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2025年8月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长江三峡技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多障碍环境下有向视频传感...
2025-08-08 0
文 | 人文社
编辑 | 人文社
«——【引言】——»
这两年关于“美国逼近中国发动两场战争”的议论多到刷屏,但仔细一看,先别慌,让事实先说话。
其实有的地方是紧张,而有的地方只是在“试探水温”,最关键的是,国际局势不仅有硝烟,还藏着不少外交算计。
当然了,普通人最怕这种风声,看不到全貌,却被国际新闻的报道搅得心慌。
那么这两场战争底是怎么回事?真的就在眼前了吗?美国又是怎么做准备的?
今天就把这事摊开了,好好说道说道。
很多人提到台湾就想到两个字,危险。
媒体常会放一些解放军绕岛巡航的视频,舰炮、导弹、战机齐上阵,看着就像下一秒要开打。
但真要冷静看,军事演习除了训练,还肩负着“信息传递”的作用。
今年7月,台湾自己搞了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次“汉光”实弹演习,不只是在海上,还把防空、交通管制、物资调度都加了进去。
甚至在台北的市区里,路口也拉起警戒线,演练“敌军空袭”后的疏散路线。
这种场景对于台湾民众来说,已经成了每年的惯例,但今年的规模确实更大。
美方学者分析说,这不仅是内部训练,与此同时,解放军的动作也不小。
年中那次环岛军演,除了台海中线两侧的常规巡航,还刻意拉长了在台湾东部外海的停留时间,模拟“封锁”与“反封锁”的态势。
这让岛内“台独”分子紧张不已,但从大陆视角看,这更多是对外界的“震慑展示”,并不意味着要马上推进实战。
更有意思的是,4月份在新加坡举行的一次虚拟推演,模拟中国对台湾进行海上封锁的情形。
结果不少观察员发现,如果真发生封锁,台湾的东南出海口反而可能成为关键,通过新加坡、菲律宾等地的航道,物资和人员或许仍能保持一定流通。
这种发现让一些东南亚国家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战略位置被“无形抬价”了,新加坡甚至在演练后公开强调要维护航道自由。
这些细节说明,台海的紧张氛围不是单一的“谁要打谁”,而是多方在试探彼此底线。
演习频繁,但真要到全面战争的临界点,还差着好几步。
相比台海,南海的新闻看上去更杂,谁谁又在岛礁附近转了一圈,谁谁又搞了联合军演。
今年最吸睛的,恐怕就是菲律宾和印度在南海举行的首次联合海军演习。
这场演习选在争议海域附近,两国舰艇不仅并肩航行,还互相派员登舰交流。
菲律宾方面说,这体现了印菲防务合作进入新阶段;印度则表示,印太安全不是一个国家的事,印度有责任“展现存在”。
这番话明显带着外交暗示,不是直接对着中国喊,但意思很清楚:别以为远方的大国不会来凑局。
更何况,美菲之间的防务合作也在加速推进。
就在今年年中,美国在菲律宾北部的几个军事设施完成了新一轮升级,包括加固储油设施、修缮跑道和部署新的雷达系统。
这些位置距离台湾南端不算远,既能向北关注台海,也能向西盯住南海。
日本的动作也在增加。
日菲防务协议签署后,日本自卫队舰艇开始更多出现在南海航道。
虽然日方口径是“保护航行自由”,但结合美日同盟的背景,这其实也是一种力量投射。
不过,南海的热闹,并不等于随时会爆炸。
这里涉及的国家多、利益层次深,美国虽然是推手,但东盟不少国家在经济上和中国的联系很紧密,它们未必愿意把摩擦升级成直接冲突。
更多时候,这些演习和巡航是为了在谈判桌上多点筹码。
如果把台海和南海的热点联系起来看,就会发现背后都少不了美国的身影。
今年5月,美国国防部长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直接点名,称“中国的威胁是现实存在的,可能很快就会发生”,并呼吁盟友把国防预算提高到GDP的5%。
他还强调,美国不会让盟友“独自面对风险”。
这番话在会场内外引发热议,因为这是美方罕见地把“可能马上发生”挂在嘴边。
不仅如此,美国还在高科技领域绑定盟友。
美国太空军在亚太的部署明显加快,在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地建立前哨站,确保一旦有事,可以用卫星情报和通信系统直接支持印太地区的行动。
这种安排既是军事需求,也是防务外交的一部分,让盟友在心理上更依赖美国的技术网络。
在南海,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的巡航频率依旧高企,但它们的路线和时间安排更加“机动化”,很少提前公布,往往是到位后才让媒体报道。
这种做法增加了对手预测的难度,也让盟友感到“美国随时在场”。
更细节的变化在于,美国印太司令部今年6月提升了内部威胁警戒等级,并收紧基地访问规定。
这种做法未必是因为马上要打仗,更多是“以防万一”的安全防范。
但外界往往容易把它和“战争迫近”联系在一起。
面对外部压力,中国的反应并不是单一的“回击”,而是军事、外交、经济三线齐走。
军事上,环台、南海、东海的海空演练保持高频次,而且演习科目越来越贴近实战,比如在远海进行夜间补给、跨区域协同、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对抗等。
这些动作看起来像是在“秀肌肉”,但本质是为不可预测的突发情况做准备。
