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ThinkPad 2025家族中,新一代T14p应该是性价比最高的型号之一,它采用14.5英寸3K屏幕,内置双硬盘位以及更大的75Wh电池,国补起价...
2025-08-08 0
人工智能近年来发展比较快。在人工智能领域,主要存在三种发展模式:多模态模式、垂直模式以及专业模式。例如,当前的大模型就属于多模态模式。如今,人工智能又涌现出一个新的应用方向——利用AI技术进行体检和疾病诊断,这种模式可称为垂直领域的专业模式。首先,它属于专业模式,因为涉及疾病诊断这一专业领域;同时,它也是一个垂直领域,专注于医疗健康这一特定行业。这一领域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自然引发出一些关键问题:AI究竟如何进行诊断?其诊断效果如何?
本文的核心研究问题正是探讨AI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发展潜力、准确率以及未来前景。具体而言,我们将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第一,AI诊断疾病的逻辑是什么?第二,AI诊断的准确率如何?这是一个结果问题。第三,在AI诊断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第四,该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怎样?第五,结论与建议。
一、目前AI诊病的逻辑
AI,顾名思义,是通过大模型进行对话交互,并结合对人体特征的观察分析,识别潜在的疾病。为什么现在要讨论AI诊病模式呢?因为近期阿里研发了一种新型的AI诊病技术,该技术利用AI构建技术了一个诊病机器人,并将其诊断结果与医学专家的诊断进行对比,以评估AI的诊病效果。
AI诊病的具体逻辑是什么呢?其实,它的诊断思路与人类医生类似,但结合了AI技术的辅助。例如,AI可以通过工具人(如医疗设备或辅助机器人)帮助完成身体检查,包括西医的检测手段,如验血、X光扫描等,同时也融合了中医的诊疗方法,比如望、闻、问、切的数据化分析。因此,AI诊病实际上整合了西医的检测技术(如血液分析、影像学检查)和中医的诊断逻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AI辅助诊断体系。
阿里在开发出这项技术后,邀请了北医三院等北京知名医院的专家参与测试,让AI与医生进行1:1的诊断对比,以验证AI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基于这一实验,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AI诊病的模式已经基本成熟,具备实际应用的可行性,甚至可以称之为“AI医生”。这是第一个问题的核心结论。
二、AI诊病的实际效果如何?
提到AI诊病,就涉及到机器诊断和人工诊断的对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普通疾病诊断方面,AI的表现和人类医生差不多,甚至比普通医生更强。但通过与北医三院等顶级专家的对比测试发现,AI的诊断准确率大约是大专家的70%左右,这说明AI目前还无法完全超越顶尖的医疗专家。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阿里在AI诊病领域其实已经做了很多尝试。比如阿里曾经投资过美年大健康,通过这次投资获得了美年大健康内部的大量医疗数据资源,包括血压数据和其他健康指标。基于这些数据资源,阿里开发出了针对胰腺炎和胰腺癌的筛查技术。这套技术通过对历史血样数据和诊断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最终研发出两套专用设备。据悉,这两套设备在胰腺疾病诊断方面表现非常出色,曾在联合国进行过测试并获得高度评价,连李嘉诚都在香港购买了两台。这说明以AI技术为基础的诊断方法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前期的研究成果非常成功。
而这次阿里推出的是一款全方位的AI诊断机器人,它的诊断范围不仅限于胰腺疾病,还包括感冒发烧等常见病以及其他各类疾病。在实际应用中,它的治疗效果确实优于普通医生。而且我们必须承认,发展到今天的AI技术,在观察和检测能力上可以比人眼和手,比普通工具获得更多东西。举个例子来说,AI诊断实际上是对人体各项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和分析的过程,它需要获取血液指标、身体各项参数等数据,从而构建出完整的人体健康模型。在这个基础上,再结合个人的病史数据,就能形成对健康状况的评估。
所以我们可以很明确地得出结论:AI诊断的效果确实优于普通医生,能达到名医70%以上的水平,在某些特定领域甚至可能超过名医的诊断效果。因为这一切都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作为支撑,这就是我们对AI诊病技术的客观评价。
三、AI诊病还存在哪些问题?
