪聊做手术……世界机器人大会“钢铁选手”集体出道

百科大全 2025年08月10日 11:50 1 admin

北京八月,夏日的热浪尚未退去,另一股热潮已悄然涌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如约而至。本届大会以“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为主题,于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汇聚200余家国内外优秀机器人企业,展示1500余件展品。

干活陪聊做手术……世界机器人大会“钢铁选手”集体出道

(张星海 摄)


走进展馆,机械臂的挥舞声、履带轮的摩擦声、机器人的语音回应交织在一起。

工业制造:

智能“钢铁工人”的崛起

在传统制造业向“智”造业的转型过程中,一批“钢铁工人”正以超乎想象的精度与效率,重塑着生产线的面貌。

安川首钢的“YSR+AI”质量检测系统在灯光下闪着冷峻光泽,摄像头缓缓扫过汽车零部件,不到一秒,屏幕上便弹出密密麻麻的检测点位。

工作人员一边操作,一边解释:“我们这是针对汽车制造业的‘机器人+AI’解决方案。过去人工检查时,工人得逐个查看特征点,不仅速度慢,还容易遗漏。现在用AI视觉拍一拍,就能一次性检测几十到几百个特征点,速度快得多,准确率也高。”她指向屏幕,“这些标记正是系统识别出的焊点、螺柱、螺母、螺孔、光孔,整个过程全自动化完成。”

不远处,埃斯顿酷卓的UNO系列点焊机器人正在狭小焊接空间内作业。3.2米臂展的机械臂负载高达270公斤,焊枪精准点落,火花一闪而逝。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我们自研的一款国产机器人,专为汽车零部件行业设计。焊钳也是自研的,能达到高精度高速的效果。工业场景要求稳定性强、精度高,它正是为此量身打造的。”对于应用领域,他表示,“我们主要服务制造业,尤其是汽车行业。车型更新迭代快,生产线需要快速调整,它的高灵活性恰好能满足这种需求。”

康养助老:

机器人温暖老年人生活

科技的进步,不仅在于追求速度与精度,更在于其蕴含的人文关怀。当冰冷的机器注入了“情感”与“体贴”,便能为“银发族”的生活增添一份独特的温暖与依靠。

“小丽”机器人在展厅的养老机构样板间里穿梭忙碌:迎宾、导览、带课、拍照、问候,还能巡视提醒用药、协助联系家属。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今年推出了养老机构专属版本,一方面帮助工作人员减轻重复性劳动压力,另一方面进一步丰富老人的生活趣味。”

其自研的“艺馨相伴”课程,邀请养老领域专家设计,目前已积累60节课程,从心理引导到身体锻炼都有涵盖。“老人很喜欢。有时上课到一半,小丽转到某位老人身边拍照,老人就格外开心;旁边的老人会念叨‘怎么不给我拍’,没多久小丽又‘溜’到他跟前拍照,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在另一侧,智元研究院的“踏山”髋部助行外骨骼吸引了不少体验者。公司技术人员介绍道:“这是一款具备AI步态预测与力矩自适应功能的外骨骼机器人,主要针对三类人群:老年人、下肢力量不足的人,以及喜欢户外运动的人。它通过传感器识别人体姿态,依据地形与个体差异提供助力,让出行越走越轻松。”自上市以来,它已在助老出行、日常上下楼梯等场景中广泛应用。

手术医疗:

AI与医疗的精准融合

在分毫之差即关乎生命健康的医疗领域,AI与机器人的结合,正成为医生最可靠的“眼睛”与“双手”,将手术的精准度与安全性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长木谷展出的ROPA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在展示台上与屏幕实现实时联动。三维重建画面中,髋膝关节的动态力学分析模型持续更新,机械臂沿毫米级轨迹平稳移动。

公司负责人表示:“这是一款搭载AI系统的一体化髋膝手术机器人,能将术前规划周期从几周压缩至分钟级,植入位置与角度的控制精度达亚毫米级,从根源上降低并发症风险。”

艾瑞迈迪的“瑞瞳”全系列高精度导航定位平台,是手术机器人的“眼睛”。双目立体定位配合全光场相机,可同步实现光学定位、三维重建及RGB成像。

公司研发人员说:“此前95%的市场被国外产品垄断,如今国产产品已实现替代,并已应用于骨科、神经外科、口腔、穿刺等领域。我们还协助近百家国内企业开发手术机器人整机,核心部件与系统均实现自主研发。”他补充说,医疗级视觉技术在精度、可靠性等方面要求极高,不过,一旦在医疗领域实现突破,向工业、农业、教育等其他领域扩展应用时,会更为便捷。

