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天地文章正文

特朗普终于如愿以偿?全球关税正式落地,美国国内一片哀嚎!中国这次也没能置身事外?

游戏天地 2025年08月08日 07:33 1 admin

据闽南网报道,当地时间2025年7月31日,特朗普政府挥下了那把早就磨得锃亮的“关税大棒”,一份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对等关税”清单正式生效,从8月7日开始,全球贸易的棋盘被彻底打乱。而咱们中国,这次也没能置身事外。

特朗普终于如愿以偿?全球关税正式落地,美国国内一片哀嚎!中国这次也没能置身事外?


莫迪(资料图)

要说这次关税政策,那可真是把“美国优先”这四个字刻进了骨子里。政策里明明白白写着,税率从10%到41%不等,还专门弄了个40%的“转运关税”,就是怕有人想耍小聪明绕过去。叙利亚和缅甸被狠狠盯上了,41%和40%的税率让不少商家直咋舌;加拿大、瑞士这些以前的盟友也没捞着好,35%到39%的关税像是给了他们一记闷棍;印度和越南稍好点,但25%和20%也够喝一壶的。咱们中国和欧盟、日韩这些经济体,表面看是10%的基准税率,可别忘了之前还有“芬太尼问题”的相关关税,这么一算,有些商品的实际税负早就超过20%了。更让人心里没底的是,政策里说,没达成双边协议的国家,每年还要接受关税审查,谁知道明年会不会又加税呢?

特朗普这步棋,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算盘和所谓的产业保护。一边拿着关税当筹码,逼着贸易伙伴乖乖听话,比如让巴西多买美国的农产品,让韩国多进口美国的能源,好兑现他竞选时喊的口号;另一边又打着“国家安全”的幌子,想把半导体、药品这些关键产业拉回美国本土。毕竟2024年美国商品贸易逆差都到9158亿美元了,他琢磨着靠关税把这逆差压缩30%以上,好为2026年的大选攒点经济政绩。

可这政策一落地,美国自己的日子也没那么好过。耶鲁预算实验室测算过,新关税会让食品、家电、电子产品的价格蹭蹭往上涨,2025年美国家庭年均支出要增加2100到3800美元,低收入群体的负担更是要加重35%。现在美联储还维持着5.5%到5.75%的高利率,原材料成本上涨又顺着产业链传到制造业,通用汽车、惠而浦这些企业都已经宣布要上调终端售价了,中小企业因为依赖进口中间件,利润空间被压缩了12%到15%。更麻烦的是,7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上涨4.2%,要是关税再把通胀推起来,美联储可能就没法按时降息了,那“滞胀”的风险可就大了。

盟友这边也炸了锅。加拿大、墨西哥这些北美盟友头一回被划进高关税名单,直接把《美墨加协定》的区域贸易框架给打破了,加拿大气得放话要“对等反制”;欧盟虽然签了个临时协议,但15%的关税还是比WTO最惠国待遇高,被骂是“经济霸凌”。新兴市场国家也不傻,纷纷加快去美元化的脚步,巴西搞起了贸易本币结算,印度弄了个卢比-里亚尔支付机制,东盟还启动了“区域累积原产地规则”,就是想少依赖美国一点。美国进步中心都直言,这种“单边主义重构”正在毁掉二战后建立起来的盟友协作机制,反倒给中俄深化“去美元化”联盟创造了机会。

再说说咱们中国,虽说表面上好像“幸免”了,可挑战一点也不少。根据中美日内瓦会谈的临时协议,双方互相降了10%的关税,还暂停了24%的附加税,但美方还留了一手,对“芬太尼相关商品”单独征税,有些化工品、医疗器械的实际税率还是到了25%。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5年1到7月,中美贸易额同比下降了8.3%,新规一落地,家具、纺织服装这些传统产业的出口成本增加了15%到20%,锂电池、光伏组件这些新能源产品因为“转运关税”审查变严,对美出口的周期都延长了30天以上。不过有意思的是,石墨这些关键矿产的“关税豁免”能到2026年,看来美国对咱们的供应链还是有点离不开啊。

特朗普终于如愿以偿?全球关税正式落地,美国国内一片哀嚎!中国这次也没能置身事外?


黄仁勋(资料图)

面对这种情况,咱们中国企业也没坐以待毙,各有各的招。大公司纷纷加快海外布局,海尔在墨西哥蒙特雷扩建家电工厂,美的把越南工业园的产能提高了40%,就是想躲开高关税;科技企业也玩起了“本土研发+区域供应链”的模式,华为在马来西亚设了个5G设备组装中心,靠东盟的原产地认证来降低税负。政府这边也没闲着,商务部启动了“关税对冲基金”,给年出口额超过5000万美元的企业提供贴息贷款;海关总署还优化了“智慧清关”系统,把原产地核查时间压缩到48小时,也算帮企业省了点事。

但话说回来,中美贸易战的长期风险还是存在的。特朗普政府还在推进针对半导体和药品的行业性关税立法,半导体拟征250%的关税,药品最高也到250%,明显是冲着咱们的高端制造和生物医药产业来的。美国财政部长还放话,要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加征500%的关税,这明摆着是想间接给中国的能源进口施压。现在中美关税虽然处于“休战期”,可双方在技术脱钩、产业链重构这些核心问题上还没达成一致,这10%的“最低关税”更像是个谈判筹码,可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

再往大了看,这次全球关税政策一落地,整个全球贸易体系都在经历一场大重构,从以前的规则主导变成了现在的实力博弈。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基本成了摆设,美国已经连续7年阻挠上诉机构法官任命,这次的关税政策完全没把国际规则当回事,开创了“单边定价”的坏先例。《金融时报》都说,全球贸易现在成了“实力金字塔”,美欧日搞“友岸外包”建高关税同盟,新兴市场只能被迫加入区域保护体系,WTO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差不多名存实亡了。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签的17个贸易协定里,有9个都包含“排他性关税条款”,多边主义算是遭了重挫。

美国现在看似有点“账面繁荣”,关税带来的财政收入预计一年能增1200亿美元,制造业还新增了50万个岗位,这些都成了特朗普政府炫耀的“政绩标签”,但背后的代价可不小。美国农业出口因为其他国家的报复性关税下降了22%,中西部的农场主都开始抗议了;高科技产业因为供应链断裂,创新效率指数跌到了2010年以来的最低。更严重的是,美国在国际规则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弱了,当“关税大棒”取代了“规则说服”,美国在WTO、IMF这些机构里的道义权威正在一点点消失,这反倒给中国推动“金砖扩员”“上合组织经济一体化”创造了机会。

特朗普终于如愿以偿?全球关税正式落地,美国国内一片哀嚎!中国这次也没能置身事外?


特朗普(资料图)

说到底,特朗普的全球关税政策,既是“美国优先”的极端表现,也是全球化退潮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用行政强权把二战后建立的多边贸易规则撕得粉碎,用“实力定价”代替了市场定价,短期内可能给美国争到点谈判优势,但从长远来看,却给制度崩塌埋下了隐患。对中国来说,10%的关税“幸免”不是结束,而是考验供应链韧性和制度博弈能力的新开始。当全球贸易进入“后规则时代”,怎么在保护主义的浪潮里建起一个开放又安全的经贸体系,将决定每个国家在新一轮全球重构中的位置。特朗普的“关税牛”或许现在看起来实现了,但历史最终会证明,这场以邻为壑的豪赌,到底是“美国再次伟大”的起点,还是霸权衰退的开始。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