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学术出版丑闻曝光:45名期刊编辑涉嫌系统性操纵论文发表

抖音推荐 2025年08月07日 16:45 1 admin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学术出版丑闻曝光:45名期刊编辑涉嫌系统性操纵论文发表

美国西北大学研究团队在《国家科学院院刊》发布的调查报告揭露了一个震撼学术界的系统性欺诈网络。这项研究发现,开放获取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的45名编辑涉嫌操纵同行评议过程,使大量问题论文得以发表,其中许多最终被撤稿。

这一发现挑战了学术出版界的根本信任基础。研究显示,尽管这45名编辑仅处理了该期刊2006年至2023年间所有发表文章的1.3%,但他们接收的论文中最终被撤稿的数量却占该期刊总撤稿量的30%以上。更令人震惊的是,其中25名编辑自己发表在该期刊上的论文也被撤回,暴露出利益冲突和职业操守问题的严重性。

数据分析揭示系统性操纵模式

研究团队对《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2006年至2023年间发表的276956篇文章进行了全面分析,追踪了134983名作者和18329名编辑的行为模式。这种大规模数据挖掘方法首次以定量方式证实了学术界长期怀疑的系统性不当行为。

论文第一作者Reese Richardson明确指出,这种规模的系统性欺诈行为绝非几个不良作者所能独立完成,而是需要期刊编辑内部的协同配合。分析结果显示,22名编辑不成比例地接收了后来被撤回的论文,另有33名编辑接收被开放学术平台PubPeer标记为可疑论文的频率异常偏高。

研究还识别出21名论文作者,他们倾向于将稿件提交给那些常接收高撤稿率论文的特定编辑。这种选择性投稿模式强烈暗示存在预先安排的协同网络,旨在绕过正常的同行评议机制。

更为详细的案例分析锁定了来自4个国家的19名研究人员,他们在2020年至2023年间担任该期刊学术编辑,并多次处理彼此的投稿。这些编辑接收的论文中超过一半最终被撤回,问题主要集中在作者身份造假、同行评议操纵和利益冲突隐瞒等方面。

论文工厂与编辑共谋的复杂网络

调查揭示了一个更加复杂的学术不当行为生态系统。这些可疑编辑的行为在某些情况下与所谓的"论文工厂"存在关联。这类机构专门批量生产虚假研究论文,并向客户出售作者署名,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学术造假产业链。

《自然》杂志新闻团队通过分析公开数据,成功识别出其中5位处理撤稿论文数量最多的编辑。截至2024年7月14日,该期刊约15%的撤稿论文都经由这几位编辑之手,这一比例远远超出了统计学上的正常范围。

这种协同网络的存在表明,学术不端行为已经从个别研究者的孤立行为演变为有组织的系统性操作。通过在编辑层面的渗透,这些网络能够更加高效地将问题论文推入科学文献体系,对学术诚信造成深远损害。

出版商的响应与行业反思

面对这些严重指控,《公共科学图书馆》出版伦理主管Renee Hoch做出了回应。她否认该期刊存在系统性允许作者自主选择稿件处理编辑的情况,声称编辑分配通过算法完成,将投稿匹配给具备相应专业知识的编辑,只有少数情况下才采用人工分配。

然而,Hoch也承认该期刊早已意识到研究中提到的问题。她表示,一旦发现问题,相关人员会被迅速从编辑委员会中除名,并对受影响的论文采取相应措施。2023年,该出版商推出了新政策以防止对出版过程的操纵,并开始使用自动化工具分析合著模式,标记潜在的"论文工厂"问题。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Cassidy Sugimoto对这些发现表示"沮丧",但同时指出,这项研究证明学术界已具备识别和根除大规模学术不当行为的工具和机制。她也提醒,研究无法确定所有45名编辑都是故意让问题论文过审,因为论文撤回可能涉及多种原因。

这一丑闻的曝光凸显了当前学术出版体系面临的严峻挑战。随着开放获取模式的普及和发表压力的增加,如何在保持出版效率的同时维护学术诚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正如Hoch所言,这类问题并非某一期刊独有,而是影响整个学术出版行业的系统性挑战,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来应对。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