生活服务:

让智能走进日常

机器人正逐步脱下“工业外衣”,以更亲和、更实用的姿态融入日常。无论是家庭的温馨陪伴,还是高强度工作的得力辅助,智能科技正在让生活变得更加轻松与安全。

在展区一角,Vbot维他动力的Vbot智能伴随机器人静静跟在一位孩童身后,帮他背书包,还用摄像头记录玩耍瞬间。

公司技术人员介绍:“这是面向家庭的全场景移动伴随机器人,不需要遥控器,可自主感知环境、规划路线,还能上下楼梯、规避障碍。我们希望它不仅能够自主移动,还能自主表达情感,用表情屏、灯光、声音与人沟通。”

傲鲨智能的VIATRIX外骨骼采用Float360浮动式髋关节结构,集成多个自由度关节,能最大程度配合人体运动;动力系统采用倒置倒驱设计,使重量在腰部与腿部均衡分布,减轻长时间使用的疲劳感。

工作人员举例:“比如爬山四小时,前两个小时体力尚可,后两个小时体力下降明显。配备外骨骼后,抬腿时有助力,下坡时则有阻尼保护膝盖。消防员、户外勘探人员在重负荷作业时,也能借助它快速、安全地完成任务。”

人形机器人:

从工厂到舞台的全能选手

当机器人拥有了与人相似的形态,它们的应用场景便从固定的工位延展至无限的可能,既能是生产线上的多面手,也能是舞台上引人注目的表演者。

在人形机器人展区,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青龙Pro”静立在聚光灯下。身高185厘米、体重85公斤,搭配快拆快换的模块化设计,让它在不同场景中都能迅速“换装”。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感知头模块的更换,只需几秒便能完成。新一代感知头集成了可见光、红外热成像、烟雾及气体传感器,可识别人体、车辆、火情,并发出预警。

快拆电池设计使其续航达两小时,更换过程如同换相机电池般简单。背包式算力模块支持边端模型推理,可实现本地路径规划与场景识别;北斗定位与千寻融合导航技术,使其在园区、厂区及室外复杂场景中精准定位至±5厘米。公司技术人员表示,“我们正在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将在未来产线中实现自主行走与工件搬运的柔性作业。借助对工件、料箱及颜色的精准识别,机器人可在柔性产线上独立完成多样化装配任务。”

智平方展区,“爱宝”同样人气高涨。饮品吧台前,观众排队点单,“爱宝,我要一杯加冰可乐”——指令下达后,它便熟练地取杯、加冰、递送。

在展位的模拟工业区,爱宝精准抓取箱体、完成码垛,全程不到50秒。箱子被故意打乱位置后,它依然能够稳稳对齐。娱乐区里,它敲响《北京欢迎你》的前奏,不到一秒就能精准击打鼓面,节奏稳定且富有变化。工作人员介绍:“它搭载的是我们自研的GOVLA大模型,‘快慢双系统’分工明确:慢系统负责全局规划,快系统负责高速控制,就像人类的大脑与反应神经协同工作一般。”

今年首发的全向轮版本,让爱宝可原地旋转、横移、S形行走;双激光雷达支持360°全向导航;减震轮系统适配多地形;48V42Ah大容量电池支持自动充电与手动换电。智平方与北大实验室展示区,记者与它互动时还观察到,它能通过“触觉”识别盲文,并以点头或摇头回应。工作人员表示:“爱宝已进入车企工厂、无菌车间、半导体产线等场景,并计划在机场执行公共空间任务。”

世界机器人大会已成为全球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引领高地、产业推进引擎与国际合作桥梁。本届大会同期举办的机器人博览会与机器人大赛,汇聚了200余家国内外机器人相关企业,集中展示百余款首发新品;更吸引了全球近20个国家的6000余支赛队、10000余名精英赛手同台竞技。

公众可通过“世界机器人大会”微信公众号购买大会门票,按预约日期持本人身份证原件入场观展。随着大会的持续推进,这些跳动着科技脉搏的创新成果,正悄然勾勒出未来的模样:当机器人真正实现 “更智慧”“更具身智能”,人与机器的协同将愈发默契,产业升级的步伐将愈发稳健,生活的便捷与温度也将愈发触手可及。

撰文:记者 段大卫

编辑:段大卫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