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天地文章正文

2025年,这些工具将彻底改变你的工作方式!

游戏天地 2025年08月10日 00:01 1 admin
2025年,这些工具将彻底改变你的工作方式!2025年,这些工具将彻底改变你的工作方式!

内容来源:汇编自网络资料。

高级笔记达人 | 李云责编| 柒排版| 沐言第9109篇深度好文:5464字 | 17 分钟阅读

宏观趋势

笔记君说:

GPT-5来了。

有人说,它进步不小,但没到颠覆。

有人觉得,多模态是亮点,上下文 400K 很能打。

也有人嘀咕,这会不会离 AGI 又近了一步?

不管怎么看,AI 应用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本文收集了部分AI前沿大佬的讲话及对话,试图为你展现一个真实的AI前景地图,包括AI创业方向、AI应用,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一、飞书前副总裁:AI应用7大反常识

近期,YouMind完成了第二轮融资,总融资额已超过千万美元。

创始人玉伯2008年进入阿里,做过技术、做过内部颇有口碑的文档产品“语雀”,管理数百人的团队,再到字节担任飞书产品副总裁。

在离开飞书后创立了YouMind,这是一个创作者AI工具,核心其实是用AI降低创作的门槛,让那些对创作有向往,曾经写过一些东西,后来又没能坚持重新创作的用户,重新开始创作。

谈起AI应用,他总结了7个反常识的观点。

1.创业是“九十九”死“一”生,“创”比“业”更重要

在他的定义里,AI还是辅助人的存在。他认为,YouMind能帮助创作者,但创作的上限、风格依旧是人去决定的。

什么是创业?他的理解是, “创”比“业”更重要。大家都知道创业是九十九死一生,有时候就是在赌一些点, 当年小红书也没有人看好的。

2025年,这些工具将彻底改变你的工作方式!

2.Agent,至少不是面向用户的未来

YouMind更想解决“空白问题”。很多时候,你打开一个PPT页面,最难的其实是那片空白,很多人就会在那停住,不知道写什么。

当你把想要的结果描述出来之后,我先帮你找一堆资料过来,然后写一个初稿。

本质上,那个作品很多时候不能称为成品,但你会有一个创作的起点。

无论是使用飞书还是钉钉的Agent,这些工具都是为了自动化处理任务。它们结合了当前的大语言模型技术被重新包装成“Agent”。最后会变成一种技术层面东西,Agent是一种中间件,或者是一种技术手段、技术概念。

这些概 念其实并不重要。对用户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AI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在特定场景中实现什么目标。

Agent不是未来,至少不是面向用户的未来,用户哪知道什么叫Agent?Agent只是面向VC的概念。

2025年,这些工具将彻底改变你的工作方式!

3.不看用户画像,要看使用场景

专业创作者是YouMind的头部付费用户,同时有很多想尝试内容创作的用户,也在付费。

这个年代最重要的不是研究用户画像,而是研究用户人设。所以,更多是在看他们用我的工具在做什么,他的需求在什么地方。产品的调性,就已经决定用户群有多大了。

4.知识管理是伪命题,人不需要记住所有信息

AI会“遗忘”,这其实是一个很不错的特质。

本质上,人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这个是积极心理学里有的理论,人的注意力应当更多的关注当下和未来,这一定比你的过去重要。

现在有很多产品主打Second Brain( 第二大脑 ),让AI能够帮你记住你的所有信息。需要回忆的时候,可以随时给你们调出来。

但真正需要这些信息的,可能是一些特定的Agent,比如你手上的手表,需要记录你的健康信息。

很多通用的大模型已经是最强的第二大脑了,如果拼记忆能力,我们很难拼过这些大模型。

我们看不见的信息,远多于我们能看见的信息。从信息筛选、抽象,到塑造了个人认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实际上也形成了人类共有的知识,共识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人的脑容量有限,这是生物学上很好的设计,否则你永远被你的过往困扰。

5.AI产品,提防过早投放的坑

真正的按效果/结果付费,理想情况下自然是很好的。

但是什么叫“效果”?什么叫“结果”?一个“AI” P图软件,他生成了十张图,然后你可能对所有图片都不满意,如果以效果为准的话,可以不付钱吗?

