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有“临时课堂”,有“现场指导”,还有“课后习题”……这所“培训学校”让机器人更像人

抖音热门 2025年08月07日 16:50 1 admin

2025年4月,由天府绛溪实验室和四川省智能感算芯片与系统技术创新中心(下称芯华创新中心)联合共建的天府绛溪实验室机器人训练技术创新中心(下称训练中心)揭牌。近日,由训练中心打造的零售场景临时训练场正式启用,将训练机器人的认知、理解能力,让机器人更聪明,更“通人性”。

这个训练场教些什么内容?如何让机器人更像人?8月6日,一起走进该训练场一探究竟。

有“临时课堂”,有“现场指导”,还有“课后习题”……这所“培训学校”让机器人更像人

工作人员正操控智能机器人进行动态感知训练。图据: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韦维 摄

教些什么? 机器人在零售场景里当“训练生”

走进天府绛溪实验室1号楼2楼中庭,一块写着“机器人训练技术创新中心”的牌子映入眼帘。

“训练中心如同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培训学校,临时训练场则相当于临时课堂。”训练中心算法研发部部长徐远帆介绍,该中心主要提供技术验证、能力训练和数据采集等服务。

虽然是临时课堂,但布置一点也不含糊。训练场内,3个货架整齐排列,上面分类摆放着薯片、饮料、方便面等货物,一旁的陈列桌上还有水果、蔬菜等产品。训练过程也不复杂,采集人员坐在电脑前,通过智能设备遥控不同种类的机器人,将商品放置到指定位置,练习机器人的抓、取、放等动作。

“整个过程要靠老师手把手指导。”徐远帆以“抓”这个动作举例介绍,对人来说,“抓”这个动作很简单,但对机器人而言,“抓”的物体有形状大小等微小的变化,都会生成不同的数据。“一个动作,我们一天要重复数百次采集。”

据测算,如果让机器人自主完成一个动作,需要采集上万条准确数据,如果要在一些场景中实现大规模应用,则需要至少百万级数据,如果仅依靠“现场指导”,只是杯水车薪。

训练场上一些工作人员穿戴着装有摄像机、传感器等设备的头盔、夹爪等动作采集设备,用于行为数据采集。徐远帆说,通过这种方式,一个训练人员一天至少能采集600条数据,更重要的是,它还能拓展到便利店、商超等日常场景中进行数据采集。这些数据经过流程处理,会形成“课后习题”,帮助机器人进行感知、路径规划、任务执行等方面的优化。

训练到什么程度,数据才够?徐远帆给出答案:对精细度要求不高的场景,初步的目标是精细度能达到95%以上;对精细化高的场景,则希望精细度能达到99%以上。

如何进化?“菜鸟”将从单一场景走向更多场景

训练场“开课”,为何要将零售场景作为首批课程方向?芯华创新中心产业发展部部长房锐解释,这里面既有对现有技术的考量,也有对市场需求的考虑。

从技术层面来看,零售行业覆盖面广、作业流程标准,具备数据密集度高、任务链条长、多模态感知与实时决策并存的特征,是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验证的理想场所。从市场来看,零售场景聚集了生活中大部分常见物品,是训练机器人动作的最佳场景,且零售行业的理货、补货、巡检、加工等环节,机器人都可以参与,在此前的对接中,不少商超、便利店提出了明确的智能化需求。

机器人何时能完成进化?徐远帆认为“没有想象中那么快”,这是因为目前具身智能机器人还是个“菜鸟”,要变成稳定可靠的产品,还需要时间;但又可能“比想象中要快”,因为随着政策扶持、资金涌入等,机器人正以超预期的速度进化。

但眼下高质量的数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训练场的目的,就是把数据采集、标准、训练、推理、部署、迁移等流程打通,从而训练出一个好用的模型。”徐远帆说,机器人有大脑和小脑,其中大脑负责规划和决策,小脑则承担着运动和精细化控制的功能,尤其是小脑,缺乏足够多的数据,能力还有所欠缺。“我们希望搭建零售这种真实场景,吸引更多机器人本体企业来进行测试。”

在临时训练场不远处,一个功能更为齐全的机器人学校正在加快建设,计划明年2月投用。房锐说,这个数千平方米的学校设置了零售、工业、养老、文旅等多个场景,可以满足不同形态机器人在不同阶段进行训练。

和训练中心同一栋楼的,还有机器人大脑技术创新中心、交互人形机器人前沿研究中心。

“这里不仅是培训学校,也是创新综合体。”天府绛溪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说,大脑技术创新中心将赋予机器人思考能力,交互人形机器人前沿研究中心将提升机器人行动与感知能力,机器人训练技术创新中心则将实现多模态机器人的多场景协同实训。未来,实验室将依托三个中心建设,攻克核心技术,培育生态集群,让更多“四川造”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来源:四川日报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