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快讯文章正文

一单赚1块5,10岁小孩在写字楼中狂奔,这个暑假华强北太魔幻了

抖音快讯 2025年08月06日 10:13 1 admin

HI,我是嗅嗅,深入分析,独立思考

炎夏的深圳街头,“小孩哥”代送外卖成风

在深圳最热闹的商业区之一——华强北,出现了一幅让人复杂的城市景象:

阳光炽烈,一名外卖骑手刚在写字楼下停稳车,就有几个十来岁的孩子冲上前,他们伸出脖子上挂着的二维码牌,报价1块5到2元,只要骑手扫码,他们就能代送外卖上楼。

你没听错——在这个全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在写字楼密集、订单汹涌的深圳华强北,“小孩哥”们组成了一个极为特殊的“跑楼劳务市场”。

一单赚1块5,10岁小孩在写字楼中狂奔,这个暑假华强北太魔幻了

深圳飞扬时代大厦附近,小徐同学和姐姐代送外卖。(来源:红星新闻)

01

谁让小孩跑外卖?

在讨论“合不合法”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新现象是怎么兴起的。

原因很简单:地形太复杂。

比如72层的赛格广场,被骑手称作“送餐噩梦”。高层密集、电梯分区运行、导航无用,外卖小哥要么迷路,要么排队,一单饭送下来,可能耗时十几分钟——一旦超时,平台就扣钱。

一单赚1块5,10岁小孩在写字楼中狂奔,这个暑假华强北太魔幻了

赛格广场内部也极其复杂,人多店多,不熟悉送一趟外卖要半小时,

于是,有人想出新办法:骑手送到楼下,写字楼里熟门熟路的阿姨帮忙送上楼,收费三块。慢慢地,连假期在家的小孩也加入了,他们手快脚快、收费还更低,1.5元就能搞定一单,迅速抢占了“市场份额”。

一个偶然形成的“最后100米外送链条”,就这样出现了:

外卖小哥接单→送到楼下→扫码支付给小孩→小孩送上楼→送达。

看似只是几元钱的小活,却精准撬动了深圳外卖生态中的“时间—金钱”平衡

骑手算得很清楚:

“我送一单赚4块,自己上楼得花10分钟,超时还要扣钱。交给小孩跑,我只赚2块多,但能节约时间再接一单。”

在这个连一分钟都算钱的城市里,“外卖效率”成了第一生产力。

一单赚1块5,10岁小孩在写字楼中狂奔,这个暑假华强北太魔幻了

报价1块5到2元,只要骑手扫码,他们就能代送外卖上楼。

02

一块五的生意,是社会教育,还是风险赌博?

一位家长接受采访时表示,他的孩子每天固定站在华强南某市场门口,戴二维码、拿着小本本等单接,每天挣几十块零花钱,“至少比打游戏强”

也有网友力挺:这是“社会适应力的训练”,也是孩子们认识社会的第一步。

一单赚1块5,10岁小孩在写字楼中狂奔,这个暑假华强北太魔幻了

但现实远不止这么简单。

一位外卖小哥坦言,他曾因孩子代送外卖丢餐而被顾客投诉,只能自掏腰包赔钱。“这种事发生几次你就明白了——不是谁都能信得过。”

更大的问题是安全。

孩子们聚集在写字楼前,一旦看到外卖车就冲上前,争抢订单,不仅有交通隐患,更一旦出事,责任怎么划分?

是外卖骑手负责?平台负责?还是孩子的家长承担全部后果?

而这些孩子,连合同、保险、意外保障都没有,更谈不上劳动法的保护。几块钱的接力活,表面是“锻炼社会能力”,背后却可能是一场安全风险的赌博。

一单赚1块5,10岁小孩在写字楼中狂奔,这个暑假华强北太魔幻了

03

为什么会在华强北爆发?

华强北并非普通街区。

这里不仅是全国电子第一街,更是深圳人口密度和写字楼密度最高的片区之一。快节奏、高压、极度碎片化的空间结构,让“送餐最后100米”成为最难啃的硬骨头。

一单赚1块5,10岁小孩在写字楼中狂奔,这个暑假华强北太魔幻了

华强北也是深圳最“清醒”的地方之一——它代表着城市效率的极致追求,也在不断倒逼系统性的微创新。

骑手为了赚钱,不惜外包;

阿姨为了补贴家用,中午跑单;

孩子为了几块钱,在烈日下练就高效电梯路线图……

当深圳的空间结构与数字劳动体系耦合在一起,许多“看似边缘”的行为,就这样合理化、生根发芽。

一单赚1块5,10岁小孩在写字楼中狂奔,这个暑假华强北太魔幻了

一名孩子正在代送外卖。

04

“小孩哥”的背后,是体面劳动观的松动

让孩子代送外卖,乍看荒唐,细想却值得深思。

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体面劳动观”的变化。

曾几何时,我们希望孩子多读书、不吃苦;但现在,一线城市的孩子自己开始用双脚去理解“时间值钱”这四个字。他们可能未必懂平台经济和算法,但他们懂得,电梯排队时会浪费接单的机会。

而家长呢?在衡量“安全”与“锻炼”之间,做出了艰难的选择:起码这是“合法的钱”,总比宅家好。

一单赚1块5,10岁小孩在写字楼中狂奔,这个暑假华强北太魔幻了

05

但我们必须警惕:

一个社会什么时候开始默许孩子在无合同、无保障的环境中承担成人劳动?

当平台、商圈、甚至骑手都在默契中选择“省事”“提效”,规则就开始悄悄后退。

我们当然不能苛责这些孩子——他们只是聪明、灵活,也真的在靠自己的努力赚钱。

“跑楼”看起来是练胆识、补家用、长见识,

但如果城市太快,快到连孩子都在卷劳动边界,

那就不是效率问题,而是底线问题。

谁来定义孩子可以做什么?谁来承担孩子出事之后的责任?

别让这个问题,等到意外发生后,才被追问。

一块五跑一单,看起来是成长,

但如果规则和保护机制缺席,它可能就是代价。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