AI诊病作为新兴技术,虽然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但面临一个关键问题:医生需要持证上岗,而AI目前还不具备医疗资质。因此在实际操作中,AI主要扮演辅助角色——提供检测工具、采集数据、生成初步诊断报告,但最终必须由医生进行复核确认,才能形成正式的医疗诊断结论,用于开药或手术方案制定。
现阶段AI虽然能参与诊断,但在具体治疗环节,比如手术实施或医疗决策时,仍需要医生主导。有些情况下可以实现人机协同操作,但整体来看,AI的作用还局限在特定环节。这就引出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AI需要向多模态方向发展?举个例子就很容易理解,现在有款叫"萝卜快炒"的炒菜机器人,它能精准控制火候,做出美味菜肴,但买菜、存储、备菜这些前期工作还得靠人工完成。同样道理,AI在医疗领域目前也只能完成某些环节的工作。
从长远来看,AI要实现从诊断到治疗再到康复的全流程医疗服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在中医领域,AI可能更容易突破——比如根据病症开方、配药、煎药这一套流程相对容易实现标准化。但在西医领域,涉及用药观察、手术方案制定等复杂环节,AI要完全独立运作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技术积累。特别是将手术机器人与AI深度结合,实现智能化医疗操作,这更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当前AI在医疗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
四、AI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我们刚才分析的阿里AI诊病与医生结合的模式来看,AI现在已经能够超越普通医生,在疾病诊断、数据提供、药方开具和治疗方案制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医生的得力助手。有了AI的辅助,医生的诊疗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目前通过AI实现的网络门诊量正在快速增长,医生的接诊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我记得曾经给京东健康授课时了解到,京东健康单日线上门诊量达到44万人次。要知道,我国最好的实体医院一天的门诊量也就是44万左右。这意味着仅京东健康一个平台的线上接诊量,就已经超过了全国顶尖医院的门诊规模,这充分说明线上诊疗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个令人振奋的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AI在医疗领域的发展可能会经历几个阶段:首先是AI与医生的协同配合阶段;接着是AI作为独立诊断医生进行检查的阶段;最终可能会发展到以AI为基础诊疗系统为主,医生主要负责抽检和远程监控的阶段。这个渐进式的发展路径,很可能就是医疗AI未来的演进方向。基于当前的发展态势,我比较看好AI在医疗领域的前景。
五、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AI诊病技术的深入分析,特别是对阿里案例的研究,我们得出两个主要结论:
第一,AI诊病时代已经来临,它作为医生的辅助工具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AI要完全替代医生独立行医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但随着技术进步,这一天早晚会到来。
基于这些结论,我们提出两点建议:
首先,建议各级医院积极引入AI诊病系统,通过AI来分担普通医生的常规工作,让优质医疗资源能够更专注于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这样既能提高整体医疗效率,又能让更多患者受益。医院管理层应该高度重视并推进这项工作。
其次,建议在AI发展过程中要持续完善医疗数据库建设。像阿里这样的科技企业应该向全国医疗机构开放数据资源,促进医疗大数据的共享与应用。通过构建更丰富的AI应用场景,实现人机协同发展,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我国AI医疗技术的进步。总有一天AI会赋能我们,我们国家也会走在世界AI的前列。
相关文章
在ThinkPad 2025家族中,新一代T14p应该是性价比最高的型号之一,它采用14.5英寸3K屏幕,内置双硬盘位以及更大的75Wh电池,国补起价...
2025-08-08 0
新风空调为什么选海信?最值得入手的4款海信新风空调挂机和柜机推荐。窗开空调半小时,你是否感觉胸闷头晕?密闭空间的“缺氧困境”正悄然威胁家庭健康。而海信...
2025-08-08 0
IT之家 8 月 5 日消息,据 9to5mac 报道,尽管苹果如今在美国销售的大多数 iPhone 都是在印度组装的,但业内专家指出,这对苹果公司来...
2025-08-08 0
【CNMO科技新闻】近日,埃隆马斯克在 X 社交平台上宣布推出人工智能文本转视频生成器 Grok Imagine,他将其形容为“AI 版的 Vine”...
2025-08-08 0
来源:【宁夏日报】8月7日,在“东数西算”国家战略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第二届算力之都开发者大会的先导活动“贺兰山AI夜话”在贺兰山下举行。本次活动汇聚...
2025-08-08 0
设计:宋单蕊 吴静雯 周蔚然编辑:宣萱【出品:九派新闻】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
2025-08-08 0
【CNMO科技消息】据外媒报道,荣耀已经开始在Magic 7 Pro上进行Android 16的前期测试,但当前测试版本并非基于MagicOS 10。...
2025-08-08 0
责编 | 唐小引 Echo Tang亲爱的开发者们,大模型领域最著名、热度最高、DeepSeek 推荐使用的开源推理引擎之一——SGLang 在国内的...
2025-08-0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