所以,按不按效果付费,取决于业务模式。比如对于销售或客服等特定领域,可以基于Leads( 商机 )数量收费,如获客或历史成交金额。

但在创作,帮你写稿之类的工作上,这很难衡量效果。最终目前更加主流的AI产品,都走向了一个统一的一个模式——电信模式,就像充话费一样,每个月按Token,超出的部分,要额外购买流量包。

现在的AI产品,过早投放是有坑的。当你发现很多产品如果疯狂在推年付的时候,其实本质是产品力不足。

目前应该关注三个指标,第一个总付费用户数,第二是周留存,能稳定在30%以上就不错了;第三个就是付费转化率,业界标准是1.5%。

这三个指标能达到不错的水平,就会有信心去花钱、做投放。

6.海外的月亮没有更圆,人性都是类似的

越发接触一些美国的用户,觉得之前真的是刻板印象,就是以为美国的月亮更圆,用户付费意愿更强。其实不是这样的。

最近三四年出来的这些爆火的AI产品,Notion、ClickUp,除了产品力,他们基本主打的逻辑,底层都是人类的“爱占便宜”。

通过观察Notion官网改版的每个版本,发现Notion一直在强调的点都是不变的,就是用我的这一个功能,就可以替换软件A、B、C。

这个宣发动作的背后,就是在帮用户算账。以前一年要花个几万美刀,现在用我一个产品,只要几千美刀,省了十倍。

7.AI应用爆发还没来,类似iPhone 3时期

DeepSeek是火了,但是AI应用整体没有火。如果和以前做类比的话,我觉得还没有到iPhone 4,可能刚到iPhone 3时期?

AI应用整体并不怎么火热。可能还要再到3-5年,才会有更多人把AI应用起来。

不过,AI应用的创业红利期肯定到了,从去年就已经开始了。2023年到2028年,这五年都应该有机会。

二、新晋OpenAI应用CEO的6大方向

前Instacart CEO Fidji Simo宣布将于8月18日正式加入OpenAI,担任应用CEO一职。

他坦言: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务实的技术主义者——热爱技术不是为了技术本身,而是为了它能对人们生活产生直接影响。

每一次重大技术变革都可能扩大权力的获取,做出更好决策的权力、塑造周围世界的权力、以新方式掌控自己命运的权力 。

Simo强调:我们必须有意识地构建和分享这些技术,确保它们带来更大的机会和繁荣,而不是让少数人垄断。

由此,Simo提出了AI赋能的六个关键领域:知识、健康、创意表达、经济自由、时间和支持。

1.知识的民主化

AI可以将数千小时的学习压缩成个性化的见解,用通俗的语言,按照适合我们的节奏传递。

OpenAI的研究显示,使用AI导师的人学习效果是人类导师的两倍,与传统课堂相比收益更大。

2024年的研究中,90%的用户表示ChatGPT帮助他们“更容易理解复杂概念”。

“一旦我们把个性化的AI导师放在每个人的指尖上,涵盖每个主题,AI将缩小有资源学习的人和历史上被抛在后面的人之间的差距。”Simo写道。

2.健康的主导权

Simo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几年前,她面对一种复杂且鲜为人知的慢性疾病,即使能接触到世界上最好的医生,她仍然需要充当“连接者”——拼凑来自多个专科医生的见解。

近九成美国成年人难以理解和使用健康信息,这导致了更差的健康结果和每年超过2000亿美元的可避免医疗成本。

AI可以解释化验结果、解码医学术语、提供第二意见,用通俗语言帮助患者理解他们的选择。它不会取代医生,但可以让患者掌握自己护理的主导权。

更重要的是,AI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

预防疾病和优化健康结果的最大杠杆,睡眠、饮食、运动、压力管理、人际联系等,都依赖于日常习惯。AI可以通过个性化的实时提醒,帮助我们通过小而可实现的日常步骤来建立这些习惯。

