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一张导电布背后的国产化逆袭

百科大全 2025年08月07日 12:31 2 admin

8月6日,在定陶区的山东天厚5G新材料产业园,一卷卷看似普通的布匹,厚度不足头发丝直径的三分之一,却蕴藏着屏蔽电磁干扰的关键能力。从智能手环到手机内部,从大型雷达散射网到日常抑菌口罩,这种“导电布”的身影无处不在。

一张导电布背后的国产化逆袭

这种关键材料的诞生,源于山东天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厚新材料”)董事长曾庆熙与总经理刘冬带领团队的研发攻关。10年前,高端电磁屏蔽材料市场几乎被国外企业垄断,国内电子厂商严重依赖进口。面对这一局面,曾庆熙与刘冬一致认为,科技创新是唯一出路,必须持续投入研发。

“这是我们实现量产的超薄平纹导电布,薄如蝉翼,性能优良。”曾庆熙捏起一块15微米厚的样品说。时间回溯至2017年,当时国内市场上的导电布普遍厚度在30微米以上,高端电磁屏蔽材料市场几乎被国外企业垄断。为契合市场对更轻薄材料的需求,天厚新材料果断转向研发超薄导电布。“研发初期,我们就决心把厚度压缩到20微米以内。”刘冬说。

然而,实现20微米以下导电布的量产,需将原材料纤维布压缩至17微米以下。面对这一技术瓶颈,两人选择了产业融合的创新路径。曾庆熙与刘冬多次南下江浙地区,最终以诚意打动纤维布生产商邱城。邱城随即带着技术落户菏泽,在产业园内创立嘉泽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泽电子”)。双方共建生产线,共享技术参数,合力攻坚。

历经上千次试验,2021年8月,嘉泽电子成功生产出17微米级纤维布,原料经传送带直通天厚新材料车间进行深加工。技术团队又进一步优化金属镀层工艺,提升产品导电性能。其间,山东大学材料学院团队通过当地返乡创业服务中心牵线,为研发提供了关键支持。

技术突破水到渠成。2023年3月,厚度仅20微米的超薄平纹导电布实现量产,订单迅速涌来。

“如今,我们已经能稳定量产15微米导电布,这是当前生产线可批量生产的厚度。”刘冬介绍,15微米导电布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实现了对进口材料的国产替代。2024年公司导电布年产量突破1300万平方米,国内市场占有率超35%,成为华为、小米等头部手机品牌的核心供应商。

以导电布技术为支点,天厚新材料不断撬动更大产业版图,盘活闲置厂房建立了产业园,吸引8家上下游企业聚集发展,向上游延伸超薄柔性织物,向下游孵化铜箔蚀刻技术;横向裂变出复合集流体项目。

2024年,天厚新材料又联合新能源领域“独角兽”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成山东省首条复合集流体中试生产线,产品已通过多家电池企业测试。该生产线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15亿元。

一张不足发丝厚度的导电布,定格了天厚新材料在电磁屏蔽材料领域的技术纵深。15微米,这个稳定量产的厚度,正是其产品跻身国内头部电子品牌核心供应链的底气所在。

菏泽日报 记者 李若生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