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局势那叫一个风云变幻。这边泽连斯基突然发声指责中国,那边又传出有亚洲国家要出兵俄罗斯的消息,瞬间把俄乌冲突的热度又往上狠狠提了一把。据环球网...
2025-08-08 0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首次提及“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的典型代表。
从春晚舞台上扭秧歌,到马拉松跑道上一决高下,再到格斗赛场上对抗比拼……2025年人形机器人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实际上,除了参与常规的表演“业务”之外,人形机器人还进入到生产、服务领域,工作起来“有模有样”,正加速向“打工人”方向进化。
制造业“前线”的“新工人”
凌晨三点,极氪汽车一家工厂的总装车间依旧灯火通明。
42℃高温中,数台身高1.76米的Walker S2人形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搬运物料箱。当电量告急时,其中一台机器人行走至换电站,自主完成插拔电池,短短3分钟后,便“满血”回归产线。
这套由优必选研发的全球首套人形机器人自主换电系统,能让人形机器人在高温或极寒的工厂环境中连轴运转,实现7×24小时不间断作业。
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人员需求缺口。一些年轻人更倾向选择更自由的灵活就业岗位,而不是进工厂车间。在优必选首席品牌官谭旻看来,面对供需矛盾,人形机器人或将成为“破局”关键。
据介绍,Walker S系列人形机器人已覆盖汽车、3C电子、智慧物流三大领域的操作、分拣和质检等多个工种。一系列新技术有望填补机械臂在柔性领域无法胜任的功能空白。
越来越多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开始开发工业应用场景。近期,赛博格机器人推出了专为高危工业场景设计的全尺寸仿生人形机器人Cyborg-R01;上海电气发布的首款自研人形机器人“溯元”,能够胜任搬运、装配等高强度工作任务;而灵宝CASBOT旗下的首款双足人形机器人“CASBOT 01”,已经被送进工厂打螺丝,装配笔记本电脑……
据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透露,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已覆盖国民经济71个行业大类、236个行业中类。
“真干活”“干真活”的“服务员”
“加冰的芬达订单,现在开始为您制作。”随着饮料机传出温和的回应声,XMAN-F1人形机器人一手拿着饮料杯,一手缓缓推动开关,夏日冰饮稳稳注入杯中。
就在附近,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盯着另一台人形机器人手中的爆米花杯。左手持杯、右手拿铲……经过一番丝滑操作,机器人端出了“新鲜出炉”的爆米花。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机器人技能大舞台”展区,擎朗智能带领旗下机器人“打工天团”,亮出了“真干活”“干真活”的口号。
“今年和去年有很大的不同,之前是一堆机器人‘杵’在那里,今年大家都在找场景、找应用,先干起来,实实在在去解决商业落地问题。”擎朗智能CEO李通介绍。
围绕经济社会的服务需求,不少国内企业公布了新场景新应用。银河通用首款轮式人形机器人GALBOT G1,实现了在无人药店商品的拣选;智元机器人对外展示了人形机器人扫描快递条码、抓取包裹并分拣至不同区域的情形……
据了解,近年来,服务机器人在家用服务、仓储物流、商用服务、养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的渗透率提升显著。
人形机器人“整活”“打工”,离不开“具身智能”的不断创新与成熟。该领域已成为多地紧盯的布局目标。北京提出,到2027年,围绕具身大小脑模型等方面突破不少于100项关键技术,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上海则提出,到2027年,要实现“三百”,即集聚百家行业骨干企业、落地百大创新应用场景、推广百件国际领先产品,并推动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有分析指出,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核心载体,政策支持、技术成熟、需求激增与供给竞争正在共同驱动行业发展。伴随产品成熟度的不断提升,人形机器人的身影将会在各式各样的生活场景之中“亮相”。
实现“打工赚钱”梦仍需时间
当前,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内的通用机器人已经成为全球主要市场的竞争焦点。中关村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刘玉书认为,开发好、应用好人形机器人,将会深刻影响中国经济民生的发展前景。从经济层面看,这一产业将成为新增长引擎;从民生层面看,将能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减缓人口老龄化冲击。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预计,从2024年底到2028年,我国整机市场规模约在20至50亿元;到2035年,整机市场规模达到约500亿元;到2045年后,在用人形机器人超过1亿台,进入各行业领域,整机市场规模可达约10万亿元级别。
中国电子学会透露,在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2万套,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我国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性、灵巧性等方面已实现重大突破,整体水平处于全球第一方阵。
与此同时,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要实现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商用落地,还需要时间。李通就指出,与功能单一的展示、清洁、送餐等专用机器人不同,人形机器人所要应付的场景更多、更复杂。谭旻也透露,优必选人形机器人的工业化应用正在从实验室走向“实训”,目前还未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不过,“实训”需求增速很快。
通过分析近几年机器人应用的增长原因,李通说,人工智能是核心推动力,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将主要取决于“大脑”的智能水平。因此,无论是公众还是资本,都要对技术迭代充满耐心与信心。“机器人数量超过人的数量,这是必将发生的事情。”(实习生李悦佳参与采写)
来源:人民网
相关文章
最近,国际局势那叫一个风云变幻。这边泽连斯基突然发声指责中国,那边又传出有亚洲国家要出兵俄罗斯的消息,瞬间把俄乌冲突的热度又往上狠狠提了一把。据环球网...
2025-08-08 0
金融界2025年8月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内容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025-08-08 0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光线传媒(300251)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数字电影放映机调测装置”,专利申请号为CN20...
2025-08-08 0
文|财华社除了英伟达(NVDA.US),AI芯片供应链上的热门股最近都纷纷遭遇“雷击”。英伟达在GPU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超微公司(AMD.US)公布了...
2025-08-08 0
宏碁(Acer)近期推出的HL6810投影机 采用了创新的激光+LED混合固态光源技术 结合了蓝光激光荧光光源与蓝光LED的双光源系统。这一设计在提升...
2025-08-08 0
8月3日,和讯投顾苏晓涵介绍了中报预增排前6的AI智能体公司相关情况。第六名是锐捷网络,其中报预增160.11% - 231.64%,作为国内领先的I...
2025-08-08 0
金融界2025年8月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苏州尊恒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干膜分离高效率的快速聚集排出槽体装置”的专利,公开号...
2025-08-08 0
西安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教基厅函〔2024〕32号)文件...
2025-08-0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