3.创意的解放

Simo相信:我们都是天生的创造者,想象并实现某些东西的能力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部分。

以她自己为例:“当我想象未来时,它经常以图像的形式出现在我脑海中。我在业余时间画画,但我脑海中的图像比我今天能画出来的要真实和复杂得多。”

现在,AI正在缩短想象与执行之间的距离。通过AI和图像生成,她可以提示和迭代,直到输出与脑海中视觉的复杂性和真实感相匹配。

如今,近三分之一的Z世代用户表示,AI工具帮助他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表达自己。

4.经济独立的新可能

在美国,创办小企业的平均成本约为3万美元,这对大多数有抱负的企业家来说是一个不可能的门槛。

但AI正在改变这一切。一个人现在可以头脑风暴、原型设计、营销和推出产品,即使他们从未写过一行代码。

Shopify 2024年的报告显示,使用AI的个体创业者比没有AI工具的同行快70%推出业务。

她分享了九岁女儿的故事:女儿决定成为儿童生日派对策划师,在一个周末内使用AI工具创建了一个功能齐全的网站,展示她的派对创意,并开始接待“客户”。“令人惊讶的是,我和丈夫不需要帮助她( 但我们确实在订购彩带大炮之前进行了干预 )。”

5.时间的夺回

控制如何度过时间的能力,往往是区分掌控生活的人和被生活压垮的人的关键。

富人一直通过雇佣私人助理、家政人员、私人教师等来“买回”他们的时间。而普通美国家庭每周要花近20小时在家务、后勤和跑腿上。

Simo在领导Instacart时亲眼见证了技术如何改变人们对时间的看法。

2012年,付钱让别人帮你买菜还感觉像是奢侈品。但通过正确的产品设计、物流和定价,他们让它变得对普通家庭来说既可及又不可或缺。

“今天,Instacart的用户群体反映了美国人口,数百万家庭每周都能获得几个小时的时间,用于生活中更有价值的活动。”

她相信AI将在更多生活领域实现类似的转变。耗时的活动,如研究决策、规划假期、安排导师等,都可以由任何人都能访问的AI智能体完成。

6.情感的支撑

对许多人来说,进步的最大障碍不是缺乏机会,而是自我怀疑、孤立和倦怠。

Simo坦言,她的商业教练Katia对她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变革性影响。“多年来,我一直和她开玩笑说,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口袋里的Katia’。”

人们已经开始向ChatGPT寻求支持——准备艰难对话、面对职业挫折、处理悲伤,或只是在一天结束时理清纷乱的思绪。能够在没有评判或压力的情况下将感受诉诸文字,可能会非常有帮助。

“这不是要取代人际联系,而是填补经常未被填补的空白。”许多人不愿向家人或朋友敞开心扉,大多数人也无法定期接触到可以求助的治疗师或教练。

三、傅盛:AI应用是更强的生产力工具

与飞书前副总裁玉伯的观点正好相反,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猎户星空董事长傅盛认为2025年是AI应用爆发之年,主要基于三方面因素。

1.大模型基础能力进化非常快

我用OpenAI的Deep Research( 深度研究 )功能给公司各业务线写了十几份报告。生成一个报告,大概8分-10分钟。它的缜密度、逻辑性超越绝大部分人。因为人有时候有盲区、不严谨。

2.推理成本急剧下降

两年前,我们做了一个AI应用,这是个多Agent( 智能体 )。讨论一份提案时,有Agent担任法务,有Agent担任律师,有Agent担任拓展。

一次会议跑20分-30分钟需要消耗5美元的Token( 推理算力的计量单位 ),还经常因为模型幻觉跑飞。我们做了大量工程优化让它收敛。

最近换成了DeepSeek跑这个项目,只需要两三元人民币,效果比以前还好。

3.我觉得从业者也需要时间摸索规律

2007年iPhone发布,但滴滴、美团这些Native( 原生 )移动应用是2011年iPhone4发布之后才诞生的。

两年前,我和朱啸虎还在朋友圈辩论——AI落地的重点是不是应用?

