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为什么说英特尔没得救了?

抖音热门 2025年08月09日 07:45 1 admin

英特尔没得救,不是因为它芯片做得烂——它烂得有目共睹,反而说明它曾经好过;也不是因为特朗普突然发难——特朗普只是习惯性地把屋子里早已燃起来的火拍成短视频发上网。真正宣布“抢救无效”的,是它内部那张董事会与CEO之间互相打结的资产负债表:一边写着“必须甩掉代工”,一边写着“必须保住代工”,于是任何一笔钱、任何一次并购、任何一个裁员数字,都变成了两方互相拉扯的拔河绳。当战略共识的绳子断掉,再粗的现金流也只是一根断掉的输血管。


为什么说英特尔没得救了?

1. 战略分歧不是路线之争,是“路线否决”

陈立武和Frank Yeary的分歧,不是“向左还是向右”,而是“踩油门还是拉手刹”。董事会主席把代工业务当成肿瘤,恨不得立刻切掉;CEO却把它当心脏,坚信拔掉就会死。在正常的公司里,这种级别的分歧应该在任命CEO前就解决,或者给CEO一把尚方宝剑:要么给你五年全权,要么干脆别让你上台。英特尔偏不,它选择把CEO放上台,又把刹车片焊死。结果就是:融资没法融,收购没法收,裁员15%成了唯一“共识”——因为削减开支是唯一两边都不反对的“负向动作”。当一个组织的最大公约数是“少花钱”,而不是“多赚钱”,它就已经进入临终关怀阶段。


2. “美国优先”不是护身符,是催命符

特朗普的登场让英特尔把最后一块遮羞布也扯掉了。公司声明里那句“坚定支持美国优先”听起来像政治站队,本质上是业务无能:当一家科技企业只能靠对国旗宣誓来换取政府订单和舆论豁免,说明它在自由市场里已经拿不出任何硬通货。更惨的是,特朗普的“利益冲突”指控虽然毫无细节,却精准戳中市场对英特尔的不信任——没人相信这家公司还能用纯粹的商业逻辑做出决策。外部政治噪音越大,内部治理就越容易瘫痪:任何一笔交易都可能被放大成“里通外国”,任何一个外籍高管都可能被怀疑“夹带私货”。当董事会会议需要先请律师审一遍推特热搜,战略窗口期早就过去。


为什么说英特尔没得救了?

3. 代工业务不是“鸡肋”,是“黑洞”

英特尔坚持代工的逻辑曾经很性感:美国本土晶圆厂、技术主权、供应链安全。但性感不能当良率用。现实是,它的制程节点被台积电甩出两条街,客户名单里除了自己就是“正在考虑的自己”。董事会想卖却卖不掉,陈立武想留却救不活,于是这块业务变成财务黑洞:收入占三分之一,亏损却占一半以上,还要吃掉每年上百亿美元的CapEx。更绝望的是,英特尔越强调“美国制造”,单位成本就越高;越想用补贴填窟窿,政治附加条件就越多。最终结局极可能是:晶圆厂继续建,产能继续空,补贴继续拿,财报继续红。黑洞的特征就是,你越往里投光,它越显得黑。


4. 裁员15%不是“瘦身”,是“截肢”

英特尔这次砍人砍得又快又狠,却砍在了最不疼的地方:研发、销售、行政。真正臃肿的CAPEX和代工折旧,砍不动;真正该砍的董事会内耗,砍不掉。15%的人力成本省下来的钱,只够把俄亥俄州工地的打桩机从一天三班倒改成一天一班倒。更讽刺的是,当公司把“再也没有空白支票”写进员工备忘录,它真正想告诉华尔街的是:我们连下一张支票要写什么都还没吵完。市场最怕的不是花钱多,而是不知道该怎么花;当英特尔把“省钱”当成唯一战略,它就等于承认自己失去了定义未来的能力。


为什么说英特尔没得救了?

5. 竞争对手不会等你“内部对齐”

英伟达已经用AI GPU把市值抬到月球背面,AMD借台积电5nm在服务器市场攻城略地,而英特尔还在为“到底要不要做别人的代工厂”开马拉松董事会。技术竞赛里,落后一年是失误,落后两代是灾难,落后一个战略周期就是化石。当台积电的3nm已经帮苹果、高通、英伟达印钞,当三星的3nm GAA开始量产,英特尔还在用“Intel 4”玩文字游戏。更恐怖的是,对手们的路线图是公开的,时间表是写死的,而英特尔的时间表却是“等董事会先吵完”。在半导体这种赢家通吃的行业,等就意味着死,只是死得快和死得慢的区别。


结论:英特尔不是被特朗普骂死的,也不是被陈立武或Frank Yeary任何一方拖死的,它是被“无法产生一致行动”的治理结构慢性勒死的。

当一家公司把战略辩论留在董事会而不是实验室,把爱国口号写在财报而不是产品白皮书,把裁员数字当成最大利好,它的结局就只剩一种:市值继续缩水,技术继续落后,直到有一天被分拆成“一家设计公司+一堆待售的晶圆厂”。到那天,特朗普或许早已换了新的靶子,而英特尔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大概是——“我们曾努力对齐过颗粒度”。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