外交上,中国继续推动与东盟、非洲、欧洲等地区的合作,这种经济纽带能在关键时刻转化为外交支持,至少让部分国家在敏感问题上保持中立。
在资源策略上,稀土出口的政策依旧是重要筹码。
今年以来,中国对某些高性能磁材的出口实施了更严格的审查,这既是出于国内产业升级的考虑,也是对外的一种信号。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动作是中俄的军事合作。
今年8月初,双方宣布将在亚太进行联合海上巡逻。
虽然外界普遍解读为对美日的牵制,但我们强调是“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这类合作可以增加战略纵深,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对手的注意力。
很多人谈到战争时容易忽略经济因素。
实际上,中美之间的贸易额依然庞大,美国依旧是中国的重要出口市场,而中国也是美国农产品、半导体设备的重要买家。
如果真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不仅两国经济会遭受重创,全球供应链也会被打乱,从芯片到能源,从航运到粮食,没有哪个领域能独善其身。
美国国内不少企业和行业协会公开反对激化对华冲突,就是因为它们看得很清楚:打断经济联系比切断航道更致命。
更何况,国际大国在多数情况下会倾向于“降温”而不是“拱火”。
联合国秘书长多次在讲话中呼吁主要国家避免在亚太发生对抗,欧盟领导人也强调台海和平稳定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
俄罗斯则在与中国的合作中释放“相互支持”的信号。
综合这些动向,能看到一个事实,短期内,在台海和南海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很低,但局部摩擦、军事试探、演习对峙会是常态。
尤其是在多方力量交织的海域,一次误判、一次意外接触都有可能让局势瞬间紧张。
这就是所谓的“逼近”,不是明天就打,而是摩擦的密度和烈度都在增加,容错空间在缩小。
对于中国来说,既要保持军事上的备战状态,也要在外交上争取更多缓冲区,既不能被外部的节奏牵着走,也不能掉以轻心。
国际风云翻涌,但脚下的路还得自己走稳。
“逼近”这个词听着吓人,但只要我们看清背后的逻辑,就不会被情绪牵着走。
中国有底气守得住,也有智慧谈得下,这才是最重要的。
安静并非退缩,而是力量的另一种形态。
参考资料:环球时报——中俄海上联合巡逻传递哪些信号?2025年8月3日
央视新闻——东部战区位台岛周边组织联合演训
联合报——汉光40号演习启动,模拟台北遭空袭
新加坡联合早报——新加坡智库:若台海冲突爆发,东南航道将成关键通道
相关文章
金融界2025年8月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长江三峡技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多障碍环境下有向视频传感...
2025-08-08 0
《寂静岭f》原本计划设定在现实“寂静岭”,但一个巨大的地标破坏了游戏的氛围。 在2025年漫展期间接受《Fami通》采访时,游戏编剧龙骑士07解释说,...
2025-08-08 0
金融界2025年8月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天津极豪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指纹异物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的专利,公开号...
2025-08-08 0
8月7日上午,济宁市任城区古槐街道东门社区活动中心里热闹非凡,20余名辖区儿童化身“小小科学家”,在社区网格中心组织的“科学探秘小课堂”活动中,沉浸式...
2025-08-08 0
金融界2025年8月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苏州汇纬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3D平整度检测设备”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22320...
2025-08-08 0
8月7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文涛一行5人到内蒙古计量院调研。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乔翠玲,内蒙古计量院院长孙磐、副院长晓峰及相关人员陪同调研...
2025-08-08 0
金融界8月8日消息,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中兴通讯提问:董秘,你好,公司是否有在研发人形机器人?公司回答表示:您好,感谢您的关注。公司有与生态合作伙伴一...
2025-08-08 0
金融界2025年8月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英特尔公司取得一项名为“具有存储器系统性能、功率减小和原子支持特征的可配置空间加速器的处理器、方...
2025-08-0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