当时有人质疑我,为什么现在看不到一个真正的Killer App( 杀手级应用 )。但开发者也需要学习,在新生态下什么应用才是用户喜欢的。

很多开发者花了一两年踩坑,才知道大模型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所以我觉得大模型应用今年会爆发。

当然,人工智能也会回到移动互联网的逻辑。 护城河是做出好的用户体验,快速获得用户,形成增长飞轮。

你只要长得快,就有一个缓冲期,才会有一个护城河。我不觉得会有一个纯粹的技术、产品的护城河。最后还是用户规模的护城河。

我的直觉来说,生产力工具会有一波大机会。这是这一轮AI和互联网的本质区别。

互联网更多是生产关系的变革 ,比如通过集采、团购、比价,去掉中间商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它并没有直接促进生产力。

2025年,这些工具将彻底改变你的工作方式!

但是AI是生产力革命,它能直接干活。现在你只要电脑里装个夸克这样的产品,找资料,写方案、做PPT,这些统统都能帮你搞定。

相比移动互联网时代,AI时代的技术变了,但是商业逻辑没变,一点都没有变,它只是放大了移动互联网的逻辑。以前移动互联网做不了的事情,现在可以做了,它变成了更强的生产力工具。

四、Anthropic创始人达里奥·阿莫迪

AI在企业端潜力远大于消费端

在一次访谈中,Anthropic创始人达里奥·阿莫迪谈到:AI在企业端潜力远大于消费端,普通用户对模型能力升级“无感”。

他认为,AI的商业应用场景更重要。

OpenAI 很注重消费者产品,Google 注重现有产品的集成。我们的看法是,如果说哪个市场会更大,我们认为 AI 在企业端的应用甚至会超过消费端。

2025年,这些工具将彻底改变你的工作方式!

图源:逻辑思维公众号

更准确地说,是在企业、初创公司、开发者和高效能用户之间的生产力场景里。我们也认为, 把重点放在商业应用上,能带来更强的动力去把模型本身做得更好。我举一个值得思考的例子。

假设我现在有个模型,生物化学能力和本科生一样。然后我把它升级成博士生水平。

如果我拿这个模型给普通消费者用,我说好消息,它现在从本科水平变成了研究生水平,可能只有 1%的人会在意。剩下 99% 的人可能会说我本来也看不懂,无所谓。

但如果我拿着这个模型去找辉瑞,说这个模型已经从本科变成了研究生水平,对他们来说这就是天大的事。他们可能愿意为这个多付十倍的钱,模型本身也能带来十倍的价值。

所以我们整体的目标,是把模型做得更聪明,也更有实际作用,能够落地在我写的那篇《Machines of Loving Grace》里讲的那些领域。

比如生物医学问题、地缘政治问题、经济发展问题,还有金融、法律、生产力、保险这些日常但现实的问题。

这种发展路线,能更好地推动我们把模型做到极致。我认为在很多方面,它甚至是更正向的一种商业方式。

所以我会说,我们押注的是 AI 的商业应用场景,因为它和技术指数级提升的方向更一致。”

参考来源:

1.《OpenAI 新任应用CEO 首发长文:人工智能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赋能源泉》,JOhn AGI Hunt;

2.《对话傅盛:AI时代的超级应用是什么?》,财经杂志;

3.《前飞书副总裁创业项目又融资,他还对AI应用提出7条暴论 | 涌现36人》,智能涌现;

4.《Anthropic 创始人近期最重要的一次访谈》,AI产品阿颖。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2025年,这些工具将彻底改变你的工作方式!

好文阅读推荐:

2025年,这些工具将彻底改变你的工作方式!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